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全省90名考生被保送进大学 称好习惯最重要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陕西全省90名考生被保送进大学 称好习惯最重要

2010-07-01 10:50:26     标签:小升初政策

成为保送生、在高考前就拿到名牌重点大学的预录取通知书,让许多参加高考的同学羡慕不已。梅花香自苦寒来。公众视野下的“高考保送生”们,在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审视和监督的同时,也在用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向大家宣告着另外一种学习和认知的过程。全省90名保送生的“高考之路”貌似“简单”,背后的故事却值得体味和思考……

如果说,进入理想的大学是高中学生最主要的目标之一,那么,我省今年提前拿到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的90名保送生,是如何将理想“提前”变成了现实,成为“幸运”的天之骄子?

家庭环境

部分保送生的家长是博士

出生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学生,似乎具有某种“先天”的优势。

获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一等奖并被保送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的郭雨阳,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求学之路一直很“顺畅”,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郭雨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拥有博士研究生学位。多年的学习过程中,他坚持“稳扎稳打”,非常自律,父母很少操心。他的家庭学习氛围浓厚,晚上家里基本没人看电视:父母忙着做学问,他就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学习。他和父母的关系像朋友,可以平等对话,父母一直是他努力的方向和榜样。

曹传午,获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后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贺桥,陕西省化学竞赛一等奖得主,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后被保送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

曹传午和贺桥是同班同学,两人个性相仿,关系要好。谈及不参加高考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时,曹传午这样说:“我稍微有点偏科,参加高考考入北大可能有点儿悬。”贺桥则显得很轻松:“不考就意味着多几个月的时间,真要考也没什么。”曹传午最欣赏丁俊晖:“有能力就是强者。”这位18岁的高中生对黑格尔的《小逻辑》很感兴趣:“我特别喜欢读,虽然有点读不懂。”

贺桥的成长之路上多了些“无为而治”的感觉,“我高一去美国做过交换生,功课落下了,数学考试还曾不及格,老师和父母也都挺理解,只要找准兴趣用心努力就好。”

轻松归轻松。两个经历相仿的高中生对自己的未来都有了规划:融入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成为出色的专业人才。对于学弟学妹,曹传午建议尽快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强项,选择竞赛也好高考也好,都要目标明确,一心一意地努力拼搏。

郑璐的父亲也是一位博士,父母给予的帮助让她受益匪浅。她的小学是在陕北读的,父母为了给她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初中时就把她送到西安上学。由于两地的基础教育稍有差别,郑璐初来时学习一度跟不上其他同学。“我很庆幸那时爸爸帮我制订学习计划,他告诉我,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郑璐按照博士父亲的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就跟上了同学,并在初二时成为班里的尖子生。

这几位保送生的父母大多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说到来自父母的影响,曹传午表示,“他们特别尊重我的意见,高二时由于时间紧张,必须从高考和通过参加竞赛获取保送资格之间作出选择,当时我没和父母商量就决定参加物理竞赛。因为我知道,他们不会干涉我的决定。”贺桥则表示,“我爸妈也没给我什么压力,妈妈曾经说过,只要我能上个一本院校就行。”

寒门苦读

普通家庭的学生平时很自律

记者采访的12名保送生中,有一半来自普通家庭。他们的自立和自律让人心生敬佩。

王昊在铁一中理科班上学,曾获全省物理竞赛一等奖,今年被保送清华大学能源自动系统和自动化专业。由于早先就认定了自己的学习优势,他学习非常执著。这是他和记者的一段对话:

“我住校,学习氛围很好,晚上一般学到12点左右。”

“兼顾竞赛科目和其他学习,有没有觉得很累、甚至想要放弃的时候?”

“累是累,不过我清楚自己的优势,对学科也很有兴趣,从没想过放弃。”

“如果不能成功保送,对你意味着什么?”

“有点压力,如果参加高考考清华,可能没有完全的把握。”

马鸣是王昊的好朋友,用他的话来说“我们的价值观很像”。马鸣是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获得者,被保送清华大学数学基础科学专业,他兴趣广泛,非常幽默。

“保送上清华大学,别人很羡慕吧?”

