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伤不起”:一拼爹妈 二靠应试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中国孩子“伤不起”:一拼爹妈 二靠应试

2012-07-16 11:22:27     标签:小升初家庭教育

上海6岁的彭鹏(化名)参加了一场持续一个多小时的“幼升小”考试,要在规定的20分钟内,用计算机完成200道逻辑题,平均6秒钟做完一题。3000多人竞争60个入学指标,平均录取率还不到2%,竞争残酷性不逊于高考。

谁说中国的孩子不坚强?但又是谁逼得他们过早坚强?家长怪社会竞争太激烈,社会怪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体制怪家长不淡定,形成一个大“怪”圈。怪来怪去,受伤的只能是孩子。

说则广告。小女孩奋力地弹奏着钢琴,其父母听得满脸堆笑、意气风发。一曲弹毕,父母觉得意犹未尽,大声说“再来一遍”。可怜的孩子转头时已满脸泪水——“难道我弹得不好吗?”广告解读为“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理解”,可我却看出了孩子弹琴的艰辛以及对父母的恐惧。都笑“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也叹“父母不知孩童心,强调应试,强调应试”!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有能耐的父母靠钱靠关系,早早为孩子选好了学区房。那些关系不过硬靠不上学区房的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早早地挑起大梁——靠自己“渊博”的知识、“过人”的才华,去争取那为数不多的入学指标。至于会不会被“大梁”压垮,许多父母却考虑得很少。

虽然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会重申《义务教育法》中规定的“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但由于教育资源布局不均的客观存在,只要有点能力有点财力的父母,手段无不用其极端,因此各地“幼升小”考试依然我行我素,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人生不是短跑冲刺,而是万里长征。起步快的,未必能笑到终点。即使高考,也只能是阶段性成果,更何况“幼升小”“小升初”?

奈何!那么多教育专家呼吁“救救孩子”!奈何!那么多有识之士呐喊为孩子松绑!奈何!无数的家长还在驱赶着亲生的儿女去挤那危险的独木小舟!争渡,争渡,是优雅地“惊起一滩鸥鹭”,还是残酷地“挤落水中无数”?

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E度论坛,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