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了奥数,在竞赛中不能获奖的原因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孩子学了奥数,在竞赛中不能获奖的原因

2014-04-08 18:23:40     标签:小升初经验

查字典长沙奥数网 长沙很多的家长让孩子们学习奥数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训练孩子的思维,而是因为在长沙小升初择校过程中,机会所有的名校择校考试都会考奥数,所以孩子们不得不学奥数。这样为了应试去学奥数,可能就把奥数的学习带上了功利性目的,自然,奥数的精华可能就享受不到!来自长沙查字典名为“仙人指路肖老师”的家长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孩子们学了奥数,在奥数竞赛中却不能获奖的原因。

点击查看原帖:

有许多家长与教师在培训学生时都存在着这样的教育误区:认为孩子学的知识越超前,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所以许多家长与教师都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去学初中的知识,特别是在奥数学习中把用方程来解题认为是“万能钥匙”。

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在奥数学习中是不可取的。

我们不妨来看一个例子: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AD,角BAD与BCD是直角,AE=10cm,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1

点评:此题如果按常规的思维方式就必须用到初中的数学知识,而数学奥林匹克的宗旨在于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利用精巧的思维去解决复杂的问题,不主张学生用导弹去打蚊子!

例如此题,如果利用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钟面上时针旋转的规律,就很容易按下图的方式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1

如果这样来思考问题,那么在学习此题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数学中旋转的思想更感受到数学思维的美!

由此看来,学数学的精髓在体验思维的过程,感悟数学的思想。奥数题是思维型的问题,不是工具型的问题。学奥数如果只去追求答案而忽略了思维的过程,就好像给你一碗鸡汤,你只去吃鸡肉却把汤给倒了!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有这样一些老师,他们为了让学生在竞赛中取得成绩,不注意数学思维与数学工具之间的关系,盲目的让学生用列方程来代替数学的思维技巧,比如在解一些奥数题型:盈亏问题、鸡免同笼问题、面积问题等题型时,用列方程的方式来解确实比算术解法快,但这些类型的奥数题往往都体现了数学中的某种典型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例如学习“鸡免同笼问题”就是要让学生突破思维的定式去思考;而“盈亏问题”则是让学生掌握“变化中的不变”这种异中求同的数学思维;“面积问题”则是训练学生“几何变换”思想的最佳途径。而利用代数去思考这些题往往把这些奥数题的精巧思维给掩盖了。

实际上,如果学生不具备很强的思维能力,也不可能自如的使用代数工具来解决问题,因为代数的符号体系只不过是体现思维的手段罢了。小学生利用代数方法来解奥数题如果没有思维这个平台作支持,所谓的解题只是“形似”,没有把握“神韵”。学生并没有得“意”,而只是得“形”。代数对学生而言只是一个毫无内容、毫无生命力的空壳,实质上并没有领悟到数学的思想,而只是在机械的“鹦鹉学舌”。这种学习奥数的方式给学生展现出来的奥数是机械的数学、一潭死水的数学,是不会给学生带来学习数学的乐趣与动力。

所以,利用代数方法来训练学生学习小学奥数并不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手段。对小学生而言,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尽量从思维层面——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方面去拓展,这方面的训练到位了,代数的方法也就水到渠成的蕴含其中了。当学生得“意”忘“形”的时候,数学的魅力也就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魂牵梦绕,充分的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