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小学之前,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十分优秀的,但是上了学之后,班级有排名,有成绩对比,自然会有一些孩子处于落后的状态。这时候,那些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家长们,会十分的忧心,担心孩子是不是没有用心学,甚至会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跟不上学校的教程。我有一位朋友,她就是这样。她是孩子的奶奶,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将将及格,最高一次的平均分数,也在70几分。奶奶很担心,因为她自己的儿子也是从小学习很差,甚至被人家说智商低于常人,她非常害怕自己的孙女也是这样,她甚至说,也没打算让孩子考大学什么的,高中能毕业就好了……
我相信,每个家长都不愿意这样去想自己的孩子,除非是非常无奈的情况下,那对于上面的那个小孙女,真的就“没救”了吗?
着名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里就有一篇文章说的就是如何对那些“后进生”进行教育的。他说“对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而如今我们的小学教育,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背诵来实现知识传输的目的,而每一个教师也不能有很多的时间来专门为那些“后进生”开设专门的课程。如今学校的教师做的最多的是,照着教学大纲把知识传输给学生,没有办法也没有精力去为每个孩子做专门的大纲和辅导。当然,每个老师都非常愿意让自己的学生学好,没有老师会放弃某些孩子。那么,对于这些孩子,家长和老师该怎么办呢?
着名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里也有问题的解答,他说“千百次的观察使我们得出结论: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因此,在对待这些孩子的时候,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尽可能的利用周围的事情来使自己的孩子感到惊奇、赞叹。就比如我的朋友的孙女,她从来不活泼,也不爱说话,但是当我们在她身边表演小魔术的时候,她与平时截然相反,表现的十分活跃,经常跃跃欲试的样子。我想,这正是利用了孩子的好奇来激发起她大脑的活动,让她的小脑子十分努力的在工作中。
因此,答案其实也不难。对于那些平常表现在学习中表现比较弱势一点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都应该以各种有趣的事情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并通过这些事来激发她的脑子进行运作。
所以,我也经常跟我的朋友说,让她别灰心,生活中多让孩子接触一些有趣的书籍或现象,并通过引导她思考来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必须给孩子小小的成功,因为这样的小小的成功会极大的促进孩子的信心,也容易激发起孩子的兴趣,自然也不用担心孩子今后的人生。当一个人找到自己的兴趣时,自然会全力以赴,脑子自然也就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