“咳,都是虚名。”

“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太奇怪了——忽然就不用这么辛苦了……但我也很快就淡定了。毕竟前面的路还长着呢。”

冯煜获得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一等奖后取得保送资格,这个浓眉大眼的男孩谦称自己学习“并不刻苦”,但一直都有明确的目标。

冯煜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在学习与选择专业上,开明的父母一直尊重孩子的意见。冯煜表示自己并没有过人的学习方法,只是爱把老师传授的知识“想得更深刻”。优秀的成绩总得益于踏实的积累,这一点他体会得非常深刻。冯煜原以为高考是高三的事情,但上了高三他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许多知识到了高三根本没时间去掌握,原以为掌握得很牢固、很丰富的知识,复习后却又发现有很多欠缺。“所以,从高一开始就应该努力刻苦学习,夯实基础。毕竟,学到更多的知识才是最终目的,高考,仅仅是人生的一个小驿站。”

翟艺,西工大附中理科班学生,全国信息学联赛一等奖和物理竞赛一等奖获得者,保送北京大学电子信息专业。

“我不偏科,成绩很稳定。”翟艺是个清秀的女孩,她的眼中充满了自信。“我的学习方法很简单,就是一定要全身心地认真听课。”由于学习效率高,进入高中以后,翟艺通常在放学前就能做完作业,“平时的作业本身就不多,我写得也很快,经常还会提前做一部分。我当过超市导购,还在亲戚的酒窖里向客人介绍过红酒。社会经验也是能力的一种,我觉得每一行都有学问。”

参加竞赛

不能只为了获取保送资格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12名保送生大多都有这样共同的地方: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很好的交流环境。翟艺认为父母对自己最大的帮助就是不对她的发展做任何限制,从不批评,只是不断鼓励。“我爸妈都从事着普通的职业,学习上他们没法辅导我,但他们很相信我,对我上哪所学校并没有要求,有时候我考完试很担心成绩,他们总是安慰我,说考不好也没关系。”

西安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国琪认为,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发挥孩子的潜能,家庭不和睦会造成孩子压力大、负担重,对其成长不利。

马鸣称在铁路系统工作的父亲对自己影响最大,“我佩服爸爸做人做事有很强的原则性。有时我成绩有波动,自己心情不好,爸爸就主动和我谈话,开导我,谈着谈着我就感觉好多了。”王国琪对此很认同:“责任意识也是孩子成才的必备条件,家长首先应该承担好自己的社会责任,言传身教,使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

关于保送,王国琪表示,家长一定要明白,人才是有知识、有技能的创造性劳动者,参加竞赛时不能只想着保送的可能,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提升孩子的创造力上,不要太功利。

西工大附中特级教师任毅建议:“有兴趣和能力参加竞赛的孩子,不能只冲着成为保送生的目标,从竞赛中获得良好的思维习惯才是最重要的,对接下来的学习很有益处。”

学有专长

培养良好的习惯最重要

与同学一起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化学组一等奖的张剑刚,其选题是《关白附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这项研究是从一种叫关白附的中药材中提取出或许能抗癌的物质。保送生们大多都具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对一些社会问题也不乏独到的见解。西工大附中被保送清华大学的王泽豪,初中时单簧管演奏就考过了7级,对此,他还想在未来有更大的突破。王昊参加保送清华大学面试时,充分展示了自己对题目灵活的驾驭能力,他抽出的题目是谈谈中国的弱势群体,“因为平时就比较关注,所以我谈了‘三农’问题,以及农民群体的生活现状等。”

任毅认为优秀的人才各有各的特色,他们除了学有专长外,做人做事也很出色。高新一中的刘江涛老师表示,“保送生们在校内校外都表现得很得体,对于家长来说,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最重要的。”王国琪的看法是:良好的习惯是优秀的必备条件,要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有些孩子上了高中还要家长督促学习,平时也不干家务,这对自身发展不利。

对于即将升入高中、有志于成为“高考保送生”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已经成为保送生的马鸣建议,“有志于参加竞赛的同学目的性不能太强,不然压力会很大,要尽量学会拿得起放得下。”任毅老师表示,要客观地、在大范围内比较孩子的能力,如果确实有专长,就要和老师很好地配合,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压力较小的学习氛围,而决定是否选择参加竞赛并努力成为保送生,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强迫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

见习记者张潇本报记者张佳

记者手记

宽松的成长环境,良好的学习习惯——保送生们为此“坚持”着,他们成功了,他们的父母和老师也成功了。

保送生们表情很放松,没有高三学生中常见的紧张和焦虑,他们享受着丰富的课余生活,率真的天性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得到最大尊重。他们都能和家长有很好的交流和沟通。也正因此,他们逐渐有了足够的自信和安全感,强大地对抗着忙碌的学习和成长的困惑。

从他们身上很难发现应试教育留下的瑕疵,个性鲜明,乐观向上,充满朝气和活力。对于未来,他们有比同龄人更加明确的目标和理解。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他们和各自所属的家庭,仍然“坚持”着。祝愿这种“习惯”一生都伴随着他们,伴随着他们在不久就能踏入成功之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