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升初派位谈对教育资源均衡的看法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从小升初派位谈对教育资源均衡的看法

2014-04-21 17:38:49     标签:小升初经验

查字典北京奥数网 最近偶尔在翻翻帖子,看到几乎所有人都对派位颇有微词。个人对派位也不太有好感。原因大概是本人XSC的时候,对口儿的学校是六一中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这个学校的风评和中考分数线。我在小学的时候,总听说六一的学生在外面打架进局子云云,以至于那时候远远看见穿六一校服的学生,就下意识地躲得远远的。

身边同学里,有能力的都考出去被点招了,没啥能力但家里有点钱有点关系的,都去了好一点的普通校,只有既学习不好,又没有什么门路的,才会走派位这条路。而派位的,几乎百分之八十都会落到六一中学。

我总觉得,对于一个事儿,不管支持还是反对,总要在先了解之后,再做判断。既然要来聊派位,不如先好好了解一下,一个区在实行划片派位之后,究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有朋友会说,北京不是实行过一段派位吗?但是那段时间实在太短,窃以为不足以作为研究的模板。好在我们有另一个模板——通州区。

һ

本人中考考到通州的潞河中学读书,在通州生活三年,对通州的各个方面基本都有些了解,或许还不够深入。如果朋友比我懂得更多,并且愿意斧正的话,本人洗耳恭听。

据我所知,通州已经实行了十年左右的划片派位入学。而且其划片比城区的派位更加彻底,实行“小学对口初中”的模式。一般两三个小学的所有学生,都会大波轰地进入对口的中学。除去极少数艺术、体育特长生(据我了解,大多真的是特长生)可以择校以外,其他人没有任何其他的可能择校。

听一个通州的同学讲:他小学的时候,也有所谓的小学升初中考试,又叫小学毕业考试。老师当时还吓唬他们:“如果不好好学,考得不好,还得留级,不能升初中。”那时候还吓得他们都得好好学,生怕自己升不了初中。后来才发现,那个小学(他们是农村小学,一共就一个班,十几个学生)的所有学生都升入了对口儿的初中。

这样政策的持续执行的效果,直接体现在中考成绩上:通州各校的中考成绩,远比高考成绩来的平均。

拿数据说话:我考上潞河那年中考,潞河平均分最高,但通州六中考上潞河的人数最多。通州城区的学校里,潞河、通州二中、通州三中、通州四中、通州六中、运河中学、玉桥中学等等,几乎每一个初中都有两位数的人数能考上潞河。通州六中大概考上了90几个,潞河本校70几个,最差的通州四中之类也有20个左右。

通州四中中考分数线大概在450分左右,换算到海淀,该是永定路中学之类的水平。您能想象永定路中学有20个人考上海淀区最顶级的学校吗?在通州这事儿就可能发生。

再说高考。

同样上数据。在高考成绩上,潞河具有超强的统治力。潞河普通班和潞河复读班的,几乎每年都可以包揽通州的理科前50名,文科前30名。运河中学(通州的老二)一直想对抗潞河,挑中了潞河文科的软肋(潞河文科班有大量的体育生、艺术生、后门生),规定前150名必须读文科,集中全校精英,组建文科实验班。即便是这样,运河的文科实验班平均分,也只能勉强追的上潞河普通班。至于永乐店中学(通州的老三)跟潞河更是没法比了。通州四中之类的学校,能有几个上一本就算运气不错。

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城区各学校的中考成绩,几乎都跟各学校的高考成绩呈高度正相关。而通州各学校的中考成绩,跟各学校的高考成绩相关度远不如城里为高。

这个结论印证了我的一个猜想:学校的成绩如何,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生源的质量。没有好生源,神仙老师也没办法。城里的牛校,大多都是牛在生源。聚集了大批的牛孩儿,学校成绩能不好吗?

我在潞河期间,学校每学期都会发一个期刊,叫做《潞园家教》。上面有许多老师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就是初中的一个年级主任老师写的。他回忆了潞河刚开始招收派位划片生的情况——原来小学生想进潞河都是要考试的。划片之后,潞河的生源出现了严重的下降。学生的学习能力降低,迫使老师放弃原先的教学方法,放满速度,照顾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同时还有个别所谓“熊孩子”,其中两个在小学时就是学校里的一霸,横行霸道,上中学后跟同学发生矛盾,居然在校外拦截同学,寻衅滋事,甚至找来校外的小混混,威胁其他同学。最终经过老师去联系学生家长,才算是让这两个家伙规矩一点。

这篇文章是我高一的时候随便翻《潞园家教》翻到的,当时很震惊,所以现在还记得。本来想找到这篇文章贴出来给大家看看的,潞河就是在生源如此不堪的情况下,仍然还可以拿到通州区中考平均分第一名,可见潞河教师团队的功力!

