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免试入学:不考学生考家长?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小升初”免试入学:不考学生考家长?

2011-07-06 16:57:16     标签:小升初资讯

一年一度的小学毕业考试落下大幕。今年,天津市改革初中招生制度,把60%的优质高中初中部的招生指标按比例分给每所小学,由各小学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向招生学校等额推荐,最终实现“小升初”全部免试入学。

然而,一项要把小学生从“小升初”争战中解脱出来的新政,许多家长却不买账:缺少了可以量化的考试“硬杠杠”,推优标准如何保证科学公正?一些家长甚至表示,因为不配套,这样的改革实际变成了“不考学生、考家长”。

扭曲的“三好生”评选:家长角逐的新战场

天津鞍山道小学14日遭遇一次“突发事件”,一位愤愤不平的家长把写着“黑心学校”的横幅挂在了学校大门上。这位家长说:“太不公平了,小孩子为什么要分成三六九等?一个班推荐了15个学生上重点中学,别的孩子还怎么办?”

这位家长的愤怒缘于今年天津市教委下发的初中招生工作指导意见。按照该意见,优质初中资源按比例分配给各小学,后者依据《天津市小学生素质评价手册》,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向招生学校等额推荐小学毕业生。

于是,免试推荐成了角逐的新战场。一些学生家长直言不讳:“这个战场家长是考生,考的是我们的权力、关系和财力。”

当选市级三好生或连续两年获得区级“三好生”,将是进入一类学校的首要推荐条件。“三好生”称号由于和升学挂钩,分量骤然增大,很多家长为此挖空心思争取孩子当选。在鞍山道小学围观的一位家长说:“现在五六年级评三好生特别重要,没关系没戏,除非你花钱买通学校和老师。”

免试入学,本来是义务教育的应有之义,却成了家长的心病,甚至成了“小升初”潜规则泛滥的空子。

在高校工作的罗女士告诉记者,学期末这段时间,女儿经常会充满遗憾地问她:“妈妈,你为什么不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呢?”罗女士说,那天女儿班里选“三好生”前,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同学的名字,称他们品学兼优,之后又重点推荐其中两人,一个是本校老师的孩子,另一人的妈妈和班主任“关系密切”。结果老师“如愿以偿”,重点推荐的两人更是被评为区级“三好生”。一些家长还表示,有的学校根本不敢公开市级“三好生”名单。

面对这些情况,一位“热门”初中的教务主任坦言:“有时我们更愿意接收考试进来的学生,一些‘三好生’的发展并不令人满意。”他认为,异化的“三好生”评选,已经演变成童真世界的一个污染源,不断向孩子的心灵释放有害信息。

变味的“素质评价”:为进好学校,一个孩子竟然拿出90个证书

这些天,张海涛先生百思不得其解。他的女儿品学兼优,也是学校的三好生,但学校推荐名单公布后,他女儿只能被保送上“二类学校”。一打听,原来孩子的特长证明和比赛获奖证书不如别人多。

不少家长反映,开家长会时,学校明确说保送条件就是看平时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和特长。从实际情况看,综合素质评价往往随意性很大;至于特长,则更是乱象丛生。一位家长说,他的邻居为了显示孩子“综合素质高”“有特长”,竟然千方百计让孩子搞到90多个证书。

卢先生和妻子都是普通工人。他告诉记者,女儿经常从学校拿回各种比赛通知,但都需要花钱,因家里不宽裕就没有参赛。

卢先生曾算过一笔账,3年时间里,女儿的一位同学学奥数花了几千元,学钢琴花费几万元,学剑桥英语花了3000多元,上各种教辅班又花掉近万元。加上参加各种比赛,参赛费和专项培训费又是上万元。听说有的家长花钱买证书,花费更是说不清。“这些钱是我们全家好几年的收入。以这样的入学标准看,好学校的大门对我们的孩子永远是关闭的。”

“‘小升初’免试入学,打破应试教育的枷锁,让小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本是义务教育改革的宗旨;然而,有的学校又把各种证书作为选拔的新门槛,这是将学生的战场由校内扩展到校外。”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福君说。

近来,一个揭秘“小升初”的帖子在网上广为传播:“一纸小升初,两行辛酸泪,女方十二岁,大考已相随,校内书包满,校外题库全,刚出学校门,又入课外班……为考小升初,家长白了头。”这首取名《新木兰辞》的网帖,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小升初”家长对义务教育乱象的困惑。

不配套的改革:“善政”结出“恶之花”?

根据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实行“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不允许通过考试来选拔和淘汰学生。天津市初中招生制度顺应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今年加大了免试入学的改革力度,同时把优质高中初中部招生指标定向分配给每个小学。最终实现小学生免试进入初中。

天津市教委中学处处长黄炎说,这一做法缓解了小学毕业生激烈的升学竞争,有利于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有利于从均衡生源入手,拉动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

“目前的做法并没有做到均衡,只不过是把考试‘客观评价’变成了‘主观评价’,而且是以损害公平诚信作为代价,无钱无职无权的孩子大多靠边站。”一些家长认为,这样的改革涉及数以万计的家庭,为什么事先不听听家长的意见呢?

对“小升初”推优入学的现行做法,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评论说,这种不以学习成绩为唯一依据的评价理念无可厚非,但由于脱离了可以量化的“硬杠杠”,人们难免担心人情的介入,担心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潜规则”。

“大家希望能像国外一样,学校依据学生综合素质和老师的主观评价来招生,但只要我们的社会诚信机制还未建立,只要优质教育还是稀缺资源,考试还是最公平的。”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敏勤说。

一些专家甚至建议取消小学“三好生”的评选。李福君教授说,评“三好生”人为地把孩子分成优等生和差等生,这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她认为,现行评选“三好生”的制度,已被扭曲为获得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一种手段,具备了资源分配的特殊作用,因而引发了各种力量的博弈,这是不正常的。

更可怕的是,评“三好生”使成人世界的一些丑行反射到孩子的世界里。而这类暗箱操作的东西,最终都会内化为孩子品质的一部分!“当孩子不得不按照老师的意志,在课堂上举起小手选出‘三好生’时,他们是在对‘德智体’表达认同呢,还是在对‘权钱利’表达屈服呢?”

面对质疑,天津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通过建立诚信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升学的公平与公正。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真正实现教育均衡,让每个小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