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问题成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小升初问题成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

2012-02-21 10:38:57     标签:小升初资讯

一、事件概述

新学期开学了,年年"开战"的"小升初"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1世纪教育研究院对我国35个主要城市进行了2010年度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88.6%的公众认为本地中小学择校问题"非常严重"、"比较严重","家长平均为'小升初'择校准备阶段的花费为4.4万元,北京地区高达8.7万元",报告中出现的这一串数字,表明了"小升初"这座大山的重量,更直指中国基础教育的顽疾和痛处。另据媒体的最新报道,因为择校费等潜规则盛行,北京一位中小学校长可支配上亿元的资金,教育腐败悄然滋生。

"小升初"择校问题,已不仅仅是对家长和孩子心力的煎熬,它所形成的庞大而锐利的利益块垒,已经戳伤了社会公平、背离了义务教育的本义。而在某些城市,教育与权力的联姻,更让"小升初"择校如脱缰的野马,难以管理。"小升初",病了很久,病在了中国义务教育的关键处。如何医治这个痼疾,人们期待理想的答案。

二、相关评论

1、《中国青年报》杨东平:"小升初"乱象主要责任在地方政府在"小升初"择校热中,已经形成稳固、明确的利益格局、权力寻租和利益交换。作为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存在两个不公平:重点学校制度导致资源配置不公,开放金钱和权力择校的通道导致入学规则不公。这背后都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教育主管部门与重点学校结成利益联盟,造就居高不下的择校收费市场并分享收费;重点学校则与培训机构结盟,规避风险,制造课外培训的巨大商机并分享利润。

主管部门之所以不能依法行政、不愿意触动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而且仍在锦上添花、制造差距,杨东平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重点学校可以成为管理部门享受"优质教育"的近水楼台、可以获得择校收费的经济利益、可以用优质资源与其他权力部门进行利益交换,以及利用培训市场获得不当利益。许多培训机构和面向小学生的学科竞赛背后,都有教育主管部门的利益和身影。

政府失去监管,规则不公,开放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优择校和默许"小升初"入学考试,未能有效地维持义务教育正常秩序,加剧了"小升初"乱象。因而,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的,不是家长、不是培训机构、不是重点学校和校长,而是地方政府。

2、《文汇报》全林:义务教育能适用"效率优先"吗?

在择园、择校热的背后,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极不均衡。而这是由于多年来采取的"效率优先"资源配置模式造成的。首先是地区财政实力"优先",哪个地方富裕,哪个地方的教育资源就丰厚。其次是特色学校、示范学校"优先",哪个学校办得好,得到的政府支持就越多。再是优秀教师、高水平教师"优先",哪个教师水平高,就把哪个老师"拔"到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去,以前靠行政调动,现在靠市场经济高薪吸引。

表面上看,这种教育政策,导向高效率、高质量,倡导了竞争精神,与时代要求相符,但是,这却违背了义务教育发展的最根本目的。并由此加剧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使素质教育成为空中楼阁。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每个公民有权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机会和同样质量的义务教育。对于作为公共产品的义务教育,首先应该强调的不是教育的效率,而是教育的公平,要在公平的基础上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公民能平等的获得教育机会。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