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经典阅读练习题二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小学六年级语文经典阅读练习题二

2011-12-21 14:35:29     标签:小升初语文题

剪 辫 子

大烟囱最近剪掉了那根又长又黑又粗的大辫子??黑烟,大家都夸奖工人师傅剪得好,从此城市里空气清新,尘埃减少了。

小燕参加了学校的游泳队,最近剪掉了那对又长又黑又粗的辫子,从此她游得又快又灵活。

电视机跟着起哄,剪掉了自己那根又细又亮又长的辫子??天线,从此图像变得一片模糊,什么也看不清楚了。

直到这时,电视机才明白:干什么事情都得用自己的头脑想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

1.上面文章中的反义词,配对正确的是( )A.清楚 模糊 B.黑 粗 C. 明白 清楚 D.细 粗

2.按照提供的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烟囱的大辫子使城市空气污染,尘埃增多。

① 小燕的辫子________________② 电视机的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无轨电车的辫子_________________

3.上面这篇短文想要说明的道理是( )

A.电视机是不能没有天线的。 B.我们不能跟在中国人后面起哄。

C.干什么事都得用自己的头脑想一想。 D.辫子有的可剪,有的不能剪。

4.根据小节的意思,在横线上填空。

①大烟囱剪掉辫子使空气清新。②小燕剪掉辫子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电视机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视机真的不能剪掉辫子吗?为什么?

生命的礼物

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作如下选择:

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捐献我的心脏起博器官(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博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作兴”,再说捐献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做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的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献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 她听了半晌不说话 最后她缓缓地说 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 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 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得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给文章倒数第2小节补上标点符号。2’

2、因为 ,所以“我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

3、文中 “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另一种形式”是指

4、认真读文章倒数第2小节母亲的话。你怎样理解母亲这句话,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的理解。3’

答案(2)1略

2 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

3、儿子的一部分在六位患者体内存活,儿子的生命得到了延续。(意思达到就算对)

4、母亲认同了美国母亲的做法,对我的行为理解并赞同,同时还愿意身体力行,也捐献出自己的身体。

5、联系实际谈 。(捐献者的生命得到了延续, 受者的生命得到了解救。生命得到了升华。(答案不唯一)

绿手指

美国某小镇有一位“绿手指”。千万别以为她是个妖怪或有什么特异功能,这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谓。

一天,老人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购买纯白金盏花。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她对8个儿女讲了,他们一致反对。大家说,你根本不懂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完成呢?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经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橘黄的。老奶奶在中间挑选一朵颜色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第二年把它们栽种下去。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淡的种子栽种……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怀疑,一直坚持。儿女远走了,丈夫去世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的事。老奶奶处理完这些事之后,依然满怀信心地栽种金盏花……

20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奇特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不是很像白色,而是如银如雪的纯白。

她把100粒种子寄给了那家20年前悬赏的机构。她甚至不知道这则 A 是否有效,不知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他们要用那些种子验证。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给老奶奶说,我们看到了你的花,它是雪白的。因为年代久远,资金不再兑现,您还有什么要求吗?

老奶奶对着话筒小声说,只想问一问, B黑色的金盏花至今没开放,因为老奶奶去世了。

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1. 给加点字注音 沮丧 ( ) 侍弄 ( ) 兑现 ( )

2. 选择适当的词填在文中A处。 启事 启示

3. 老人的8个儿女一致反对她培育纯白的金盏花的原因的什么?

4. 联系上下文,根据具体语境,想象一下老人当时是怎样说的,填在文中B处。

5. 老人的做法给你怎样的启示?(要求用一句格言来回答)

6. 你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人生就像爬阶梯

在一座28层高的写字楼里上班,整天蛰伏于一台电脑前,连空气都不怎么流动,时日久了,人人都喊腰酸背痛,腿脚发麻。办公室里,病的、痛的、骂娘的,每日都有发生。

忽一日,老总宣布一项每日功课:每天下午4点举行一次健身健心活动——集体爬楼。

从一层爬到二十八层,对每天枯坐在办公室里的员工来说颇为刺激,而最耐人寻味的,却是每一层楼梯转角处制作精美的警句标识:一层:不劳无获。(全员共勉)

二层:人生就像爬楼梯,告诉自己:加把劲,一直向上行。(员工阅读)

四层:同样一件事,只有高兴地去做它,才能保证做好它。(员工阅读)

七层:视野要远,梦想要高。(全员共勉)

八层:最好的学习方式,不是在一旁观看,而是亲自去做,有可能的话,请与他人一同做这些练习。(全员共勉)

十层:没有人愿意偷懒,只不过他们缺乏诱人的目标,激发不出他们的干劲。(管理层阅读)

十一层: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几件你不想做却不能不做的事。在你不够主动的时候,外力是一种最可行最有效的作用力。因为受益的是你自己,所以我们不怕你抱怨。(员工阅读)

十三层:人生有两种痛苦,一种是努力的痛苦,一种是后悔的痛苦,但后者却大于前者千百倍。(全员共勉)

十四层:一个公司,今天吆喝昨天的产品,明天他就要关门。(管理层阅读)

十六层:权威人士公告:每登一级台阶,将延长奉命7秒。(全员共勉)

十九层:我们今天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抵抗成功中的反作用力、抗击发展带来的陶醉感、治愈站稳脚跟后让我们丧失斗志的癌症。(管理层阅读)

二十一层:如果向上,你很快就会尝到成功的快乐;如果消沉,你将离成功越来越远。(全员共勉)

二十六层:当你感觉到坚持不住的时候,告诉自己再上两级。(员工阅读)

二十七层:只要把最初的那点微不足道的“坚持”保留到底,任何人都会创造奇迹。(全员共勉)

二十八层:此处28层,原来成功就是这么简单!(全员共享)

每天上下28层楼,再回到办公室里,凝滞的血脉活络了,四周的空气也活跃了起来,大家的神情也比往日生动鲜亮了许多——沉闷和疲劳顿时跑得无影无踪,公司重又焕发出盎然的生机!

