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们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爸爸妈妈们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

2010-08-13 14:05:23     标签:小升初升学指导

7月26日下午,刚从安徽老家来厦和父母团聚没几天的14岁少年陶志(化名),毫不犹豫地从和悦里的一栋出租房内纵身一跃。而他放弃生命的原因,只是从家中偷了400元钱买了一部手机,被母亲责骂了几句…… 心理专家解读,陶志常年与父母聚少离多,心中埋下强烈的被抛弃感,这种激烈的行为与这种被抛弃感不无关系。其实与陶志一样与父母长期分离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并不在少数。这些孩子心中究竟有着怎样的“痛”?

或许少年陶志的纵身一跳正“跳出”了留守儿童心中的“痛”。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数据

不到三成孩子一直跟在父母身边

外来工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突出问题是什么?近日,本报与福建省决策资源市场研究有限公司联合对厦门市273名外来务工家长进行了调查。调查中记者发现,许多外来工夫妇为了生活,抛下儿女,背井离乡,长期与子女分离。只有不到三成的受访外来工表示一直把子女带在身边。在极少与孩子相聚和沟通的情况下,外来务工父母对孩子真正需求的了解,少之又少。爸爸妈妈这么亲近的词语在留守儿童心里变得越来越遥远。

“家庭的本质就是团圆,长期的骨肉分离导致许多家庭悲剧的产生,而牺牲者又都是带着单纯的爱的孩子。”心理学家对此表示担忧。

多数孩子与父母聚少离多

接受调查者中,46.52%的外来务工家长都已经离家3—5年,而离家5年以上的也占到了26.01%。

由于外出务工条件所限,65.94%的被访者表示有把孩子带在身 边 , 但 其 中 有37.00%的调查者表示,孩子是 “前期在家里,后来接到身边”,调查发现,更多的孩子是从小就离开自己的父母,缺乏父母的关爱。也只有不到1/10的孩子能利用寒暑假来到父母身边。

同时,56.78%的被访者表示 “一年仅回家一趟”,34.43%的被访者表示 “几年回家一趟”,8.79%的被访者甚至“基本上没回去过”。

近半父母不知孩子需要什么

调查显示,长时间见不到孩子,内心有愧疚的外来工父母在见到孩子的时候,都会满足孩子的要求占35.90%,近六成的父母亲表示由于生活艰辛,仍以“量力而行”的方式满足孩子的需求。

然而,近一半的外来务工家长表示并不清楚自己孩子的需要,更多时候是出于自己的猜想来给孩子需要的东西。甚至有35.16%的被访者根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而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外来工父母跟孩子的交流很少。

受访者清洁工魏女士说,小时候家里姐弟四五个,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成家后每天披星戴月地辛苦劳作,自己需要什么都很少去想,更别提孩子了。“现在的条件比起我们那会已经很不错了。”魏女士说,她觉得“无所谓,因为我们也是这么长大的”。

超九成家长认为孩子太叛逆

调 查 发 现 ,有71.79%的受访者表示极少与自己的孩子交流。缺少沟通与交流使得两代人出现更大的隔阂与鸿沟。“平时太累、太忙”“长途话费太贵”、“突然发现跟孩子说不上话了”,这是记者从受访的外来务工人员口中,听到的最多的理由。

在对孩子的关注方面,更多的受访者表示,作为父母最看重的是孩子的成绩,其次是身体健康,而品格优良则排在两项之后。

另外,调查也发现,97.07%的家长表示 “调皮、叛逆,老闯祸”是目前孩子的最大问题。同时也有65.20%的受调查者觉得 “孩子和父母不亲”。

议见·立场

外来工子女教育要警惕两个极端

张晓阳 (厦门市仙岳医院心理科主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打工的城市定居,把家人、孩子接到身边一同生活。我们的城市,应该积极地为外来工子女就学创造更好的条件,这是解决外来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最关键问题。同时,外来工子女较集中的学校,也应该多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不能把孩子接到身边照顾的外来务工人员,应该尽量选择有儿童教育经验的照顾者来照顾孩子,十几岁是孩子的自信、自尊、自爱等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照顾者应该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并及时处理孩子已经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

同时,外来工子女的教育,还要警惕两个极端:一是爷爷奶奶照顾子女,觉得责任很大,会非常小心,这种状态下往往会导致他们过分关注孩子,使得孩子的耐挫折性比较差;二是一些照顾者的责任心比较差,对孩子的各种行为听之任之,结果导致孩子不受管教。这两种极端都应该引起外来工父母的警惕。

骨肉分离孩子成为牺牲者

谢东华(心灵空间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经济发展形成的地区发展不均衡,带动着大量为追求更美好生活的人员出外务工,而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了所谓 “留守儿童”的特殊现象。

现在的许多家庭忽略了因人为分离所形成的心理问题。就儿童(1–12岁)的心理而言,在每一个重要的阶段(3、6、9、12岁)都有其对父母不同的爱与支持的需求。任何一个阶段的缺失,都足以造成许多问题,这也很好说明类似的问题产生与相关案例,都是在这个阶段因分离而产生的中断现象所造成的。

留守儿童虽然有隔代的爷爷辈的照护,可却无法取代父母本身的爱;而对于出外打工的子女不在身边、留下了一份孤独、一个或多个孙子女,也已经形成了长辈的压力。而来自这样因父母分离、隔代长辈孤独的双重压力要一个孩子承受,会发生许多行为偏差甚至社会事件也不足为奇。另外,对于身为出外奋斗的父母本身来说,与亲生骨肉分离的缺失和无奈也会无意识地消磨他们内在心理上的能量,造成工作或事业上一直迟滞不前,与预期的前景形成心理上的落差而高不成低不就。

这样的现象,让一个家庭当中的每个成员都往负向发展,其最终阶段性的结果无非就是透过家庭事件,而通常都是家庭中最弱小的孩子成为事件的牺牲者,来不断地警醒着我们。

针对这样的情形,其实我们是可以积极地做出一些有益改变的。如前期的外出务工家庭教育评估、中期的回访辅导,以及后期的安置帮扶,或许可以是一种准入制度,也可以是一种企业、政府和公益团体的联动系统;总之,当我们享受着他们辛勤付出的成果之际,该是我们整体回馈与照护所有外来务工人员的时候了!这样才会创造真正意义的和谐社会。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