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北京小升初到底“限”了什么?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2007年北京小升初到底“限”了什么?

2007-04-16 09:51:36     标签:小升初特长生

4月5日,备受家长关注的北京2007年小升初政策正式对外发布。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小升初在继续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基础上,确定了10种入学方式,但在学籍管理、招生比例等诸多细节方面体现了一个“限”字。

2007年北京的小升初政策终于敲定,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北京首次采用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严格控制非正常跨区跨片流动、学生和学籍分离等现象。所有初中新生将刷卡报道,非正常流动学生将无法进行注册。

限制一:

电子学籍限制择校

电脑派位是今年北京小升初的入学方式之一。以往因为择校问题较普遍,常会有学生“派而不就位”。为遏制“小升初”择校热潮,北京市教委今年将为每个学生建立“电子学籍”的管理办法。记者从丰台、石景山等区县教委网站上看到,由于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的启用,学生必须跟着学籍走。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介绍说,以前小升初是给学生发放入学登记表,学生被一所学校录取后又想去另一所学校,只需换张表填就可以,导致招生十分混乱。今年小升初工作中采取电子学籍后,学生被某所中学录取后,区县招生部门就会将他的档案调入录取校,学生开学时拿着自己的学生IC卡到录取校刷卡报到,一张卡只能限制刷一次,由此控制了学生转投其他校的二次流动情况。

此外,学生入学后再到其他学校借读的情况可能也不存在,因为市教委将扩充学生卡的功能,以后学生的综合测评、平时表现、体检情况都将随时记录到学生卡内,学生必须在学籍所在地完成学业才能填写这些记录。电子学籍还将成为3年后中考报名的依据,甚至高中升大学的参考。北京市教委基教处处长李奕介绍,所有小学将在4月底前完成封卡存档工作。各初中将于6月前建立新生电子学籍系统。只有学生卡信息与学校电子学籍系统吻合后,新生才能报到。

限制二:

禁止非正常跨区入学

今年北京市要求各区县教委根据本区域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学校实际情况,划定每所学校对应的服务片,每片内都要有群众认可的学校,学校应首先接收本片内学生。区域内小学毕业生不得无故跨片、跨区流动,如需跨片、跨区流动须得到所在区县教育管理部门的批准并备案。

根据小学、初中免试入学和就近入学原则,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持户口簿可以在户口所在地或家庭实际居住地(凭房屋产权证或相关证明)就近入学,但两者只能选择其一。如果因为目前就读的小学和所选初中不在同一区县而需要跨区入学的,属于正常行为,由学生向学校或相关招生部门提出申请办理跨区手续。申请跨区到户口或家庭新住址所在区县升入初中的小学毕业年级学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就读的小学填写“初中入学登记表”,由学籍所在区县教委审核并加盖公章,再到户口或家庭新住址所在区县教委办理登记手续,登记后将“初中入学登记表”交回就读的小学。该生由登记部门所在区县分配入学,原学籍所在区县不再保留其初中入学资格。录取外区县小学毕业生的初中新生名单,需经各区县教委主管科室批准盖章。

限制三:

证书不作为录取依据

今年,北京市教委再次明确:所有学校不能通过自行组织的考试或测试录取学生。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也强调说,学生入学要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和成长记录册为主要录取依据,不得进行与入学挂钩的考试、测试,不得要求报名者提供各类荣誉证书和学科类竞赛、等级考试等证书、证明,并不得以其作为录取的依据。北京市还要求各区县制定统一的招生规则,并尽可能统一录取的时间。

北京市教委首次要求体制改革校、民办校、实验校(班)、艺术体育特色校四类学校向社会公示,接收社会监督,公示内容包括:当年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经区县政府批准的小学、初中入学工作方案和招生部门的具体实施意见,招生项目、区域范围和人数等。暂时未进行调整的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民办学校,原则上面向本区县接收新生,并首先完成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分配新生的任务。

限制四:

招特长生控制比例

三年取消实验班

今年,凡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艺术类特色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文艺传统项目学校和科技活动示范学校等招收特长生时,将严格执行测试规定,限制次数和招生人数。初中原则上只能面向本区县接收特长生。特长生专项测试工作由区县教委和相关部门统一组织,测试内容只限学生所报特长项目,各区县要采取发放测试卡等措施控制学生测试次数,每个学生参加测试的学校原则上不超过两所。各校接收文艺、体育、科技特长生的计划(包括有特殊原因需跨区县接收特长生的),须报区县教委批准,数量应控制在2006年的比例。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介绍,今年小升初过程中,不得进行任何与入学挂钩的学科考试和测试,另外,也不得以创办特色学校为名举办重点校,以开展试验研究、办特色班为名举办重点班、特长班。北京市将用2-3年时间逐步取消各类实验班。各区将采取发放报名卡等措施,控制学生在规定区域范围内参加实验校(实验班)招生,原则上不超过两所。

此外,往年屡禁不止的择校费问题北京市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坚决不能收取任何择校费。而对以往曾经出现的以家长“捐资助学”等方式变相收取择校费的情况,北京市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任何对教育的自愿捐助都是被允许的,但是决不允许这种捐助与录取挂钩。”

政策具体执行情况还未知

针对北京市教委这些“限制”政策,记者联系了北京四中、八中、八十中等北京市部分重点中学,但校方要么回答“这不清楚,无法回答”,要么说“不知道出台了这个政策”。记者了解到,由于这些“限制”政策在关键处多使用“原则上”,这令许多学校“不知所措”,而北京市教委对违反这些“限制”政策的处罚措施除了“公示”、“社会监督”外,并没有详细的规定。此外,北京市教委的小升初政策出台后,各区县的政策正陆续出台,这也迫使一些学校处于观望中。

“作为家长,当然愿意把孩子送进好学校,选择学校还是会看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和升学率。”一位学生家长告诉《市场报》记者,“如果就近入学,那么学生的水平就会参差不齐,把孩子送进这样的学校里真不放心。毕竟我们的孩子在重点小学上了6年,所付出的辛苦也是巨大的。”

对于“学校不允许以各种证书和竞赛成绩作为录取依据”的规定,一些家长表示,“学校不要求看,但没法限制家长不提供呀。”

家长们的想法恰好印证了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所所长杨东平教授的担忧。杨东平说,初中校发展的不均衡是导致北京小升初择校热的主要原因。北京市教委今年的小升初政策对限制跨区、跨片流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发点很好,但能否起到作用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不得以各种等级证书作为录取依据这条就很难操作,一些好学校为了保持优势总要确定自己的选拔标准,而家长也希望孩子能进好学校。只要有学校差异存在,择校的现象就不能根治。”杨东平说,消除择校的关键应大力推动教师和校长资源的流动,改变优质教育资源向名校倾斜的现状。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