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儿童诵读经典 打造学生综合素质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倡导儿童诵读经典 打造学生综合素质

2011-06-02 11:52:31     标签:小升初衔接

经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历代散文等重要著作。

这些经典著作的用处无所不至:

温家宝总理在就职演说上就用到《大学》的“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来回答记者提出的经济问题。他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中,在说到国际关系时,用了《论语》的“和而不同”来阐述中国的立场,当他和布什站在一起时,我们可以感觉得到:一个强大的中国总理风采,而身为美国总统的布什却不免相形见绌!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回忆我的父亲》一书提到:当我在科学研究处于逆境的时候,总是可以从《孟子》得到启发。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在中国外交学院演讲时说:粒子的观念起源就是阳和阴。连续性观念的起源是公元前六百年道家创始人老子,他认为最基本的东西是永远摸索不清的。对一个外交官来说,这种观念是非常有用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被誉为日本的爱因斯坦的汤川秀树在《旅人》自述一书说:我五六岁时就开始诵读中国经典……第一部分是四书,最早读的一是《大学》;《论语》和《孟子》,也是启蒙读物。

著名企业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我最喜欢的三本书是:《老子》、《论语》、《孙子兵法》。他善用这些经典来管理、经营企业。因此,海尔现在成为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

至于文学造诣深厚的人,无不是从经典中获益良多!如鲁讯、胡适之、沈从文、老舍、金庸、余秋雨、李敖……等等,数不胜数。

由此可见,经典可以用来安邦治国、可以用来搞科学研究、可以用来管理企业……。经典内容包涵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等方面。

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

经典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经典诵读”。“经典诵读”俗称“读经”,早在1994年,台湾学者王财贵在台湾发起青少年读经运动,倡导教育从读经开始,主张利用学生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读诵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提升文化修养,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读经”教育一经倡导,便在台湾得到广泛的响应。后经南怀瑾、杨振宁等诸多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推动,祖国大陆和海内外华人社会均开展了儿童青少年读经活动。

我校师生自2004年来接受“读经”理念,开展“读经”活动,现在校内“读经”已尉然成风。

经典诵读的理论依据

(一)心理学基础

经典作品一般具有深奥难懂的特点,让青少年儿童诵读是否合适呢?结论是肯定的,大脑心理学为我们解答了这个困惑。

大脑生理学家们发现,儿童的智力和性格在0-3岁间就完成了60%,这三年是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孩子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3-6岁间完成了80%,6-8岁间完成了90%,8岁以后的发展则渐趋缓慢,到13岁左右,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敏感期——直觉的能力就消失了。

儿童在大脑发育的初期,理解能力比较弱,而吸收能力却非常强,并且其吸收信息的方式是整体式的吸收,这段时期,孩子会以惊人的速度将所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事物,不加选择地全部吸收。那些内容会深深的刻在深层潜意识里,对他的一生有巨大的影响。

经典诵读正是把握住这个关键,通过经典的语言文字,采用符合儿童天性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得到最优质的信息刺激,形成最原始、最深厚的积累。

(二)文化学基础

文明、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对古典文化的吸收,继承、吸收传统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由这路。信息时代、读图时代的到来,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冲击很大,不少人在惊呼:“我们的文化怎么了?”现代的教育也随之西化得厉害,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代人身上出现了断层,这是令人痛心的事。香港学者南怀瑾曾经提出,要创建“中国断层文化重整工程”,因为这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学者王财贵在研究实践中发现,要将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永不间断地传承下去,“读经”是一条最可行的途径,而其中,让儿童青少年读经又是其中的根本、教育的大计。倡导儿童青少年诵读经典,就是希望中国文化从根救起。

上世纪初为了拯救我们的国民人格,鲁迅先生拿起了笔;闻一多躲进小楼研究楚辞与唐诗宋词,就是为了“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济文化救济药方”。王财贵倡导的“读经”运动无疑是为抵制外来文化侵略、培养学生健康心智所开出的一济“文化药方”!

(三)教育学基础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如果在孩子可塑性很强的时候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这个时期后悔就来不及了!

“读经”从儿童青少年开始就是基于这种理论。

学科教育理论认为,学校课程中的人文类的科目,如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主要靠耳濡目染和环境的熏陶来达成学习效果的。例如:美国的孩子,不到三岁就会说英语,古代的孩子说的是当时古人的语言,这些都是靠环境陶冶自然达成的效果。

提倡孩子诵读、反复地诵读,尤其是有组织地、集体地诵读就是形成一种氛围,使学生接受环境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达成效果。

经典诵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道德素质

倡导儿童青少年读经是来自对人性根源和教化核心之体察,当然有其良苦的用心。王财贵认为,一个孩子一出生,大体应该是一个健康的善民,后来之所以成为罪犯,是不良的教育使然。提倡普遍读经的风气,从儿童期就给孩子“读经”,肯定有助于恢复国民的良知和善心,有助于社会道德水准的恢复和提升。