另外一个中考成绩非常好的学校是通州六中。通州六中是一个初中校,只有初中,没有高中。六中也是传统上的好初中,教师力量很强,也非常负责。我听在六中上过初中的同学讲:六中的老师每天都会留特别多的作业,还超级爱拖堂,初三几乎每天都要拖到七点以后才能放学。有不完成作业的,放学之后接着留,留到八点、九点也不能走。六中的校园很小,平时大门紧闭,只能进不能出,偷偷溜出学校是绝不可能的。

一个通州四中上过初中的同学讲:通州四中因为对着通州区教育局,所以从来不拖堂。每天四点钟就放学。他能考上潞河,基本都是靠自己努力。他还跟我讲:“我要是穿着(通州)四中的衣服在街上走,人家都是那眼神看我。我现在穿着潞河的衣服,人人都是另一种眼神看我了。”这哥们儿很有才情,好写诗词,后来去了首经贸。

再讲一个例子,潞河的学生会主席,一直理科年级第一,保送清华的那个女生,初中的学校是“大杜社中学”,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村中学。

说明两件事:

1.划片派位并不是世界末日,金子不管在哪里都会发光。

2.好的学校不仅强在生源,同时也强在师资和管理。尤其是好的管理制度,非常关键。

前面说到的,只是划片的一方面。还有不为人注意的另一方面,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清楚,但又偏偏不愿意去面对的真相:通州的教育水平,相比于以前,有一个比较大的滑坡;相比于城区,被越拉越远。

拿高考成绩的数据说话:潞河的一本率大概也就是理科70%-80%,文科40%-50%的水平。抛开母校的感情因素来说,这个成绩是根本没法和城里任何一所市级重点中学相匹配的。

通州的其他学校就更加惨不忍睹了。我曾在另一个帖子里说过,运河中学(通州老二)拿到海淀来,大概是稍好的普通中学水平,近似于立新中学。永乐店(通州老三)大概是一般的普通中学水平,近似于玉渊潭中学。通州其他学校大概是海淀末流水平。

一个很残酷的真相:通州全区的211人数,可能不如海淀某一个重点中学。

当然,身为通州老大,潞河难辞其咎。其中原因自然有很多,有所谓素质教育的原因,也跟潞河高中招收了太多后门生以及“新疆内高班”有脱不开的干系。潞河每个普通班里,都有10个左右的来自新疆的维族学生。潞河大概也就是从招收“新疆内高班”开始成绩严重滑坡。我言尽于此。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划片相比于城区的XSC点招制度来讲,是一个更落后的制度。别的不说,高考成绩就是明证。

为什么要在XSC中抢夺生源?个人认为原因有二:一来自己初中培养的学生对学校有一定感情,选择本校高中的可能性极大;二来从小培养能养成很多不错的学习习惯。很多从烂初中出来的人,中考成绩可能很高,人也很聪明,但是据我观察,大多(当然人不能一概而论)都有懒散的毛病。成绩好很大程度上是天赋摆在那里,随便一学,分数就低不了。而且这种人大多满足感比较强,考个北工大、首经贸就满意了。因此北工大、北建工、首经贸、首师大,号称是潞河的四大集散地。

城区曾经一度把名校的初中部关闭,这个政策一度得到比较贯彻的执行。包括四中在内的诸多名校都没了初中部。但是只有一个学校这个时候逆流而上,借着搞实验的机会,大搞“仁华学校”,从XSC中掐尖。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是谁。

而且,这个学校的高考成绩,全市第一。这种掐尖的行为让很多其他学校没有办法不应战,只能被迫地加入到这场“生源抢夺战之中”。就连重视素质教育的四中,也被迫在2006年(我没记错吧?要么是07?)恢复了初中部。

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个12岁左右的孩子,各个方面都已经初具雏形,基本可以判断其未来学习的潜力了。而13-15岁即初中时期,是一个人学习能力最关键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如果不行,很有可能一辈子就不行了,当然不排除个例。

因而名校大搞XSC点招,抢夺生源,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凡是不参与的学校,无不在高考中遭到了惨败。

再者,谈就近入学。

就近入学究竟好不好。从纯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来源越分散,广度越高,学习成绩的效果越好。当然我们必须考虑实际因素,一个不具备住宿条件的学校是不可能招收外区的学生的。

从结果来看,能够全市招生的学校,成绩大多不差。无他,生源广度更好耳。各个区县都有牛孩儿,如果仅仅局限在某一区域,势必有所缺漏。十一之所以牛,能超过首师附,就是因为十一可以全市招生,而首师附的生源集中于海淀西南角一隅。RDF、四中就更不必说了。

潞河之所以能在通州稳坐头把交椅,也是因为潞河垄断了通州唯一能招收外区学生的资格。厚着脸皮地说一句,据我了解,从外区考到潞河的,成绩大多还不错。

讲一个很隐晦,可能大家都不会注意到的,划片的弊端:学生来源过于聚集,容易形成帮派。

据我所知,潞河初中的主要来源来自于玉桥小学和太平桥小学这两所小学。而潞河初中的人里又有很多上了潞河高中。即使没考上的,也有不少走了后门上了。潞河高中甚至有俩人从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都是同班同学。我刚来潞河的时候,有人问我:“你哪个小学毕业的?”要拉我入伙。其小学的帮派可见一斑。

