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应该用改革红利再做一轮教育投资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深圳应该用改革红利再做一轮教育投资

2012-12-24 09:57:38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查字典深圳奥数网12月24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32年,弹指一挥间,对教育体系改造来说,深圳这点时间不算长。

改革伊始,在小渔村上建立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经济,建立制度,领导人的主要精力不可能在教育创新上。尽管如此,深圳在教育方面还是花了精力、时间、物力的。比如组织大规模中小学教育干部培训,建立教育园区、制定吸引国内名校的优惠政策,建立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等等。但办教育要有大环境的配套,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仅有地方政府对“百年树人”的认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找到有教育创新理念的领军人。

事实上,早些年并没有“教育特区”的提法。在一些城市,仅仅是建立高教园区,学校还是原有的高校,按现有制度,派现有教师,招收分数低些的学生,提供教育机会。但是“教育特区”重在一个“特”字,特就是特有的教育思想、学校、人才、课程设置和管理体系、特殊的政策。近年来的教育改革讨论让我们反思中国进步发展的过程,发现兴建“工业园区”帮助了中国的产业升级,是个好方法,建立教育特区也可借鉴这个方法。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早,有地方管理和创新特许权的城市。党中央、国务院对广东和深圳的发展一直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亦勉励深圳“增创新优势,走出新路子,实现新发展,办出新特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继续发挥多方面作用。如果查阅中央给深圳的文件,可以发现很多这样鼓励深圳改革的话语。笔者过去跟着别人调研,与深圳的一些中层领导有过接触。感觉有些领域的改革,上面顶着,他们就走,不顶就不走;有的是自我设限,不敢闯、不敢试。这是否意味着深圳在制度上开始不鼓励改革,以求稳和不出格为主?笔者缺乏调查,不是很清楚。但有一条很明确,深圳这些年新招不多,不在改革前沿。如何为深圳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深圳建立教育特区,不是没有可能。比如说深圳可以划出一定比例的学校作为有特区性质的学校,聘请全国甚至港澳的优秀教育家、国内社会名流和有改革思想和教育水准的政府官员,成立独立的教育委员会。由教育委员会负责制定教育政策,审批教育经费,聘请大、中、小学校长,要求他们每人有自己的教育纲领,并在教育部制定的大纲下,自行设立课程和培养方案,考试方法、招收学生和老师,订立薪酬标准。教育特区的核心是教育思想、管理制度、优秀教师、校园新文化。深圳要有刚开始创业时的热情。深圳可以自己盖学校园区,租给有创新意识的特区学校,这样的特区学校以育人而不是盈利挣钱为目标,是受到严格财务监管的非营利单位。也可以从现有的高校划出一些系所的一部分,建立特区管理制度,做试点。当年的“西南联大”就是这样。在大师的引导和一种新的校园文化的培育下,几年出一批人。华中理工大学文革后期出了个朱九四校长,从全国网罗人才教了几届研究生班, 里面出了不少非常优秀的人才。 深圳如果能够用改革带来的红利再做一轮教育投资,用新的制度和资源吸引一批有志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面向全国招生,十几年后,必有成效。可以类比的是,当年的斯坦福、贝克莱、加州洛杉矶分校都是西部荒蛮不引人注目的学校,他们与大城区一起成长,成了地方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成了世界级的著名高校,是教育界的楷模。深圳丰富的教育资源,已经在小学和中学的教育实践有了相当的成就。如果学生可以继续在深圳、而不必到别处接受一流的高等教育,那就说明深圳的高等教育真正有了起色。深圳服务业的社会化, 也给教育改革带来了方便. 如果有地方政府的支持, 教育突破成功的把握就会更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