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个月才发了一篇日志:“也谈面对小升初如何做到淡定”,大秀自己谈定的心态。而今始知淡定,并不那么容易。
这种纠结大概是从知道迎春杯成绩时开始的,考完后孩子说对了8道,蒙了7道,咨询XES老师说应该能拿一等奖。
古人说:不知可欲使人心不乱。一直以来,因为孩子的户口在YX,初中可以直升,而且成绩也一直稳定在班里前3-5,因此对小升初的问题基本态度是不闻不问,决议把择校这种事情放到中考,孩子也远离同龄人疲于奔命的“上班”生涯,过着他童年美好的井底之蛙生活。
第一次接触小升初是在孩子四年级的时候,同事的孩子幼升小去了一所很不错的小学,当时大家看她带着5岁的孩子到处应考,都觉得没多大的必要,而她却屡屡劝我带孩子去参加8中少儿班的考试,说应该去开开眼界:咱这里的人都是傻子,他们都是疯子。
当时我们也正为学校的义务教育所苦恼:假期里的孩子聪明伶俐,一上学就变得傻乎乎的,因为早就明白的事情老师还在反复的讲,繁重的课外作业也是些重复劳动。
报考少儿班的经历的确让人长见识,在初赛就出局让我们大感意外。由于孩子出生月份小,次年又参加了一次少儿班的初试,拿到了4个A,一个B的好成绩。听说复试要考英语,我们就偃旗息鼓了......最终我明白这个事实:所谓超常儿童中,“生而知之”者毕竟是极少数,大部分都是“学而知之”者和“困而知之”者。报班的孩子有行的,有不行的,但不报班是绝对不行的。
即便这样我们还是比较尊重孩子的意愿,直到五年级结束时他们班号称“数学三巨头”的那两个孩子似乎都在不同的坑班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时候,我儿子总算沉不住气了,要求报班。正好打听到附近又开了一个XES培训点,孩子顺理成章地开始上班、考试的生涯,我也开始接触到小升初家长们个个焦虑的心,嗅到了这个战场上弥漫着的硝烟味道。
我本意是想让孩子多学习一些知识,与牛孩儿们缩短距离,想不到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却当真了:他也要择校!尤其是得知拿到了迎春杯一等奖,他更是蠢蠢欲动。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和孩儿他爸恶补小升初的常识,看了大量的相关文章和视频,总算开始茅塞顿开:难怪人们都这么拼命,里面原来有这么多的诱惑!而现在着手为时已晚,于是乎设想,假如几年前就了解这些情况、假如当初就给孩子报班、假如......
纠结了多日以后,总算沉下心来,因为反复思考之后还是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如果一切从头开始,我还是会做这样的选择。在那些相对自由的时间里,他做着他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如读书、下棋、锻炼等等,并没有虚度时光。于是跟孩子说:当初他们羡慕你什么班都没有的自在,现在该你羡慕他们。想要收获,就要提前付出辛苦,这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儿子仿佛成熟了很多。
想来为人父母真是不易,在孩子的成才过程要经历多少次选择?而每种选择的结果看上去又是如此的不同,要怎样的智慧才能为他计划一个相对完美的未来?
时时保持淡定,做到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