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小升初之浮生六记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2010年小升初之浮生六记

2010-08-02 09:45:25     标签:小升初经验

小升初这个词,从去年的五月间开始接触,就钝刀子锯人一样开始折磨我,直到今年的六月底,我才象唐僧取经一般整整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功德圆满。一年的时间,我增长了见识,提升了心理素质,同时也看到了世间百态,只可惜我这一段荒废笔墨,不免有心到笔不到的地方,我一贯写东西小心谨慎,有时候自己也笑自己本来不是名人大师何必这么郑重其事,随便涂涂有何不可?可是习惯使然,坐到键盘前面,还是字斟句酌,生怕词不达意。所谓艺高人胆大,这样的谨慎也是心里明白,自己离挥洒自如的境界还差得太远。

我一直喜欢《浮生六记》,无端地觉得那个芸有点我的影子,或者说对于芸能有相当知心的理解。也喜欢杨绛的《干校六记》,爱她那种对痛苦隐忍之下的欲说还休,是红尘里打过滚的过来人的声音。因此也将小升初的经历删删减减,凑成六记,且听我一一道来。

一、身份记苦

我女儿从不到一周岁我带来北京,到现在十二年间只回过东北老家一次,从托儿所到幼儿园到小学都是在北京,说起话来京腔京韵,然而按照户口所在地的理论,她算是东北人,在北京的身份是流动儿童,是暂住人员,暂住了已近十二年,如果没有外力强迫离开还不知道要暂住多久。上托儿所都是社区办的,交钱就能上。幼儿园是属于一所高校的,当时好像每学期交了几千块钱的赞助费,那不是因为户口问题,而是所有的不是这个学校的子女都要交的,我们也没感觉被区别对待。

小学时我们运气比较好,捡了一所著名小学招生的漏儿,不知道给谁留的名额人家没去,我打电话过去,那边就让带孩子过去面试,那学校确实不一般,不像别的学校考孩子认字做数学题,而是考一些思维题,同时让英语老师过来跟孩子英语对话,女儿那时说中国话分不清l和n,说英语倒不含糊,发音准确之外语调很有点母语的感觉(小学第一学期曾被英语老师们错认为是小海龟),四十几分钟的考试下来,顺利过关,校长的话本来可收可不收,看在孩子相当不错收了。要交赞助费,北京户口的两万,我们多一万,三万。我和老公都觉得用一万块钱补足“差距”挺值的。小学似乎很容易就上了,还是名校。

后来跟别的家长聊天才知道那时小学托人找关系也是很激烈的,只是我们那时候无知者无畏,也是运气好,什么也没想就撞上去了,根本也没考虑到户口问题。其实教委对于小学没有用升学指标进行考核,这也是我们的户口不成问题的根本原因。

小升初就不同了。从初中升高中要参加中考,中考的成绩是衡量一所初中、特别是没有高中单纯初中的中学好坏的重要指标,而不是北京户口的学生是不能在中考时报志愿的,就是中考成绩是不统计在学校升学成绩里面的,所以初中特别是名校对于培养一个什么身份的学生就不可能不在意了。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从2009年6月份也就是上一届小升初结束后就给附近的几个中学打电话询问招生政策,得到的信息当时不亚于晴天霹雳,几乎所有的公立学校都不收借读的学生!民办校说是要考试,考上了有的就可以去,有的还要收借读费。北京曾给一部分“人才”办过所谓绿卡,我们当时都觉得没用,没办,这回听说有绿卡的学生跟北京户口同样待遇,我连忙咨询,据办过的人说有一段相当好批,而从去年开始已经收紧,各方面考察的很严格。而我和老公的学历都差一个台阶,只好走职称那条路;职称也不够,只好考,老公忙于单位的事,当然是我考。于是我各处打听报名,还真给我赶上了一拨,天津正好有个补报,于是我在天津报上了名,十一月考试。接着买教材,多年不摸这类书,看起来到不至于不懂,可是也毫无感觉,于是买习题集做题。其实就是职称考上了要到年底才能拿证,拿了证还要看公司的资格够不够申请,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走一步算一步,就开始复习。我考试一直运气不好,几次落榜都是差零点五分或者一分,这次也不例外,十一月带着重感冒的尾声去考试,从发卷子铃响到收卷子铃响忙的昏天黑地,到了成绩下来一看其中的一科差一分不够合格的分数线!通往绿卡的大门在我面前砰地关上了。靠我的身份解决孩子的身份没戏了,孩子就只能用借读的生的身份面对小升初了。

从2009年的十一月份一个名校的选拔考试打响了第一枪开始,到2010年7月初最后一场考试,只要学校不特别要求考生身份的我们几乎一场不落的参加了。我在网上加了五个家长群,从里面听到考试的消息就过去报名交钱,一般的报名都是要交钱的,那时候家长群里流行一句话:几百块钱那叫钱么?因为交钱,多数的考试是来者不拒的,如果成绩好了到面谈的时候才能看出区别。我女儿因为平时竞赛之类外面的考试参加的少,如果把小升初的考试比作一场球赛,那她就是在最后几秒才侥幸进球的。所以那个时候我就是带着孩子各处考试,身份没有成为什么障碍。有一个家长就没这么幸运了。她的儿子因为奥数成绩突出,在一个学校的考试里高中前几名,她也接到学校的通知过去面谈,可是面谈的时候校方发现了他们是外地户口,面谈的老师当场拒绝了他们。看着在她儿子后面的几十个孩子都顺利地跟学校签约,那个妈妈躺在床上不吃不动整整三天,几乎流干了眼泪。儿子是初生牛犊,自己跑到学校去找老师讲理,当然是不管用的。后来据那个妈妈说当时真有死的心了。我女儿成绩平平,我不敢想象这样的事轮到我的头上我会怎么样。

