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之间的衔接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小升初之间的衔接

2011-07-05 13:42:38     标签:小升初经验

初一是初中阶段的起始阶段,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心理素质会影响到学生进入青年期甚至一生的心理品质。同时,初一阶段也是学生中学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期的心理品质是否良好将直接关系到中学阶段的学习。因此,在这个重要的时期,作为家长、老师应更多地给他们予关心、帮助和指导,使他们能顺利地渡过这一危险时期,并为他们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对于初一的新生来说,他们将会在学习、生活以及交往等方面遇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去解决和克服它们呢?

一、问题成因

(一)学习环境变化是新生心理不适应的导火线

从小学到初中,对学生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学习环境的变化,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内容和节奏变化

很多学生在进校前对初中生活有许多美好的想法,但很快,新的作息时间,特别是在校时间明显延长、活动课减少、科目增加、节奏加快等一系列的变化会让很多学生突然觉得压力增大,变得紧张。小学六年级为应付考试往往就只剩下语、数、英三科,到了初中一下子变成十几门功课,每门都有不同的要求,课堂节奏变快、新课的进程加快,用于复习的时间却大大减少,这些都与小学的授课方式完全不一样。这样,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学生就很容易掉队。

2、学习要求变化

小学时期,应该说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并不高,可以说,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家长眼里是比较模糊的。到了初中就不一样了,成绩的好坏一目了然。特别是一改小学时测试较少的状况,差不多每个阶段都会有各种形式的测试,这些都会让孩子压力突然增大,于是心态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3、学习方式变化

小学生往往是老师手把手教,初中阶段则十分看重自学的学习习惯,因为初中的知识点繁多,讲究系统。很多学生因为自己不能主动学习而很难适应快节奏的学习生活。

(二)人际交往是新生心理不适应的第二大成因

刚刚离开父母“怀抱”的初一新生一跨入学校,面对的同龄人是来自各个地方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习惯与方言等,同一年级的伙伴则来自更大的范围,面对全新的面孔,他们必须重新选择朋友。而即使是同一个班级,也不一定都能成为朋友。因此,人际关系的重新确立,朋友的重新组合,对初一学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个新课题。此外,师生关系的变动,也让部分学生感觉不适应。在小学里,每个班级一般就几个老师,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容易亲近,而中学里一个班级有十多位老师,师生关系比小学要相对疏远一些,这让很多学生觉得缺乏心理依赖。

(三)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是新生心理不适应的内在因素

初一新生的心理呈现以下特点:伴随生理的快速成长,心理活动激烈、动荡,开始萌发模糊的性意识,伴有羞耻心和自尊感,初步的成人感;开始用自我观念来认识事物,渴望自我肯定,有很强的自尊心,容易产生与师长沟通的压抑感和沟通障碍;情感和意志脆弱,较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支配。

(四)社会支持系统和社会期望的变化时新生心理不适应的催化剂

儿童从小学到初中,学业上了一个新台阶,家长眼中的他们似乎也一下子长大了,他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对孩子嘘寒问暖,甚至“狠心”的把他们独自放在学校。中学的教师也不象小学教师那样整天出现在孩子面前,使得孩子遇到问题时无法像小学时那样及时得到家长或老师的帮助。父母和师长的这种“你已经长大成人”的观念必然导致对孩子关心变少、主动了解变少。而父母对孩子的社会期望却没有及时调整或者变得更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有波动,便会紧张,甚至批评孩子,殊不知孩子面对的竞争对手更强,取得好的成绩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一点也是造成新生适应出现问题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应对策略

(一)对学校环境的适应

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在开学的第一天,带领他们参观校园,并向他们一一介绍学校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操场、厕所等)以及学校的历史、概况及发展前景等,让每个学生能尽快地了解学校、熟悉校园,从而消除对学校的陌生感,并逐步建立一种亲切感。如果有条件的话,家长可以在开学之前带领自己的子女来参观校园、熟悉环境,这样,初一新生可能适应起来更快。

(二)对初中生活的适应

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能适应初中生活的,只是时间的长短问题。相对来说,能较快适应下来的学生往往是从小生活能独立自理的。所以建议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这对他们将来的健康成长意义深远。

当然,在学校帮助这些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的任务和职责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身上。这个时候,老师不仅仅要扮演严师的角色,同时还要担当起慈母(父)的角色。例如:进入教室,老师要教会他们整理书桌、打扫洗涤、摆放物品等日常生活习惯,并不厌其烦、三番五次地教,直到他们学会并熟练掌握。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让新生参加一次军训活动。

(三)对初中学习及学校制度的适应

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做好“始学教育”:向学生宣读、讲解《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住校生须知》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等等,并在开学初不断地强调和督促,使每个学生心中都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对于一些行为较特殊的学生(如单亲家庭学生、心理有偏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让他们更快地融入班集体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投入到新的、愉快而紧张的学习中去。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创建一个有核心有凝聚力的优良班集体的良好开端。

(四)对人际交往方面的适应

作为老师,这时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活动,培养他们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并告诉他们: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但我们不能一直依恋着他们;随着年龄的增大,环境的改变,我们的交往范围也不断地扩大,我们应该不断地适应环境,学会与同龄人(包括同性和异性)的交往,学会与师长的交往。与老师、同学等建立友好的关系,让自己能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中生活、学习。

初一是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的一个过渡开始,是学生生理、心理和学习活动的一个转折和飞跃。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学习,面对新的挑战、新的机遇,只要勇敢面对,每名学生都可以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在人生道路上留下美好的一页!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