2015石景山四大优质资源输入校全面解读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2015石景山四大优质资源输入校全面解读

2015-06-23 13:57:12     标签:小升初专家指导

2015年关于优质资源入驻石景山区的相关报道收到很多北京小升初家长的关注,其中提到了四所学校分别是北大附石景山、北师大京西、景山远洋和中杉学校。下面为大家全面解读这几大名校的优质资源输入校相关特色,希望对2016北京小升初家长择校有所帮助。

【三大优质资源输入校特色(纯干货)】

1、北大附石景山分校>>>点击查看

2、北师大京西分校>>>点击查看

3、中杉学校>>>点击查看

【石景山优质资源输入校官方报道】

6月10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正式入驻石景山分校,原八大处中学——北师大励耘实验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石景山学校。这也意味着这所更名仅5年的学校正式从“励耘时代”提速进入“北大附中时代”。

在这次合作中,石景山引进的不仅是北大附中,还有北大附小。据了解,合作双方采取“国有联办、协议管理、整体委托、自主办学”方式,原北师大励耘实验学校(中学部)将更名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石景山学校;原石景山区六一小学将变为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石景山学校。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目前使用原北师大励耘实验学校中学部校址。三年内,石景山区另行规划并建成一个占地面积不少于60亩的新校区交付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办学使用。新校区完成后,再对现有学校进行改扩建。

石景山区教委主任郝显军介绍,此次合作北大附中派出了本校的1名校长和3名副校长。目前学校划片范围不变,今年秋季入学的北大附小石景山学校和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分校的一年级新生,6年后都将全部直升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未来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的优秀学生可以直升本校就读,还将逐步开通学生到本校游学的通道。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和北大附小石景山学校将从9月正式挂牌招生。

来自北大附中的信息,北大附中石景山分校的所属权属于石景山区,学校在管理、办学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其中北大附中副书记崔岩担任北大附中石景山分校校长兼书记,派出北大附中校长助理方绍英老师、李世民老师、张结实老师担任北大附中石景山分校副校长。

北大附中和北大附小进驻石景山区举办分校,对石景山教育格局具有特殊的意义。此举标志石景山进一步发力打造北部优质教育资源高地;同时意味着,截至目前,包括东城、西城和海淀三大传统教育强区,均有名校进驻石景山区办学,且整体发展态势都表现不俗。

石景山区东南部的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引进的是东城区的景山学校,学校校长为景山学校现任校长范禄燕,该校的教材、教师队伍、管理模式都依托景山学校构建,目前已跻身该区中学第一集团,景山远洋分校的中考成绩据说连续两年位居全区首位;该区西部五里坨地区引进的北师大附中京西分校,该校校长也由北师大附中校长刘沪兼任,尽管今年才建成,但去年就已启动招生,首年的中招分数线可圈可点。据了解,这所学校的建制规模将达到70多个班级,拥有100多间教室,涵括小学、初中和高中,有望成为京西基础教育的新看点。

北大附中和北大附小的引进,无疑是石景山区优质教育引进板块的重要部分,这也可视为目前石景山教育格局中“海淀力量”的重要标志。当然此举对于北大附中和北大附小也具有特别意义。正如北大副教务长、北大附中党委书记生玉海所言,北大附中是北京市若干所市级示范校中,唯一一所在近几年里没有承办其他学校的示范高中,此次承办励耘学校对于北大附中也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北大附中在整个动员和干部教师的培训上非常重视,派出的领导班子都是现职现任的领导,都在相关岗位上有着充分的经验。

北大附中校长王铮则表示,虽然学校更名为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但不代表这是北大附中的扩张,也不是北大附中办学模式的简单移植,而是结合石景山分校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把教育做好,创造这个地方自己的教育和发展;不是强势输出,而是全力支持与配合。

当然,在石景山区教育资深人士眼中,代表“海淀力量”的不仅包括北大附中和北大附小,还有一所新成立的民办学校也列入其中。这所学校是地初该区西部的北京中杉学校,去年刚刚成立,今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已全部开了起来,成长速度令人惊讶。

如果从区域教育格局来看,一批高端优质民办学校的出现是石景山教育非常期待的。北京中杉学校的出现正逢其时。石景山区教委有关负责人之前和观教君还特别推荐过这所学校,希望能走进这所学校去体验感受一下。

据介绍,中杉学校的管理团队和教学团队大部分来自海淀区中关村三小,该校除了在课程体系方面独具一格,在教学时间观念上也有精细的考虑:学生一般在上午学习语文、数学、国学和外语,每堂课时间设置为半小时;下午学习科技、美术、音乐、体育,每个课程都配有专业教练,每堂课时间为一小时,尤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家长不需要给孩子再报课外班。

该校与国际接轨,还为五、六年级学生安排游学课程,让他们去加拿大姊妹学校学习两个月,体验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思维方式,记录异国求学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让学生对待学习融会贯通、对待同学主动分享。

学校课程设置形成了八个特色:一个良好的兴趣——下午自主选课,一个阅读习惯——每周读一本书,一个文化底蕴——每天诵读15分钟,一个国际社交能力——每天英语朗读、社交活动15分钟,一手优美文字——每天书法练习15分钟,一个艺术修养——每天练琴1小时,一个健康身体——每天锻炼1.5小时,一片拓展的天空——每周实践活动1次。

中杉学校对自己的定位也非常鲜明:一所不用上课外班的学校,一所打开学生国际视野的学校,一所为孩子打下良好国学根基的学校,一所培养学生一生受用的良好习惯的学校。

如果从一个更广义的视角来看,还有不少值得关注的“海淀力量”正在参与石景山区教育变革。比如,去年,清华附小与石景山区教委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深度合作。石景山区金顶街第二小学作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协作校”共同建设。同时,该校将以北京市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为依托,以石景山区分院附小为实训基地,提升石景山全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石景山区教委负责人的一句话曾给观教君留下了深刻印象:“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石景山的孩子上北京最好的学校。”作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一极,正在推动着石景山教育变化和发展的“海淀力量”应该是这个目标一个很好的注脚。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