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放纵”孩子的“私心”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切莫“放纵”孩子的“私心”

2011-04-02 10:42:24     标签:小升初经验

前几天,朋友席某生日设宴请客,我被安排在“南海厅”雅间。5分钟后,一位以前不熟悉的张先生带着妻子和5岁的儿子也被安排在此。高朋到齐后,开始上菜,不料每上一道菜,客人们都还没动手,张某的孩子总会用筷子先扒拉几下,他想吃的菜就先给自己夹几筷子,要不就用手直接抓。自己不喜欢的菜肴,就随手推到一边,整的菜汁洒落桌上,客人们都在诧异中显得很无奈,主人进来敬酒一看也觉得很尴尬。但张某两口子并不以为然,期间,张某曾两次阻止孩子的贪婪、无理行为,都被妻子以“孩子还小,不让孩子先吃你先吃啊?大家伙儿又不是外人,你小时候还不如孩子呢”的几句话给堵了回去。同时,还不断有其他客人在无奈中有意纵容附和道:“对,孩子都那样,给孩子多夹点。”

这顿“生日宴”我和同桌客人们赴的实在不爽,不仅我自己几乎没有动菜肴,同桌的其他客人也差不多没动。事后才知道张先生的妻子还是一名化学老师。

用生活中这种细小的不能再细小的事情说事儿,并不是小题大做,而是要提醒我们一些对子女视如宝贝疙瘩、掌上明珠的家长们,千万不要有意无意地放纵孩子的“私心”行为。

放纵“贪得”,无异于“培养”“私欲”!

这样太危险,危险在未来!正因为是未来,才不被人们重视。

可能有些家长还自以为是道:“我小的时候就这样,现在还不照样有工作,生活的有滋有味,也没见什么危险不危险的。”

是的,笔者承认您现在生活的可能有滋有味,甚至“神仙”一般,但您身上当年不可一世的“私欲”(贪得无厌)行为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在不断地弱化,弱化到别人、社会还能容忍的仅有一点“私心”而不是“私欲”的地步。如果没有弱化,继续在“发扬光大”,您现在是什么样子恐怕连您自己都很难说清楚。只是您这种弱化过程有时候表现得有意识(经过第二者中之一:父母、兄弟、姐妹、亲属、朋友、同事、战友、同学、爱人的提示或暗示、指教而自觉弱化),有时候表现得无意识(受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及身边人感染后,像善者和智者学习、模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遏制,以求得与他人和谐相处)而已。仔细想来,难道不是这样吗?

大凡智者型家长都能及早(越早越好)纠正孩子不良习气,有意识弱化孩子的“私心”理念,这就是对孩子的管理、培养和教育。我们不要天真的,也不要不负责任的把“教育”一词纯粹地理解为学校、老师的职责。“教育”,是整个社会必须正常运转的一部“机器”,根本离不开家长这个需要不停促使“机器”运转的“润滑剂”。

“私欲”和“私心”不同。

“私欲”,“私心”得以膨胀后表现出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卑劣行为。“私欲”,一旦人人讨厌,社会摒弃,最终会落得个“于兴昌”、“尚军”、“文强”之流的可耻、可悲下场。

“私心”,为了生存需要,或者虽然超出生存需要而流露出但别人、社会尚可容忍的希求意识。说起“私心”,有些人还会表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这是把“私心”与“私欲”混为一谈的结果。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抛弃或拒绝“私欲”,弱化“私心”。

因为“私欲”对人的成长,对社会的和谐、进步百害而无一利;因为“私心”人人都有。所以,“私心”尚可利用。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苍苍白发的老翁;从手无寸权的平民,到至高无上的权威人士,谁敢拍着胸膛说自己没有“私心”?只是有多少、大小、类别之差。人常说“父母对孩子是无私的。”这话不全对,养孩子,难道不受传统的理念影响,没有丁点儿防老意思?培养孩子成才,难道没有一点儿为了满足某种名望心理需要?孩子手中的玩具、食品您能夺得下来,他(她)不用哭“威胁”您才怪呢?打着为别人谋利益旗号的人,难道没有一点点自己的图谋?

如果人人都没了“私心”,管理者如何调动职工的工作激情去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那些所谓的工资、福利、奖金、荣誉、职称、行政级别等等,哪一种不是为了满足人们正常的生存需求心里?如果人人都没了“私心”,人类进步的动力何在?如果孩子们全部都没了“私心”,父母、教师如何调动学子们去做事、学习的积极性,……不同的是,“私心”有物质、金钱、名誉、地位、美色、心里感受等类别才导致人们的需求意识差异而已。作为管理者只要懂得下属、职工“私心”之所在,同时又懂得怎样去弱化他们的“私心”,就会把管理作的井井有条;作为家长只要懂得孩子的“私心”类别需求,又善于弱化孩子的“私心”,就会把孩子培养成令别人羡慕的出类拔萃的人才。

这就是人生而具有的“私心”只能弱化,不能抛弃或根除的真正原因。我们过去经常讲要“大公无私”,某某人是“大公无私”的,等等,完全与事实不符,也不是科学的辩证的观点。因为,世界上压根就没有绝对的事情。

但要关注的是,“私心”、“私欲”虽有区别,但紧密相联,紧密到只有毫厘之差。如果“私心”得不到有效弱化,就会发展为“私欲”。人一旦到了欲壑难填的地步,人生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事情吗?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习惯成自然,恶习成祸害”,“‘私心’若无度,‘私欲’成罪人”……这些千古明训,哲理至极,但有多少人在明白中去体味、去履行?看来“明白”与“体味”、“履行”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

因此,作为智慧的家长就应该不放过一切弱化孩子“私心”的机会,从牙牙学语就开始培养他(她)们的欲望控制能力。

例如,当孩子要吃东西时,以其他活动暂时引开他(她)的食欲注意力,并延长一段时间;当孩子哭着索要本不属于自己的某件东西时,要耐心的等待机会,不怕他(她)哭,切莫在孩子用哭来威胁家长时满足其过分的需求;当孩子需要做某一件眼下根本就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时,要不吝智慧和时间,用类似的事情或方式替代,等等,这些都不失为弱化孩子“私心”欲望的好方法。

要做到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并不容易,因为这不仅仅需要家长的时间、耐心、知识、能力和素质,还需要家长对自己贪欲的控制,更需要家长们对自己极其孩子未来的多项思维。

有了这种思维,没有时间,会巧妙的安排时间;没有耐心,会不断历练自己的耐心;没有知识,会牺牲娱乐学习知识;没有能力,会通过首先对自己的培养提高、增加能力;素质单一或不高,会通过学习、实践、请教提升素质。

有了这种思维,家长会为孩子做出取舍得当、“知足常乐”、心态正常的榜样。这里的“知足常乐”并非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抛弃理想。

有了这种思维,家长就不会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独占独用,也根本不用担心未来有没有人赡养,更不用担心孩子将来会为财产继承而同室操戈,相煎真急,泯灭人性。

有了这种思维,也不用担心孩子将来会从“私心”的“A”地(相互依存、相互帮助、相互满足的群体聚集地)跌入“贪得无厌”的“B”地泥潭(被人群遗弃、鄙视,最终悔恨三代的地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