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第四届“深圳性文化节”在深圳会展中心6号馆激情开幕。人体彩绘、时尚情趣内衣秀、成人情趣性用品展示、古代性文物展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随着社会的发展,老百姓在谈论有关性话题时不会再遮遮掩掩;另一方面,随着市民对性知识、性文化接触增多,尤其是网络信息的日益泛滥,当今青少年“性早熟”、“性过失”等问题也越来越多。而家长与老师该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的两性观呢?
课程设置大学才有所接触
周末在深圳会展中心激情上演的性文化节不仅吸引了大批中年男女,也让正在享受假期的青少年一饱“眼福”。一位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小李观看了古代性文物展后大为惊叹,“一直以为是现在的人性越来越开放,没想到古人就有了。”小李告诉记者,在上大学以前,对于性知识的了解很少,一般都是从一些杂志、网络上获得。
让小李不解的是,一直以来,学校对性方面的教育都很少,尤其是老师在课堂上遇到有关两性话题时更是一带而过,“记得初二生物老师为我们讲生殖器和胎儿发育那一章节的时候,很含糊很笼统地讲过去了,就是那种躲躲闪闪的态度。”
上大学后,小李对性知识才有所了解,她所在的学校开设的 课程中也有专门讲授大学生性知识,而且大学心理课的老师也会举出各种各样的事例讲给学生听,对于一些好的和不好的两性话题,课堂上一起讨论大家一点都不尴尬。
与小李一起看展出的同学也表示,如果不是性文化节,她们都不敢去看那些看来很开放的性知识宣传,“好像会被别人取笑,认为不正常似的。”小李指出,其实老师课堂上宣传正确的性知识并不是什么见不得的人或拿不上台面的事,而且关于性的一些常识问题,老师还是有责任去教导并正确引导学生。因为在中国这样传统的社会里,孩子从家长那里得到的性知识是很少的,老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去告诉孩子们正确的性知识。
网络传播为了点击率内容或有偏差
学校和家庭在性教育方面有所缺失,那么,青少年性知识又主要是从哪里获取的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医生周医生表示,由于网络应用广泛,青少年上网时间也增多,网络性传播非常多,而且“现在网络上的性知识都是有偏差的,”互联网为了关注点击率,传播一些错误的性文化知识,误导青少年。
她告诉记者,由于性知识的缺乏,目前青少年性行为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就在前几天,一名14岁的初二女生到医院做引产手术,让医生费解的是该女孩自己怀孕了都不知道,到最后肚子遮不住了不得不去医院引产,“不管是谁看来都是很心疼的。”周医生说,这也说明了目前青少年性教育的缺乏。
中国性学会理事长张金钟也表示,中国家庭的性教育是落后的,应该从幼儿抓起。他介绍,小孩在一岁左右就产生了性别的意识,“已经知道自己是男还是女了。”那个时候,家长就应该对孩子进行性启蒙教育,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让孩子分辨出哪些是自己可以接触,哪些是自己不合适去接触的,并且要学习保护自己的隐私,不随便让人碰触身体,尤其是性器官。
张金钟表示,幼儿的性教育最好从1—2岁开始,而且,人们的性教育也是终身的,“不同年龄都有适合其年龄阶段的性知识教育,小孩有小孩的性知识教育,等到结婚生孩子,或者到了老年,都要了解不同时期的性知识。”
专家建议性教育走进社区与课堂
为期3天的性文化节给深圳市民上了一堂很好的性教育课,然而,一年一度的性文化节并不能弥补市民性知识教育的缺乏。市民张女士表示,性文化节对相关古代性文物等性文化的宣传的确让市民受益匪浅。在她看来,如此开放的性文化知识和产品能在展会上展出,为何不能走进社区、走进课堂呢?“如果能把这些展出配备相关的文字宣传张贴到社区,让市民了解更多的性文化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对青少年进行很好的教育,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在性文化节上,阮芳赋、陶林、潘绥铭等几位著名性学专家为深圳市民开展了“性文化与性文明”的专题论坛,论坛以现场互动的方式进行,大家争相提问,尤其是不少市民就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以及在传统的中国要如何正确宣传性文化等问题向专家提问。阮芳赋表示,性知识教育也应纳入义务教育,而且政府也应当对其负责。“我们专家时刻都在讲青少年性知识教育要重视,可是真正重视的很少,重视青少年性知识教育光靠极个别的专家喊是没有用的。”阮芳赋指出,中国青少年其实不缺性知识,缺的是性知识教育课程并没有纳入义务教育。
潘绥铭还指出,1988年8月24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就联合发布《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大中学必须开设性教育课程,但真正实施起来的少之由少,“政府应对此加强执行”。他指出,政府应加强对于青少年性知识教育,在中学课堂可以正式开设性知识教育课程,让青少年们知道了解正确的性知识,这样也许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性早熟”、“性过失“等问题,让性知识在青少年心中不再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