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优质资源匮乏 催生“变态娘”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小升初优质资源匮乏 催生“变态娘”

2011-07-25 09:24:47     标签:小升初资讯

江苏省南京市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在课上睡着了。

“变态娘”原帖摘录

对孩子来说,重重叠叠的学习就是桎梏和枷笼,锁住孩子自由飞翔的翅膀,笼中的鸟儿怎会有快乐可言?小升初尚在如火如荼的奋战中,家长们都已经在商量着暑假的衔接班问题了,据说初中高中仍然要继续培优。

变态?变态!是呀,哪个儿女不是父母的心头肉,谁又愿意强加给孩子无尽的压力和无穷的重担,上刀山下火海,为了孩子,父母愿意牺牲自己。可学习是无法替代的,竞争如此白热化,做家长的,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挣扎在洪流中,即使心如刀绞却不肯伸手去捞,因为在畸形的教育体制下,家长们都磨练出了一颗变态的心!

畸形的教育下产生出可怜的孩子和变态的家长!什么时候教育才肯整容,恢复它本来应有的慈眉善目?还孩子幸福和快乐?还家长一个正确的心态?我盼望着期待着,也相信总会有那一天。

近日,武汉一位妈妈发帖《女儿小升初,我被逼成“变态娘”》,引发无数网友转载,不少网友跟帖、回复“说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又何尝不是‘变态娘’、‘变态爹’”……

一个普通的帖子,诉说着“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辛劳与奔波,表露出对当前教育环境的无奈和无助,透露出对教育均衡的渴望。

联想到前不久引起争议的“虎妈”,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催生了“变态娘”、背后又凸显公众对目前教育体系的哪些重点难点问题呼声最大?专家们对此又作出怎样的评价?

——编 者

“变态娘”不止一人

——小身体承受不起大书包

“变态娘”,其实不止一位。

这是来自江苏南京的声音——“妈妈,我的压力好大,一分一秒一嘀嗒,外面的鸟儿早已飞回家,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时光一天一天被学习打发,学习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不要让大自然和我没有关系,我的压力真的好大。”这是南京一名小学生的诗句,希望妈妈给放个假。

这是来自江西的场景——今年“六一”,小学二年级的潘心怡收到了妈妈的儿童节礼物——拉杆书包,印有可爱的米奇图案。她当即将书包里的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美术、劳动五种课本以及两本数学习题和一本练字册、文具盒转移到了新的拉杆书包。潘妈妈说,孩子的小个子和大书包十分不称,每天背重书包担心影响她的骨骼发育。据了解,我国小学生书包平均重量为3.5公斤,初中生为5.5公斤,书包超重现象十分普遍。

听听家长们的心声。王琴是北京市一位普通白领,“变态娘”的帖子发出以后,儿子对她说:“妈妈,包括您,我们班所有同学的妈妈都是变态娘。”残酷的竞争压力让家长们忙碌不休,孩子上学、升学等一连串问题让家长们操碎了心。“同事们的孩子不是在奥数班待着,就是在去奥数班的路上”。王琴抱怨,“看到孩子那么辛苦,做家长的也不忍心,但是外界环境压力实在太大。”

再听听老师们的心声。朝阳实验小学的英语教师刘燕说,“如今,分数和升学率成了教育质量的代名词。如果学校无法在中、高考中拔得头筹,日后分配到的教学资源便会大打折扣;老师如果不培育出中高考的佼佼者,便很难得到学校和家长的认可,重压之下只有狠抓教学,丝毫不敢放松学生学习。”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持续减少,近八成睡眠不足。最近10年的3次国民体质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全面下滑,某些体质指标,5年间下降的幅度超过了10%。孩子的睡眠质量及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长过程很不健康。

“变态娘”事出有因

——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减负、减负!负担却始终减不下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给中小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各地教育局甚至下发红头文件明确要求,但是,孩子们依旧叫苦不迭,孩子受苦、家长受累成了无奈的现实写照。

广西柳州市第十五中学教师黎杨的话代表了很多老师的心声:学习时间减不下来,减负就是空谈。学生们一天七八节课,外加晚自习;毕业班寒暑假时间也要上课补习,还要应付大量的课外作业。实行课程改革后,中小学课程降低了知识难度,扩展了知识面。但是考试的难度却降不下来,导致学生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表面上看似学习内容变得简易,但实际情况却是孩子需要拿出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强调,“‘变态娘’们本身并不变态,所谓的变态行为都是现实环境下的无奈之举。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严峻的优质资源短缺形势让减负缺少了实现的土壤,同时也造就了如此庞大的变态爹、变态娘队伍。”

联想到不久之前曾经震动美国教育的“虎妈事迹”,很多专家评论,在中国,“虎妈”是一种普遍现象:自打孩子出生,家长们就对孩子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不敢马虎,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实施严格的培训计划。学外语、学钢琴、学画画、学奥数。专家评论,“减负”依然在“加正”的怪圈无法终结。

让“变态娘”回归常态

——增加教育投入推动教育均衡

如何让“变态娘”不再“变态”?如何不让更多的新的“变态娘”诞生?听听专家的意见。

先从形形色色的“培优班”说起,在教育机构做过几年代课老师的陈老师坦言日后不会过早地让自己的孩子上培训班。她说,目前的培优市场,的确有运作成熟、成绩突出的培训机构,但对孩子不负责任的也不在少数,培优机构名不副实的现象逐渐成为普遍现象。

再从培养孩子的方式方法来看。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说,“培养孩子,切勿揠苗助长。现在许多父母不管孩子成长的阶段性,不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一味给他们加重学习负担和压力,这样不仅不能发挥孩子特长,而且会抑制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再看深层次的教育体制问题。熊丙奇说,目前的教育体制之下,家长、学校、学生三方都有自己的苦衷和无奈,并不是家长不近人意,也不是学校只爱高分生,而是冰冷的现实逼迫他们不得已为之。要让家长们停止非常态的教育,让学校老师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在教育评价机制上狠下功夫,更要增加教育投入和改变现行择校制度。增加教育投入,让公共教育资源在90%的比例上实力相当,缩小教育资源之间的差距;其次改变现行择校机制,转变教育资源配置模式,降低竞争的激烈程度,为中小学生减负。

最后,让我们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刘鸣日前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教育的最大目标应是孩子的终身幸福,教育应该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留给孩子动手、动脑、交往、感悟的时间。“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原点,回归原点才能够找准教育发展的大方向;看到问题的本质,才能祛除“变态娘”产生的土壤。中南民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李涛认为,对孩子的培育,品德才是最本质的东西,培优并不是教育的主要责任。培养孩子首先要尊重人的发展,让教育变得更有尊严,给予孩子实现梦想的自由和空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话,“生活即教育”,或许值得所有的“变态娘”思考和借鉴。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