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奴”这个词是从醉那儿听来的。那天他休息,和我说起现今流行的“三奴”:房奴,股奴,孩奴。“房奴”这个词熟悉得很,“股奴”也有耳闻,“孩奴”还是第一回听说。
“孩奴”听这词,也就知道这身为父母的生活只围着孩子转,只有孩子没有了自己。
醉说,我们也是“孩奴”。
可不是么?我和他都成了“孩奴”。
我本来以为孩子上中学以后,她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行动,然后每一次月考我都可以听见她兴奋地对我说:妈妈,我上了明星榜了。实际上呢?我得知她的成绩头疼得夜里都睡不着觉。
小升初孩子的不适应,我没有任何感觉。那一段日子,我自个儿忙得焦头烂额。想想孩子能独自住校,学习生活,我就觉得她已经很不错。最初的愿望是孩子可以安稳地在学校生活,与同学建立和睦的关系。这点她做到了,即使在开学一周的军训,她身体不好,也坚持了下来。
学习,考试,每天她都会有电话给我,告诉我班级里发生的一些事,告诉我她考试的成绩,关于错题,我问她是不懂还是粗心。曾经有一个朋友听见我和女儿的电话,她说这样的交流真好。可遗憾的是,孩子没有把不懂的知识弄明白,我也没有追问她巩固的情况,如此一来,语,数,英语这三科孩子掌握得可以,科学和历史与社会就掉队了。
第一次月考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她给我写了一封信,言语真挚动情,让我读着不由落泪。那晚我也回了她一封信,以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她交流,言辞温婉又夹杂着几许期待。
那一阵子,我一直都觉得孩子很不错。
直到上周五,我接到班主任的电话,听到她第二次月考的名次,我真的急了。倘若孩子是块榆木疙瘩,那也就罢了。可她偏是一个聪明的人儿。
有什么办法呢,注定是一个“孩奴”的人了。
我是一个生性浪漫的人,我曾无数次地想过,孩子上中学以后,我也住城里,晚上和老同学一起去广场跳跳舞,唱唱歌,还可以喝茶、弹琴、聊天,找找青春的记忆,聊聊花季的情怀;或者和醉漫步广场,回味年轻时的冲动,谈谈这些年来的努力,那样的生活多么美好啊。
可在孩子的成长面前,那些风花雪月都无声息地淡去了。
上午赶在11点到县城,孩子早就在家等我。她第一次炒了一个菜:酸菜炒千张。这让爷爷奶奶很是开心。
我和孩子交流她昨日的科学习题,每一道题我们都细致地分析,针对她不懂的知识点,我做了详尽地解释,直至她明白。孩子的爷爷在外边喊我们吃饭,饭桌上,老人家对孩子做的菜连连称赞。我明白老父亲的用心,他在鼓励着孩子,呵护着孩子。
饭后,我们就回了房间,继续探讨。那一个多小时,我觉得效果非常好。我对孩子说,这样的学习多有意思,我觉得每解答了一道题,都特兴奋。孩子说,妈妈,和你一起学习确实很有趣。
孩子还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孩子缺少 和老师交流的能力,以至有些知识点没有掌握。
趁着孩子在记忆的时间,我批改了昨日留给她的试卷,发现了历史与社会那一学科的问题是孩子地图没有去记忆,各地的气候、特产、习俗没有掌握。我没有教训她,孩子昨天就来电话说历史与社会她有很多不懂,那就让我和她一起努力吧。
1:20,孩子收拾书本准备去补习语文,我对她说,下午主动和老师说三句话,孩子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快,为什么?我说,看看你的交往能力啊。孩子笑了,偏着脑袋说,我知道要说什么了。老师,你好!不就是一句话了吗?还是那一个调皮可爱的丫头。
送孩子去老师那儿,我回到小镇,和我的直接领导醉汇报了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我对孩子的判断。醉安慰我,放心,我们的孩子学习会上去的,只是你要辛苦了。
谁让那是我们的宝贝呢?当“孩奴”我也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