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公办学校的教学质量、稳定性、义务模式等,都在家长心目中占据着首选位置。但是,最近几年,我市却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家长们为孩子放弃可以享受义务教育的公立初中,转身投奔每年学费数千元、甚至数万元的民办学校。今年,我市小升初招生中,选择民办学校的学生比例依然在增加,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一数字大约占小学毕业生总数的一半,在招生数量上,不少民办学校呈反超公办学校的态势。那么,民办学校为何能吸引众多学生?大量学生的流失为公办学校带来什么?这种初中学校的格局之变又会带给教育界、政府部门以怎样的反思?连日来,我们就此展开了调查。
现象公冷民热加剧
在铁路系统上班的李先生今年年初就开始打听小升初的政策了,女儿如愿上了五育中学,他说:和公办的比起来,民办的生源好,老师抓得也紧,升学前景更好。当初就想,实在上不了五育,就选择现代双语。尽管他的女儿按划片分配到了三十七中,但李先生依然为女儿选择了离家更远、收费更高的民办初中学校。类似李先生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
今年招生的民办初中学校有30所(含公参民学校),网上报名结束时,据统计,有效报名人数总计16843人,有22所的报名人数超过了招生计划人数。21所学校今年增加了招生计划,比如,南海中学、五育中学、市外国语凤凰双语中学、志达中学、三立中学等今年均扩招两个班。某民办学校,原计划招生28个班,今年实际招生36个班。同去年相比,民办初中学校今年的招生更加火爆。而与民办学校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办学校在招生中遇冷。许多热点公办初中学校今年在招生中均有生源流失现象,不少学生尽管拿到了这些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他们最终还是退掉公办,转身选择了五育、令德、志达、南海、凤凰、现代双语等民办名校。业内人士统计,大约有六分之一的热点公办初中学校生源流向了民办学校。
而众多非热点公办初中,生源更在锐减,有的减少三分之二,更有一些人们眼中的薄弱初中今年甚至已接近空巢,办不下去了。据我市教育系统内部人士透露,去年,我市小学毕业生流向民办初中和公办初中的比例大约是3:7,而今年大致在5:5。
原因民办为何击退公办?
尽管上民办学校花费甚高,但是,想上民办学校并不容易。今年,一些热门公参民学校的报名人数甚至比招生人数多了一倍,竞争激烈。不少家长为了能进入民办学校更是四处托人、找关系,大费周章。为什么这么多学生都要涌入民办学校呢?一位普通中学的校长认为:首先,民办学校对老师在聘任、考核、任免等方面的机制十分灵活。对优秀的老师,可以给以高薪;对于末位者,可以淘汰。高薪势必吸引众多优秀教师资源持续流入,这样灵活、自主的优胜劣汰机制,确保了教师队伍不断有优质的新鲜血液进入,因而这些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公认,升学率高,从而受热捧。而公办学校却没有民办学校那样的用人自主权和财权,导致不少公办学校教师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受影响。
其次,民办学校有选择学生的自主性,可以通过70%的自主招生选择优质生源。如此,民办学校可以进入良性循环,有好生源再加上好老师,成绩自然会好,从而更加吸引优秀生源。而公办学校不能选择生源,给你什么样的学生你都得要,所以在与民办学校的竞争中就像进入死胡同。公办学校被捆住手脚与民办一起竞争,结果可想而知。值得一提的是,在争夺初中生源的大战中,社会培训机构迎合家长的需求,同民办学校紧紧牵手,源源不断地将优质生源推荐输送到民办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民办学校选拔优质生源起到了助推作用。采访中发现,机制体制的不同,是导致公冷民热的一个主要原因,这几乎是所有校长的共识。一位热点公办初中的校长说,开学前,每接到一个学生不来报到的通知,就感到一次心痛,他坦言:这是一种侮辱。
当然,也有校长认为,这同公办初中的办学缺乏活力也有关系,他们评价说:同民办相比,如今有一些公办学校的确犹如一潭死水,观念陈旧,管理松散,在群众心目中的口碑日渐低落
另外,对民热公冷现象的原因,有不少校长和资深的教育界人士认为:很多家长的盲从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说:不少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只是单纯地认为大家都去志达,我也要去志达、现代双语出状元,我就要去现代双语。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是抱着要和好孩子搭建朋友圈的心态而选择上民办的,他们并没有关注孩子是否适合在尖子扎堆的民办学校就读,也没意识到不顾孩子实际情况,盲从上民办会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而很多孩子恰恰因为不适应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氛围出现心理问题。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部分家长推卸家庭教育的责任,认为管不了孩子,而选择寄宿制民办学校,将家庭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自己乐得轻松,由此也造成寄宿制民办学校受热捧。这些家长却不知道,孩子过早离开父母的陪伴,往往会对其心理造成伤害。
