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准初中生家长们的九点建议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给准初中生家长们的九点建议

2011-05-31 09:08:47     标签:小升初经验

2011年小升初基本已经结束,准初中生们即将开始他们的新生活,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在这个阶段初步确立。很多同学,都是在初中时代就确立自己的优势,打下很好的数理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高中就会越来越突出,直至考入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

给家长们提供以下九点建议,以供参考:

1,在上初一之前,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列举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初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并表达一下做父母的期望。

很多孩子刚步入初一,经历了辛苦的小升初,都会出现松懈的情绪。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他明确目标,为他鼓劲。

2,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避免公开的申斥。

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

3,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

4,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随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5,切忌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

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比较。

6,多跟老师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但要跟孩子说明,自己只是关心他,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不是想监视他,不是不信任他。

7,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和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问题,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师交流,更愿意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健康的成长。

8,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父母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劳。

9,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

孩子的成绩下降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为家长,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备会疏远他与你的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也不会再主动拿出来与父母协商。

初中生各阶段的特点与家校配合教育

一、初中生各阶段的特点概述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初中生的教育更是其中的难题。为了使家长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初中学生的特点,以便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子女的工作,我将初中生各个阶段的学习、生活特点向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初一年段──起点。

初一学生总的特点是“新”。

首先,进入新的环境。初一新生怀着兴奋、自豪的心情跨进中学的校门,看到的是新的校园,结识的是新同学,讲课的是新老师,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无不充满新鲜感。

其次,充满新的希望。初一新生普遍怀有对未来中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进步向上的愿望,渴望给新老师和新同学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即使在小学比较调皮、学业比较落后的同学,也往往暗下决心“弃旧图新”。因此,对初一新生要给他们以热情的鼓励和期望。对原来就比较好的同学要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在同一起跑线上跟同学们展开友好的竞争;对原来成绩欠佳,表现不够理想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从头做起,千万不要经常当众揭他们的“老底”,以免挫伤他们的上进心。当然,家长有必要将子女的情况(包括缺点和错误)如实地跟老师交底,但要讲究方法,避免在公共场合给孩子造成难堪。

第三,面临新的困难。一是学习上的困难。小学只有语文、数学两个主科,副科也不多。进入初一后,学科有语、数、英、政、史、地、生物,还有体育、图画、音乐,门门功课都要考试,负担明显加重。二是学习方法上的困难。进入初中后,学科增多,知识量增大,光靠死记硬背不足以解决问题了。学生感到不适应,或者出现心理上的不平衡,都是很正常的。三是突然觉得学习不如想象的那么紧张──因为这不利于学生进步,所以也称之为一个困难。进入初一后,强调打基础、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会正确的方法,加上离中考还有三年之久,学生不知学习重点有所转移,还误以为中学学习很“松”,因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此外,家长也可能觉得子女已升入中学──特别是升入重点中学──可以喘一口气了,因此放松对子女的督促……凡此种种,都将成为初一新生进步的障碍。

初二年段──难点。

初二学生的总特点是“分化”。第一是学习上的分化。经过一年的学习,原先初考成绩相差无几的学生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以我校为例,好的同学政、语、数、英四科总分可达到370分以上,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则只有200分上下,其中过去一贯学习很好、到初二掉队的屡见不鲜。第二是思想表现上的分化。好的同学思想更加成熟,他们积极靠拢共青团组织,争取进步,在班上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而有少数同学则往往由于学业跟不上而丧失进步的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如果此时没有及时得到有力的帮助,或被社会上的坏人引诱,就可能越变越坏,甚至滑下犯罪的泥坑。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分化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生理、心理方面看,初二学生年龄多在14岁上下,普遍进入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身体急剧生长,第二性征出现。由于生理的变化,给这个年龄的少年人的心理带来了过渡性、闭锁性、动荡性三个特点(关于这一点,我们今后将具体叙述)。我们常看到男生逞强好胜,容易冲动,他们崇拜英雄,崇尚江湖义气,爱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女生则爱漂亮,讲究打扮,多愁善感。在这个阶段,他们还缺乏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分辨能力,又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因此,早恋、出走、轻微犯罪等不良行为常发生在这个年段。同时,进入初二以后,初一时的新鲜感和神秘感消失了,又没有初三临近中考的紧迫感,也容易造成他们的松懈。

从学习方面看,从初一到初二要跨上一个很高的台阶,学科增多,难度加大,原先基础不很扎实或者有些关键课时没有认真听课的同学,就可能因此而被拉下来,而一旦落伍,则往往感到灰心丧气,厌倦学习,并且互相影响。

从学校教育方面看,也形成了由于初二学生已经退出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又还未建立而造成的薄弱环节。

总之,初二学生碰到的困难增多,而我们给他们的帮助和教育却往往削弱了。因此,初二往往是“多事之秋”。希望家长要在这个阶段尽可能地配合和支持学校,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初三年段──重点。

由于临近中考,大多数学生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老师和家长也抓得更紧。这个阶段,多数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但同时又往往被升学、就业等问题所困扰。而少数基础差的,则表现出信心不足,甚至自暴自弃。而且,由于进入青春期,性机能日趋成熟,对异性由爱慕转入初恋,容易出现早恋。因此,对这个年段的学生,要着重给以人生观的教育和升学就业的指导。这个问题今后我们将作为专题阐述。

总之,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家长的责任更重了。这就要求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