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就不像语文那么容易上手了。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很吃力,在英语学习上面花费的时间是远远超多语文,但是学习后的效果是远远不如语文,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在英语学习上面有很多的误区,总结了一下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上:
误区一:背诵记忆式
情景反射式英语或口语交际时的英语学习最早出现在90年代,通常是给孩子一个场景,孩子在长期的背诵记忆中进行条件反射式的回答,如别人问“Howareyou?”,孩子会非常流利的回答“Fine.Thankyou.Andyou?”,大家会发现,全国人民都是这样回答这个问题的,用同样的句式来回答。但真正到了国外,与外国人交流的时候,外国人会发现中国人的词汇群很奇怪,都固定在一个小范围内。
我认为这只是在特定情境下的一种条件反应,我把这种情况总结为“简单的在模式化场景下的刺激性条件反射式的背诵。”这种方法只是背诵,而不是在英语思维下自然习得的,并不能够达到孩子对英语语言的真正掌握和应用。
误区二:英汉互译式
英汉互译式学习法是以不断重复来记忆学习英语,如:杯子,cup,杯子,cup,这种学习方法出现在80年代。英汉互译式的学习方法造成的结果,就是在孩子的思维中对英文的第一反应依然是翻译过来的汉语,而不是事物本身。比如问孩子一个问题:“what’stheevennumberafterseven?”(7后面的偶数是多少?)孩子如果英汉互译式的方法回答这个问题,孩子就会把这句话先翻译成中文,再进行数学运算,再翻译成英语,再表达,需要经过这样多个步骤才能回答出来。
同样,家长的英汉互译式辅导也最毁孩子。通常,孩子学完英语回家,家长总迫不及待地追问:“宝贝,今天学了多少单词?”“桌子用英文怎么说?”“water什么意思?”等等,其实这是不对的,这种英汉互译的辅导方式,不但不能帮助孩子学习英语,还不利于孩子培养真正的英语思维,久而久之,让孩子走上了传统“英汉互译”的误区。
通过以上的两种误区我们可以看到,英语学习的核心在于英文思维的建立。那么英文思维要如何建立呢?我们应当从人类母语的习得过程中找到规律。在语言学家克拉申的理论中看到,最早孩子对听到的声音信号只是结合事物及环境做出猜测,他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随后在猜测的过程中与图像进行联系,并在不断的语言信号刺激下形成语言符号的条件反射,即逐步建立语言区,从而实现语言的思维。
由此可见,英文思维的建立首先需要环境的“浸泡”,其次,家长循循善诱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的女儿会问“妈妈,夏天,是下面的天吗?”我也不去纠正她,而是反复的强化、通过不同的场景让她自己的理解,比如“夏天好热,夏天蚊子多,夏天……”孩子慢慢就理解了,夏天其实指的是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而不是方位。其实英语的学习同母语一样,是需要结合情景去思考,去理解的。
如果从少儿时期,家长们就采用培养语言学家、翻译家的方法去培养孩子,是不合适的,也违背孩子的认知规律。不要把英语想象成一门学科、一种知识,英语只是一种交流思想的外化形式,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如果一个人对人家的思想、观念文化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外化的形式是没有用处的,通过语言表达独特的思想,语言思维的掌握对孩子的培养才最关键。
语文之所以好学,是因为我们从小就学习,已经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英语之所以不学不好的原因是,受到了语文的影响,大家也习惯性的吧英语翻译过后再去做题目,这也导致了大家在英语上市完全依赖于语文。所以养成一个英语学习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