后果资源的浪费和家长们的焦虑
民办初中的异军突起,让公办初中显现出尴尬。在市区一所公办初中,记者看到,校园整洁漂亮,绿树成荫,教室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一应俱全。这所学校的校长说:今年,公派的招生规模是8个班,大约400人,但实际报到的还不到70人,同时,按轨制配备的老师也闲置了。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据校长们透露的信息:个别公办初中学校实际报到学生的人数不超过20人。
国家投入这么多,为我们建了漂亮的校舍,但却不能尽其用,这难道不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吗?一位校长叹惜的声音成为众多公办初中学校校长的共识。一位已经退休的教育专家分析说,从一定程度来看,选择民办学校,是家长们对优质公办学校热切追捧的延伸,他认为:择校热其实并未降温,相反,还有加剧的趋势,只不过这种择校热已经从过去择优质公办名校,转移到了择公参民学校,或优质民办学校而已。
事实上,除了对公办学校造成影响外,民热公冷现象也加剧了家长们的焦虑。家住恒山路的李女士和丈夫都是工薪阶层,但是今年暑假,他们带着五年级的儿子参加了奥数和英语的集中培训,不到一个月就花费两万余元。这一看似疯狂的举动,对李女士来说,却充满无奈,她说:我家附近没有太好的初中,要想上好一点的,只有走民办一条路,人家学校就认这个,咱不得提前考吗?否则就无路可走。
像李女士这样的家长,在我们周围比比皆是。他们看重的,是民办学校潜在的升学前景,为了让孩子能就读心目当中的好初中,家长们就像被绑上了一架择校的战车,疲于奔命,却不惜代价。此外,部分民办学校学位难求的热度背后,也埋藏着巨大的隐患,除去安全隐患,也有对其自身发展提出的挑战,包括场地、资金、人员不足等因扩招而带来的多种后遗症。还有一个家长们看不到的后果是,人的心理问题往往是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埋下的隐患,却会在成年后爆发,而过早上寄宿制学校远离父母的陪伴,有可能会给孩子未来的人生带来不可逆转的心理伤害,这一点往往家长们并不清楚。
对策期盼公办和民办均衡共生
采访中,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初中的校长均承认,公冷民热现象,从某种角度也有力地证明,当前我市初中学校的办学差距依然明显,优质教育资源依然不足,初中教育发展还存在着不均衡现象,这也更加表明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迫切性与必要性。也同时给教育部门提出一个课题,即:如何既能发挥公办教育的优势,减轻家长和孩子的负担,同时又能使民办学校健康持续发展,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对此,在上个月的新学期工作会上,要在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深化规范和支持发展上找到平衡点,成为教育部门和校长们讨论的热点。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一种良性信号的释放,它意味着教育部门已经在思考解决这一不均衡现状,以使公办、民办均衡共生。
那么,怎么做呢?部分校长认为:在体制机制上,应该给公办学校松绑,赋予公办学校一定的用人权、财权和事权,激发公办学校的办学活力,调动公办学校练好内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除了上述松绑说之外,部分校长还提出一种学籍管理说来解决公冷民热的现象。他们认为在招生时,应该按照实际办学规模和标准制定招生计划,并严格按照招生计划来执行,以学籍注册为限制条件规范招生,对突破招生计划的,要坚决说不!中考时严格按教育行政部门初一时分配的学生名单考核成绩,如此一来,个别学校超计划招的学生成绩不能算本校成绩,也就没有学校愿意超计划招生了。
总之,公冷民热现象的出现无疑给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教育提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和挑战,它促使教育部门和社会应该从更深的层次考量教育均衡以及教育公平。不少教育界专家认为,民办学校火爆的趋势不可逆关键是在发展过程中,要有所引导和管理。我们必须使公办和民办学校都向着健康的轨道共同均衡发展,最大程度地解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最终使孩子们得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