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儿童是培养出来的吗?
8月3日的北京晚报以《14岁如何考上清华北大》为题,报道了两名14岁的女孩分别考上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事例;8月5日的南方都市报以《深圳也有神童 13岁考上中科大》为题报道了同类事件。巧的是新闻中的孩子都是出自以超常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接受的是超常教育。
一年一度的高考录取接近尾声,年年都有一些年少的孩子通过高考进入了大学。
这样的事例容易让家长们激动,于是就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努力一下,让孩子进入少年班,成为超常儿童,但是切记此等事例不可轻易复制。
超常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可能以为只有那些针对残疾儿童的教育才叫特殊教育,其实超常教育与针对残疾儿童提供的教育一样,目的是为了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里老师一堂课讲的内容他10分钟就能搞定,让他坐45分钟岂不是浪费,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折磨。如果孩子自制力比较差,他可能会因此成为班级纪律的破坏者。因为他的优势没有被重视,反而变成了一个问题学生。超常教育就是为了照顾这些孩子的特点而设。
如果父母以为一个普通的孩子进入了少年班,接受了超常教育,孩子就会有超常的发展,就可以比其他孩子早上大学,上好的大学,这完全是对超常教育的误解。超常教育不是将普通儿童培养为超常儿童的教育,而是为超常儿童提供的教育。
父母可能会想,也许我的孩子就是超常儿童呢?作这样的判断,一方面可以通过咨询一些机构,另一方面主要要看孩子自己的需求。如果孩子对正常的学校教育很适应,在常规教育下生活得很开心,父母大可不必一定让孩子挤进超常教育的门槛。如果自己的孩子只是一个常态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让他成为超常儿童,在学习的发展上走在大多数孩子的前面,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就会是一种透支——透支孩子的体力,透支孩子的时间,透支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
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就越会关注每个人的需求,关注个性,所以对于家长来说,重要的是明白,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