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心声:择校不择校,都令人心痛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教育工作者心声:择校不择校,都令人心痛

2010-05-13 09:50:00     标签:小升初择校

女儿到了该受教育的年龄了,教育孩子的烦恼就随之而来了。这些烦恼中,首当其冲是择校和不择校问题。

我从来不对女儿寄予太高的期望。身为人父,当然希望女儿将来能有出息。怎么才能有出息?这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命题。当女儿那无邪的脸、天真的笑和无尘的声音在我脑海里不断浮现的时候,我对“出息”有了新的认识:所谓出息,不能只看其表象,更应该看看其终极目的,我对女儿的期盼终极目的不是一定要超越什么人,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而是将来能过得轻松、自由、快乐。因此,女儿即将入学时,我就抱定一个决心:随大流可也!可是,到了报名的时候,上哪间学校还是成了的一个难题!

按地段,在小区配套的国有民办学校上学。当然,教学教育水平不需多讲,是令人担心的。不按地段就择校,面临着的是大笔的费用和撕破脸皮去求人,当然其好处是上一间据说能让家长放心的“好学校”。女儿的幼儿园同学家长们上窜下跳,四处打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何去何从。我当然免不了受其干扰,原来的决心在来自四面八方关于孩子教育的消息面前似乎一下子崩溃了——别人家的孩子都争取择校,难道忍心让女儿受点“很随便”的教育?!身为人父,自然得尽力而为了。

问题的关键是: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目睹教育之现状,心头有说不出来的痛!除了自己的孩子,还有很多情况相似的孩子,有很多家景情况远不如咱的孩子,他们受教育情况将又如何呢?我乃一介凡夫,既无济世之才,又无济世之力,这个问题似乎不需要我来考虑,应该说管好自己的女儿就算是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了。但是,这择校不择校问题困扰之痛,始终挥之不去。

三十多年前我读书的时候,父亲告诉我说:“家里穷,就随便受点教育吧,将来出来谋生会比我们没文化的好些”。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基本上是代课老师、民办教师;书包(准确地说是个补了几次的布袋子)里装的除了学校发的书面和作业本外,再没其他书籍了;家里除了哥哥们留下的几本破烂连环画外,也见不到什么课外读物,报纸是上了高中才看到的,更不用说辅导书了。就这样,在乡村里读完了高中,也不知怎么地就考上了大学。在大学里,跟同学交往才发现,原来我们比城里的孩子少读那么多书!去图书馆看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书可以看!“把以前少读的书读补回来”这个念头成了我后来发奋读书的重要动力之一。现如今,虽然我也没读出什么名堂。但是,到了世界发展了三十年的今天,再让孩子去“随便受点教育”,我想任何一个家长都不会忍心的!应该说,国家也不会同意让孩子们只“随便受点教育”(相信不会是一厢情愿,有很多政策规定为证)!这大概是我重新下定决心为女儿择校的内在动力了。

应该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找个“心水”学校比其他人还是有些优势的,毕竟是同道中人,见面还是亲切许多,尽管钱也少花不了,脸皮也少不了受点折磨。虽有优势如此,择校过程的折腾依然令人心力交瘁。既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又要考虑交通远近;既要考虑学校升学情况,又要考虑素质教育情况;既要考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又要考虑学校硬件建设情况。。。如此等等,费尽心思!及至女儿入学,再与幼儿园时的同学聚在一起,没找到门路择校不成的孩子的家长关于择校问题半酸半苦的话直刺得我心里发痛!——作为教育工作者,难道没有责任吗?!可是我一介书生,能做什么呢?世俗需要和职业责任,哪个也舍不掉啊!

痛定思痛,“择校”这个命题引发了我很多很多的思考:究其原因,表象上是学校优劣的差距、家长们疯狂的举止,深一层看是一些政府官员政绩观念有弊、一些校长的政绩观念有弊,再深一层看是正确评价教育的体系缺失,而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以错误的教育行为在应对国家正确的教育理念、忽悠百姓(个中因由我将另文述之)!有语云:英雄不问出处。我想套用一下:英才不问出身。千千万万的孩子,每一个都有成为英才的可能。我们不能人为地造成差别,扼杀天赋!为了让孩子们在充满荆棘的人生道路上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全社会共同思考科学教育、公平教育问题,不泄愤、不埋怨、不忽悠、不搪塞,各自承担各自的责任,把孩子们的教育问题解决好,于国于家,功莫大焉!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