经典有助于学生在成长中懂得如何把握人生方向和掌握目标。简单举例说,经常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想到古人说的“遇到困难应当愈挫愈勇”,就会勉励自己不要灰心,不要难过。孟子说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只要记起这样的话就会认为自己是有用的人,一定不会自暴自弃,还会勇于承担一切困难和艰辛。

经典有助于学生从细节上内省。如有个学生在“读经”活动体会中写到:“学习《论语》中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使我想起一件小事,就是我每次发卷子的时候,都会留心不把有点破损的卷子发给自己。其实我没有权力这样做,更没有必要。事情虽小,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我以后要处处注意细节,完善自己。”

诵读经典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现代教育因其社会与家庭原因培养的学生往往有孤独感、协作精神不强。通过集体的诵读,学生在交流互感中培养了协作精神,班级、整个学校凝聚力得到加强。

(二)语言素质

我校语文教研组自2004年下学期起把“发掘经典资源,发展语言素养”作为研究课题。一年多以来,初步解决了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如指导方法问题,教材选用问题,与语文学科主要是与古诗文教学切入问题,沟通生活体验提高写作水平问题。学生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与作文能力等语言素养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发现诵读经典增强了其它学科的旁通和领悟。“读经”表现突出的学生记忆力、模仿能力、接受能力、自学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三)审美素质

诵读经典使学生的审美观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普遍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网络肤浅、感官转向了深厚、有底蕴的经典。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用语多了,“语言垃圾”渐次消亡了。更重要的是行为美学发生了变化,学生普遍能“引经据典”地辨析自己的行为的对错,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忆的情操美感美。

总之,经典是素质教育的泉源,也是素质教育的最好内容。学生点滴的进步都是经典及圣贤伟大教化的结果。经典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知识的结晶,诵读经典可以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经典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简洁、明了、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而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基础。诵读经典可以舒解身心压力,并能加强创造力、灵感、注意力、判断力及记忆力;经典优美的行文、韵味以及从经典中散发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正是美育所不可缺少的。

实施经典诵读的原则

(一)接纳与辨析

从形式上来讲,读经很容易使人产生联想,那就是它很像中国传统的私塾式的教育。它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带有封建色彩的,它所教出来的学生有可能成为“书呆子”。

这里就有一个接纳与辨析的问题。我们对经典的吸收是先辨析后接纳。对经典中的一些糟粕,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些纯粹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理论,“席不正,不坐”这些烦琐的封建礼仪,我们要先加以辨析,帮学生分析其阶级、时代局限性,从而避免“食古不化”。

(二)苦读与乐学

对“读经”的另一种质疑是它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这是现代教育对旧式教育否定的重要理由之一。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读经”不是“填鸭式”的教育,它跟旧式的“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私塾教育有本质的区别,首先,“读经”以陶冶性情、提升素质为目的与旧式教育以博取功名为目的有区别;其次,“读经”辨析式的接纳所旧式教育唯圣贤是听的盲从有区别。但一味“不求甚解”地读下去很容易使学生陷入一种枯燥无味的“苦境”。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注重了苦读与乐学的结合。

经典中有许多刻苦求学的范例,如“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三上”读书法等等。提倡苦读可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学习上的“定力”,也是对生活环境优越的学生进行磨难教育的契机。但应把握一个“度”。

我们把现代的竞争机制,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快乐教育的理念引入“读经”管理,从而提高学生“读经”的兴趣。如小组、班级竞赛,及时表彰,成功记录,制作多媒体教材等。这些措施能让学生主动、快乐、轻松的学习经典,达成教育目标。

(三)自主与指导

“读经”一般采用自主阅读的方式。实践证明,学生没有透过现行的先理解再记忆的启发式教学,只凭着古文的音律之美来背诵,兴趣并没有减低,而且经过一年半载,对文字的敏锐度和鉴赏力都提高了,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但“读经”还是离不开教师规范、细致的指导。我们从下列个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指导:诵读的方法,内容的选择与辨析,时间及大体进度安排,诵读效果(背诵量,阅读体会)。

以这种自学为主,指导为辅的方法使学生在“读经”路上少走弯路。

(四)凝聚与辐射

“读经”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凝聚师生力量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作用。我们还注意了让“读经”活动发挥其辐射作用。

一是辐射到各学科教学。我们把语文科、政治科(小学思品科)教学当作推广“读经”活动的主渠道,在语文学科方面我们开展了“发掘经典资源,发展语言素养”的课题研究,在政治学科方面我们开展了“利用经典资源,培养道德素养”的课题研究。在其它各科教学里,要求对经典教育进行渗透,如宣讲各学科经典名人故事,测试从经典著述中出题渗透等等。

二是辐射到学生的各个方面。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读经”作文竞赛,“读经”与规范之星评选等,使经典精神辐射到学生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养成各个方面。

三是辐射到校内外。校内的教学、后勤等管理借鉴经典精神,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我们还不厌其烦地向家长推行“读经”,如定期开办经典教育家长讲座,让经典精神由校内辐射到校外。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