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择校永远都是最重要的话题,也是家长困惑最多的一个话题。面对众多可供选择的学校,家长们该怎么选?教育专家给出了三条建议。
一、综合对比目标学校,大面积考察,重点选择。
家长要对备选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业绩、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进行综合对比。然后从孩子本身的实际出发,从备选的众多学校中选择 3-4所参加择校考试。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不低估任何一所学校的前提下,对成都市学校现状有个总体的印象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可避免孩子忙着赶 “择校大集”,弄得孩子身心俱疲,不能正常发挥;其三,在精力充沛的前提下参加三四所学校的择校考试,增加了被一所自己心仪的目标学校录取的可能性。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首先,择校需要承受一定的经济负担,要充分考虑孩子三年的生活学习费用。不要给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有些学校三年下来的费用要好几万,不是每个家庭都承受得起。
其次,对孩子的学习程度和各方面素质要有客观的评价分析,不能盲目择校。充分考虑到群体性差异将会给孩子身心带来的影响。有的学校尖子生荟萃,你的孩子如果选择这样的学校,可能进去后会感到压抑,甚至每次考试都是倒数,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赶上来。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感到厌学,甚至对学习采取放弃的态度。
三、考虑上学交通是否方便。
有些学校离家较远,每天用在路上的时间都要几个小时,会极大地占用孩子的休息和作业时间。这一点也需要家长认真考虑。
由于学校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师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每年“小升初”,一些家长动用各种心思把孩子往名校“塞”。但在择校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陷入了择校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误区一: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专上“有名气”的学校。而实际上,学校的区别,不在于学校大小,是否有“名气”,在于是否符合孩子自身的发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盲目择校要不得。
误区二:孩子读名校,家长更有“脸面”。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家长择校带有很强的攀比心理,看到同事的孩子进了“某某名校”,自己不把孩子送进名校,脸上挂不住。
误区三:人家择校,我也择。有的家长开始并不想让孩子择校,因为离家远。但同事的孩子都择校,于是就随大流,也让孩子择校。
误区四:不读名校就是亏待了孩子。一些家长说:“我的孩子非某某学校不上,我只能选择某某学校,孩子坚持上某某学校,我们要不这样做,就亏待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