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通过多种途径让每个孩子享有优质教育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北京海淀通过多种途径让每个孩子享有优质教育

2007-11-14 07:51:50     标签:小升初资讯

 

海淀,名校云集。人大附中、清华附中、101中学、十一学校……一大批教学质量优良的中小学名声在外。


同样是海淀。“小升初”时,家长的“择校热”却不输于其他任何一个区县。“好学校总嫌太少!”家长们抱怨。


也难怪。作为本市义务教育规模最大的区县,城乡不均衡、区域不均衡、校际不均衡等现象同样在海淀存在。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近年来,海淀区出台各种措施和办法,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使每个孩子享有优质教育”。


普通校学生可到重点校“留学”


今年3月份,海淀区万泉河中学的6名学生奔赴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开始为期一年的“校际留学”。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孩子们一个享受更优质教育的机会,同时对我们学校本身的发展也带来促进作用。”“校际留学”的发起人、万泉河中学校长戴文胜说。


万泉河中学是海淀区的一所普通初中校。由于学校整体力量不强,过去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普遍存在懈怠情绪。“好多‘小升初’的孩子参加‘电脑派位’,听说分到我们学校,都不愿意来。”提起过去,戴文胜面有窘色。


而“校际留学”制度的提出,却把整个学校的孩子和老师精气神儿都提起来了。



“留学”效果究竟如何?今年9月,6名学生被请回万泉河中学,和同学们面对面交流“留学”感受。通过交流,同学们发现,这些“留学生”们眼界变宽了,性格变开朗了,特别是语言的表达能力,比以前大大增强了。


而从交大附中反馈来的消息更是让全校师生振奋不已:6名“留学生”和交大附中的孩子参加同样的考试,成绩排在年级的中上等!


“看来,我们普通校的学生也并不差嘛!”戴文胜说,因为这件事的触动,现在万泉河中学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少了,比学赶帮的气氛开始显现;教师的紧迫感也明显增强了……


海淀区教委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由于各种原因,海淀区校际间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不均衡的现象比较突出。“‘校际留学’是当前条件下发挥示范校辐射作用,促进区内教育均衡以及教育公平的一种有益尝试,具有示范意义。目前,区里正在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农村教师年人均补贴1.29万元


“过去,孔雀都爱往南飞,现在又回来了!”提起近几年海淀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给学校带来的变化,海淀北部新区实验中学副校长彭风雷不无感慨地说道。



变化出现在2005年。“从那年起,区政府每年给每个农村教师补贴1.29万元,这样一来,我们学校的老师月平均工资能达到5000元,和城里的学校没什么太大差别了。”


不仅如此。在区财政的支持下,学校建起了具有橡胶跑道和人工草坪的田径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方便舒适的学生宿舍楼和教师家属楼,开通了校园局域网、校园广播系统……


渐渐地,教师向“南飞”的少了。甚至两名曾经“南飞”的骨干教师今年又回来了。


这是一个缩影。


和很多地区一样,海淀教育资源分布不够均衡:百望山以南的中关村地区,名校云集。而百望山以北的农村地区,27所小学和6所中学基本上都是普通学校,教学力量较为薄弱。为支持农村地区发展,从2005年起海淀区政府每年投入2384万元对北部地区农村教师进行补贴;累计投入5666万元对北部新区学校进行校园整体改造……截止到目前,支持北部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专项资金已达1.78亿元。


与此同时,优质的城市教育资源也逐步向北部地区转移。记者从海淀区政府了解到,未来几年,海淀将采取“筑巢引凤”的方式在北部新区建设一批条件较好的中小学和幼儿园。还将引进城区名校,吸引优质教育资源承办各级学校。同时在苏家坨镇北安河地区规划建设集中、小、幼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园。届时,海淀北部地区教育资源薄弱的状况将基本得到缓解。


少年宫免费向中小学开放


捏泥人的、做扎染的、干木工活的、拼装卡通模型的……


上周四下午,海淀区少年宫里一派热闹景象。来自海淀区四季青小学和六道口小学的近400名学生在这里上劳技课。


“从周一到周四,每天下午来,你都能看到这么多人。”海淀区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主任冯建国说。


可在一年多前,少年宫的状况却是:周一至周五冷冷清清,周六周日人满为患。


去年,海淀区投资9300万元的少年宫正式竣工。新落成的少年宫各项设施一流,功能也发生重大变化:配合本市中小学的课程改革,这里成为海淀区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基地,所有场馆和活动都向学生免费开放。


“在彩陶工艺室里,同学们可以用彩色陶土学做吉祥猪;在丝网印刷工艺室,同学们可以用中国传统的丝网印刷工艺制作福娃;在木工工艺室,同学们可以用磨床、车床、锯床等小工具制作玩具和模型……”提起少年宫里根据孩子们兴趣和学校需求而建的8个工作室,冯建国如数家珍。自去年6月1日正式开放以来,这里已经免费接待中小学生2万余人次。


“统筹辖区教育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在共享、流动中扩大增量,是缩小校际间办学差距的一项重要举措。”海淀区还打算利用布局调整出的闲置校舍,再建10余个功能各异的教辅中心,为周边中小学提供教育服务。


不止是硬件设施上的资源共享。为促进教师之间智力资源共享,海淀区还建立了教师研修网,为全区1.6万名教师搭设业务交流平台。此外,为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区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设立1800万元的专项经费,按每年生均100元的标准拨付学校。从明年起,这项经费将提高到生均200元。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