不计身份可以随便参加的考试是掐尖考试,后面真正的招生考试身份就决定一切了。我在2009年暑假的时候听从一个家长的建议给孩子到一所重点中学的培训班“占坑儿”,据说每年招生都是先从坑班里选考试成绩好的孩子,去年这个坑里选了七百多。坑班当然是要交钱的,但可以不去上课,有重要的考试老师会打电话通知。坑里最后一次考试的成绩最重要,那一次考试正在我女儿渐入佳境的时候,考试成绩按照往年的标准可以踩着尾巴进实验班,普通班应该是大大的没问题的。我和别的家长一样二十四小时开机等学校的“密电”,从四月中旬等到六月底,看群里好多分数不如我女儿的孩子都被“点”了,我女儿还是一点消息也没有。别的借读的家长还有分数比我们高很多的也没消息,只有一个有绿卡孩子分数很高的接到通知了,那孩子的成绩在实验班里也算高的,可是被告知只能上普通班,家长无可奈何,纠结了好几天,还是认了。

往年对于借读生好多学校是成绩够了交点钱就没问题了,所以我们没接到通知心里还抱着一线希望。这个时候教委出台了一个政策:借读的孩子可以跟北京孩子一样参加推优派位了。这个消息一出,北京家长占多数的几个群就炸了,说什么难听的都有,我气愤之下退了两个群。有的家长还是很开通的,特别是从国外回来的一些家长,替借读的孩子鸣不平,说这样的待遇是早就该有的,真是令人感动,那时候有两句表示理解的话就很不容易了。多数的北京家长认为外地人抢了他们孩子的名额。

其实后来总结,这个政策使借读的孩子彻底失去了进入公立学校的机会,我曾经给一个名为区重点的学校打电话,那边的招生老师听说我是外地户口连声说“教委今年给你们特殊安排了,你们可以走另外的渠道,我们就没义务招了!”这个政策也使一部分借读生受益,那就是没想过择校的,不用到处跑着找学校,等着派位就行。不过这个派位和北京户口的还有区别,就是要北京户口的就近派完了才派借读的。如果你是租房,派的远了可以换房子;如果是自己的房子,派的远了也要租房子。这一点也不能出来喊冤叫屈,好多北京的家长也是放着自己的房子不住到孩子学校附近租房子,不过他们基本都是择校,就是说为了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才这么办。

身份既然上公立校没门,我们就选民办吧,花钱能解决的问题还不算太难的问题。多数的民办校考上了就跟北京户口的学生交一样的钱,这一点使得家长心里很平衡,当然这是有那么点钱的家长。可是有的民办校考上了,还要比北京户口的学生多交钱,这回跟小学不一样了,不是一万,是三万,并且协议里还有一条借读的学生如果表现不好,学校是有权利劝退的。

好多借读的家长觉得这是一种歧视,可是无奈之下也去交了费,借读的群里流行一句话“为了孩子面子算什么”,学校承诺学生进了校园就都一样待遇,确实一样,至少这个学校是允许借读的成绩好的孩子进实验班的,这就行了。我女儿也报考了这所学校,也顺利考上了,那是民办校里成绩最好的学校了,我犹豫到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刻到这个学校交了借读费和第一个学期的学费。这之前在一个一般的民办校也交了学费算是保底,交了这个学校的钱就到那个学校退费,退费是要收违约金的,收违约金也不敢不交,怎么也不想孩子最后派位,学校好坏不说,还不知道给派到哪儿去呢。

借读的身份虽然在整个小升初的过程中让我大受打击,最后倒还让我为了这个小小满足了一把。我女儿参加最后一场招生考试的时候,好多学生都已经“落停”了。也是顺利考上了,学校通知过去面谈。那个学校前面招的学生除了学费之外是没有借读费这一说的,可是经验告诉我谈话就是谈钱,到了那个阶段,不是涉及到这个问题通知录取是不用谈话的。

和我一起去谈话的还有一个北京的家长,我跟他说咱们一起跟学校砍砍,看能不能少一点,因为当时他听说是十万,他答应了,先进去了。正好有个家长出来,我追上去探“底”,那家长鬼鬼祟祟地说是六万,实验班六万。我刚听到六万两个字那个先进去的家长就出来了,后面跟着校领导,当着他的面我们当然不及交谈。校领导送他出去,我忙给老公发短信,他也认识那个家长,让他问他多少钱。校领导回来的时候老公的短信也到了,就一个数字“6”,看样子是没区别了。

校领导简单跟我说了几句孩子成绩不错的话,就提到了那个问题。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很扭捏地跟领导说我们工薪阶层能不能……啊?领导笑了,很痛快地说我只能给你降一万,我赶忙表示感谢。事后老公说还有空间,我觉得还是见好就收的好。那个前面的家长是北京户口,真实不假的北京户口,还比我多出了一万呢!我一个借读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