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谁是弱势群体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人民日报:谁是弱势群体

2010-11-12 10:29:07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观点:多数人不是真弱势而是没安全感,目前这种弱势心理正在我国蔓延

透析:普通百姓包括白领阶层普遍感觉经济上受挤压,社会地位快速下滑

【关注中产阶层】

为什么是中产阶层?

中产阶层的壮大,才能体现收入分配的效率公平,让更多低层人群看到向上的希望。同时,中产阶层也会日益成为社会主流,反过来推动经济的增长,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

问:你觉得自己属于弱势群体吗?

答:是的,我属于。

扛着编织袋的农民工这样回答;

大学生、小商贩、出租司机们这样回答;

在国企、外企月入上万元的白领、金领们也这样回答!

镜头一>>>

月入3千 他示“弱”

李云强目前每个月开出租能挣8000多元,但是要交5000元左右的“份儿钱”。所有的司机都抱怨“份儿钱”重,可没人敢和老板说不。

镜头二>>>

月入8千 他示“弱”

华中某大学教授称是弱势群体,他晒了笔账:每月汽油钱多少、孩子学琴多少钱、旅游多少钱……工资七八千元养不起家……

镜头三>>>

年入10万 他也示“弱”!

章德旺是一家建筑公司经理,年收入10来万元。“我仍然属于弱势群体。每到一个地方,你得先请有关部门的人吃饭。一个村委会主任就能把我‘熊’得够呛!”。

“弱势群体”不是新词汇,早年常常用来称呼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社会权力较弱、缺少话语权的人群,可如今,连开私家车的人都说自己“弱势”,是不是太过矫情了?据专家分析,收入差距加大导致的被剥夺感,社会竞争中的不公平感,以及面对权力寻租的无助感,交织成全社会的“弱势心理”。与其说弱势群体在扩大,不如说“弱势感”正在蔓延。

“中等收入,下等生活”,“房价菜价一起涨,弱势群体难招架”,“大学教授也是弱势群体”,“医生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在互联网的各种论坛里,有关弱势群体的帖子也常常应者云集。

“弱势群体”不是新词汇。早在2002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就正式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之后,社会上一般将“弱势群体”的范围定义为“农村贫困人口和城镇失业、下岗职工”等特定人群。

可如今,连开私家车的人都说自己“弱势”,是不是太过矫情?

【收入差距拉大的结果】

“这些人,光和特别有钱的人比。一个月拿1万多、经常坐飞机,还说弱势!”田林3年前从贵州一家军工企业退休,近40年的工龄,月养老金刚过1500元。“我们厂里好多高工,当年也是复旦、同济毕业的高材生,现在退休了也就拿两三千元。他们还没抱怨,大城市里每月赚1万多的小年轻却天天喊穷,真是可笑。”

如今那么多人认为自己是“弱势”,原因何在?

“随着经济社会加快转型,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给人们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实说,近几年,虽然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财富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很不均衡,收入差距不断加大,面对一掷千金的高收入阶层,普通百姓包括白领阶层普遍感觉经济上受挤压,社会地位快速下滑。“再比如,近几年随着资源向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企业集中,小企业的生存开始变得艰难,有遭受排挤的"不公平"感。此外,个别权力部门的"寻租"问题还十分突出,使一些经济上获得成功的‘强势’者仍然无助甚至缺乏安全感。”李实说。

收入差距加大导致的被剥夺感,社会竞争中的不公平感,以及面对权力寻租的无助感,交织成全社会的“弱势心理”。与其说弱势群体在扩大,不如说“弱势感”正在蔓延。

【真正的弱势是他们】

专家指出,多数农民、农民工和城市贫困人口,仍是构成我国弱势群体的主要部分。相关数据显示,按照年人均纯收入1196元人民币的贫困线标准,中国仍有3597万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09年,城市低保户2340万人,月人均补助160元。尽管近年来政府千方百计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但许多城市困难家庭依然打短工、住棚户,生活困顿不堪。

相关数据显示,按照年人均纯收入1196元人民币的贫困线标准,中国仍有3597万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09年,城市低保户2340 万人,月人均补助160元。尽管近年来政府千方百计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但许多城市困难家庭依然打短工、住棚户,生活困顿不堪。

“很多中国人并不知道中国的穷人有多穷。”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认为,目前中国城市人口的贫困仍被严重低估,实际的贫困人口数,约占总人口8%以上。

【人民日报:特权制造社会不公】

人民日报昨天发文指出,“身份”,是隐现于诸多新闻事件之中的一个关键词。

从“你是哪个单位的”的骄横,到“我爸是XX”的张狂;从“蚁族”艰难的处境,到对“阶层固化”的焦虑;从个别地方招录干部子女的红头文件,到“拼爹就业”背后的无奈,都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人们基于不同“身份”之上的生存状态,对于“身份”的复杂心态,以及对“身份”背后存在的社会地位不平等、资源分配不公平、发展机会不均等现象的批评。

应该看到,我国社会发展处于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型期,大趋势是打破各种“身份”,走向文明法治基础上的和谐社会。传统的身份社会日益瓦解,新的社会规则体系正在建立健全,在此过程中,传统的“身份决定命运”现象尚未完全消除,各种“身份壁垒”在一定范围内顽固存在,甚至以新的形态横亘在人们的奋斗之路上。

开启人们改变命运希望之门的钥匙中最关键的一把,就是通过教育公平,促进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其次是各阶层民众共同和平等地参加社会规则的制定,通过共决程序让社会规则中的标准包含多元,让社会规则中的程序容纳多层民众的参与。第三,让社会规则融入符合底层民众条件的标准,诸如社会平等标准、社会福利标准和照顾弱者标准,使底层民众进入中高社会层级的渠道和可能性增多。

点击显示
上一篇:4.4% 10月CPI飙出两年新高
下一篇:成都景点太贵 市民提议能否给本市市民打折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