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这种现象,今年力争降到最低。”在今年年初的市教育局2009年广州市中小学招生考试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副局长陈茂林透露,今年将加大这一现象的监督力度。
此外,在中考加分录取方面,今年有了新的优惠政策:在2009年5月31日前9年内参加过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在穗人民警察子女,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皆可享受加10分投档录取。
义教阶段不允许择校
“教育公平,是今年招生政策的关键词。”陈茂林表示,政策出台之后能否贯彻,能否不走样,将是今年检查的重点。“我们不回避矛盾和现实情况。比如说,义教阶段不允许择校,但是现实中有没有呢?”陈茂林一开口就主动提到了择校这一敏感话题。他表示,“今年我们会联合督导部门、纪检部门一起,联合对部分区、学校进行检查。”
择校生招生数须公布
各区、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小学报名开始前向社会公布小学招生地段、地段生招生计划和招生班数。原则上,小学每班不能超过46人,初中每班不能超过50人。
新生入学后,各区、县级市教育局要在学校并通过各局网站,向社会公布各校的实际招生情况(如小学地段生人数、统筹生人数、借读生人数,初中电脑派位人数、推荐生人数、特长生人数等),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名校地段要合理安排
除此之外,今年的中小学招生政策与去年大体一致。小学严禁招收体育、艺术及其他项目的特长生或将适龄儿童特长与小学入学挂钩。小学一年级招生仍以“实际居住地为依据、人户必须一致”为原则分配学位。小学招生实行属地管理,免试就近入学。
对于老城区部分名校苦于“地少生多”,硬件上达不到规范化学校标准的现象,陈茂林就表示,规范化学校建设,班额问题是个难点。各个区应该按照该地段的实际居住情况,进行科学安排,适当调整入学地段,以达到合理的入学人数。
推荐生不能超过30%
小学升初中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以电脑派位、对口入学(含九年一贯)等方式为主分配初中学位,并继续保留适当比例的推荐生和特长生招生,但推荐生人数最高不得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数的30%。
经审定的体育和艺术传统项目学校可按规定招收不超过当年本校招生计划10%的体育、艺术类特长生(个别集体项目学校的招生比例经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可适当放宽,但不超过15%),非经审定的学校不得招收特长生。
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政策仍未出台
广州市流动人口数字庞大,如何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是历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遗憾的是,今年的答复依然是相关政策尚未出台。陈茂林表示,从2004年开始,市教育局就已经做有关课题的调研,并形成了有关《意见》的初稿。“《意见》主要涉及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和义务教育中的免费问题。”陈茂林表示,关键实施还是要看财政投入的大小。
购买地段二手房子先要摸清学校关系
市教育局副局长陈茂林答记者问
问:现在很多市民为了当上地段生,不惜购买二手房。但买了房之后,往往因为年限等原因,还读不了地段学校。有没有什么系统可以查询每套房子所属的地段情况,还有该地段的招生政策?
答:每个区的招生政策由每个区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有些区因为生源较多,可能会对刚买的房子做另外的规定,比如购买年限方面等。这是允许的。
各区有各区的情况,市民买房子的时候可以去各个区的教育局查询,你的房子是属于什么学校的招生地段,有哪些招生政策之类。
问:对于困难家庭的子女,在入学方面享受哪些照顾?
答:低收入家庭、失业家庭、拆迁户的适龄儿童,如果家庭没有购房的,可以在租赁住房的所在地,就近入学。不过,此租赁住房必须是该家庭的唯一居住地。
问:外籍子女到广州入学,占不占公共学位?
答:外籍子女就读国际学校的,占学校学籍学位。外籍子女在普通学校短期就读的,不会对学校整体学位造成太大影响。此外,外籍学位都是额外增加的,不会出现占用广州本地子女的学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