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让每个孩子动起来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赏识让每个孩子动起来

2011-07-05 15:10:24     标签:小升初衔接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玲木镇一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因为父母总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即使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再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这个事例给我一个启示:赏识教育是教育的最佳方式,尤其是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

赏识教育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赏识教育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如说: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自卑、自责、不知所措。这时,他所需要的是帮助、安慰。如果此时教师想通过揭学生的痛处,来唤醒学生,即使心情可以理解,但这样做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可见赏识教育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我们同样也应该用激励的方式达到赏识教育的目的。

有人曾提出赏识教育六大原则:原则一:信任孩子——学会崇拜,学会自豪;原则二: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学会请教;原则三:理解孩子——学会感激,学会陪伴;原则四:奖励孩子——学会发掘,学会分享;原则五:宽容孩子——学会反思,学会等待;原则六:提醒孩子——学会批评,学会分担。通过学习,我认为,赏识教育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开展:

1、注重课堂教学。

学生的大多数文化知识都来源于课堂教学,在校大多数时间也都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课堂教学是进行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的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的形成“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把课堂当成表演的舞台。

2、进行家校联合。

“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在赏识教育中,只有学校的重视和课堂的教学是不够的,还要得到家长的配合,以达到家长、老师教育的一致性,共同搞好教育工作。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十分关注。但是,他们对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学习成绩提高的背景乃至孩子的心理需求注意得不够。通过学习,我认为应该经常和家长联系,影响其观念也进行更新,使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成为一个统一的体系,共同在赏识教育上做文章。

3、研究赏识技巧。

赏识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夸赞,而是通过激励性的方式达到发掘学生潜力的目的。所以,在赏识的方法上,也必须注意进行研究。在语言上、行动上、体态语言上要有艺术性,注意掌握赏识的技巧和方法。尤其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有些赏识是无法或难以通过语言表述的,就应该通过体态的变化来向学生传递赏识的信息。

4、注意赏识分寸。

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同时,赏识教育并不是说就完全排斥批评。赏识和批评,就像鸟的两翼,缺一不可。每个学生都有可以赏识的地方,自然也有可批评之处。正确的赏识,可以给学生以极大鼓舞;恰当的批评,也会促使学生进步。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那么,就可以让每个学生动起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