人生就像爬楼梯,每一层楼梯、每一个转弯处,都会给脚步以一种向上的力量,给虚妄以一种明智的警醒,给困境以一种希望的昭示,只要我们一条条细细体味,一步步慢慢抵达,就一定可以到达我们梦想的终点。

(选自《中国青年》2002年第23期)

品评:

这是一篇构思奇特,立意警醒的美文。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标题别致,给人一道亮丽风景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篇文章有了一个漂亮的标题,会给文章平添无限魅力。本文作者正是这样,他用一个明喻作标题,既概括了文章中心,又点明了文章主旨,极具磁力,给读者亮出了第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入眼帘,就能激起你强烈的阅读欲望,逼着你不读不能释怀。

2、结构奇妙,彩线串起粒粒珍珠文章主体部分几乎照录楼道口精心打造的警示语,用登楼顺序的彩线串起这粒粒珍珠,让每一个读者都似乎置身于公司的一名员工,成为一名登楼者。随着整个登楼的进程,你会有一种登之越高,境界越奇,胸襟越阔,干劲倍增的感觉。你的身体会随着不断攀登而强健,你的意志会随着不懈上升而坚韧,你的精神也会随着不倦登高而升华,从而荡涤心中粗俗之气,摒弃低级平庸之念,丢掉慵懒昏聩之情,让你心中永远春风浩荡,红日高悬。

3、语言警醒,激活心中热情春水文章主体部分,作者依据楼层的特点,由低到高,根据环境,精心拟制了十五条砺志修身,哲理深邃,启人心智,催人奋进的警示语。似长鸣耳畔的警钟,如催人向上的号角,让人如沐春风,如润春雨。这是十五颗晶莹璀灿的珍珠,这是十五盏银光灼灼的明灯,这是十五个金光灿灿的太阳,闪耀在你的面前,高悬在你的心中,会激活你心中永远上进的热情春水,让你在人生路上像爬楼梯一样,永远充满活力,在心中高悬这些明智的警醒,牢记这些热情的昭示,从而去努力学习,去敬业爱岗,去朝气蓬勃地迎接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战,去战胜人生路上的每一道坎坷,永远身心健康,永不落伍。

“一滴智慧”改变人生

有一位青年,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工作,他的工作,连小孩都能胜任,那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焊接好。不几天,他便对这项工作厌烦了,很想改行,但又找不到其他工作。他想,要使这项工作有所突破,就必须自己找些事做,因此,他留神观察,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滴。他努力思考:在这一连串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一次,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否能够节省成本?

他经过一番研究,研制出“37滴剂”焊接机,经试后并不实用。他不灰心,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这次的发明非常完美,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那“一滴”却替公司增加了每年5万美元的新利润。这个青年,就是后来掌握全美制油业95%实权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1、写反义词。特别( ) 节省( ) 完美( )

2、问答:

(1)这位青年的工作是什么?

(2)面对厌烦的工作,这位青年想到了什么?

(3)这位青年研制了什么?效果怎样?

3、题目中的“一滴智慧”指的是什么?用简练的语言归纳。

4、读了这篇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从前,有个老人很有学问。他的房里有一块匾,上面写着“学问”两个大字。老人死了以后,两个儿子把匾一分为二,哥哥拿了个“学”字,从早到晚,只是读书,从不提问。弟弟拿了个“问”字,专门提问,却不读书。日子长了,两人都学得稀里糊涂。后来哥儿俩想起了爸爸的教育:学问学问,要又学又问。于是,他们就勤学好问,结果也像他们的爸爸一样,都成了很有学问的人。

1、这段话中的“学问”的意思都是指学习和提问。( )

2、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先讲老人屋里有块写有“学问”的匾;再讲老人死后哥俩分匾,一个只学不问,一个只问不学;最后讲哥俩想起爸爸的教导,勤学好问,成了有学问的人。( )

3、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

A、学习要灵活,死搬硬套是不行的。( )

B、勤学和好问是紧密相关的,不能割裂开来。( )

C、要想成为有学问的人,就得勤学好问。( )

4、这是一篇写 的文章,它按 顺序写的。

从前齐国有个想发财的人,一天,他到集市,直奔卖金子的地方,抓了黄澄澄的金子就走。官吏抓住他,问道:“这么多人都在,你为什么公然抢夺人家的金子?”他说:“我拿金子时,只看见金子,并没有看见人。”

1、这是一则:

A、历史故事( ) B、小故事( ) C、寓言小故事( )

2、这则故事:

A、讽刺了社会上那种见钱眼开,见金不见人,唯利是图的财迷。( )B、告诉我们不要公然抢夺人家的金子。( )

C、说明抢夺人家金子是犯罪行为。( )

点击显示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语文经典阅读练习题三
下一篇: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