这也导致潞河高中很多时候是一个完全的熟人社会。通州本地的土著从小就在一起玩,很容易有排外性。几个小学同学在一起聊小学的某个老师,某个同学去哪儿了,外区的人根本没法插口,听着感觉很郁闷。我在潞河期间,跟我关系好的,好几个人都是外区的。外区的人,相对于本土的人,似乎也隐隐形成了一个隐形的帮派。这并不是要斗谁,只是为了自保。毕竟人家才是地头蛇。

帮派之间的斗争,我一个外区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只知道几次比较大的冲突:其中一次是高三的时候(注意时间),一个玉桥小学的和一个太平桥小学的女生同时爱上了一个男生,两个人互为情敌,互相拉帮结派,孤立对方。矛盾激烈到某次数学课之前,两个人对站着,指着对方骂。其中一个女生最后给骂得心脏病发作,直接送医院去了。

最后:这两个女生,一个去了联大,另一个去了海跑。

我跟一个高中同学在微信上聊。我问他你觉得划片儿派位咋样。他说,XSC如果考试,学生压力太大,扼杀童年,不好。但是划片儿派位其实剥夺了他们学习好的人进入好中学学习的机会,属于大锅饭,还不如考试。

他显然是还不知道城区的XSC。我跟他讲,城区的XSC之所以折磨人,之所以那么多人骂,是因为他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标准,和大家共同遵循的规则。这一点很关键。

比如中高考,再怎么骂,它还是有规矩的。谁分数高录取谁。北大再牛叉,他也不能不录分数高的A,把分数低的B录进去。当然它可以通过“自主招生”,把B也招进来。但是他没法拒绝A。也就是说,只要你的分数够高,比如你考到北京市的前100名(包括任何一个省的前100名),你无论如何,也能上清华北大。

但是XSC不是。

它完全没有一个固定的评判标准,甚至在考试之后,你不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分,分数线是多少,我还差多少。您总得给一个结论,讲讲我差在哪儿,给我一个努力的方向不是?

下面一段是我的个人经历,有点发牢骚,姑且看之。

我五年级开始上首师大附的坑班。一直蹲坑,每周六下午去上课。上课的地方在一个土坑里。(不知还有家长对那个地方有印象吗?)老爸开车载着我,翻过一个土坑,才能到那个上课的地方。

说是上课,实际上主要的内容是考试。而我是一个非常讨厌考试的人,尤其是讨厌考一堆我不会的题,好多奥数啊英语啊都不会,难受死了。我就非常不想去,可没办法想上首师大附不去六一(我其实主要目的是后者),就得去啊。记得某一次头疼还是肚子疼,特难受,还硬撑着坐着车去上课。印象中好像是1点半上课,那时候我爱看《百家讲坛》,可为了上这个课,就每次《百家讲坛》都只能看个一半儿。

唯一值得欣慰一点的事情是在那个班,坐我旁边的是一个漂亮姑娘。我每次考完就跟她聊。考试的时候也没少朝人家那儿斜眼儿。大概这姑娘是我去上这个坑班的唯一动力吧?后来这姑娘和我一样,也没考上首师大,去了一普通中学,高中上了铁二,现在北化工。

现在还记得去首师大附的最后一次考试,是一张数学卷子。题目我基本都会做,至少写上了答数。只有一道填空题不会写,题号大概是16还是15,我当时想了5分钟想不出,就果断空了过去,写后面的题目。到最后我也没想出来这题目。

然后是面试,两个老师,一个戴着眼镜的女老师。问我,在班里担任什么职务,是不是市级三好学生,区级三好学生。我疏于事务,又不会讨老师喜欢,所以既不是班干部也不是三好学生,那老师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我后来回想,大概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首师大附才不录我吧?然后他们就微笑着让我回去了。

回去以后我等啊等,就是等不来首师附的MD。我就想:我不是三好学生,难道我就是三差学生吗?首师附啊首师附,你到底为神马不要我啊?好在十一发慈悲,我没上坑班,就去随便考了个试,就把我给收了。后来分班考试,我还进了实验班。当时也不知道十一有多牛,小孩儿简单的想法就是:总算可以不用上六一鸟!

这事儿我怨念很深,毕竟努力了两年啊。后来看到首师附不如十一了,我就说:首师附的失败,是因为学校的选人策略就出现了偏差。经营理念就不对,销售再怎么努力也没用啊。光挑班干部和三好学生,是没有前途的,哈哈!

另外补充一个:我小学同学,班长,市三好,进了首师附,六年一贯制,后来去了北语。

最后聊一个话题:教育资源均衡。

这个话题一直很火。很多人都在嚷嚷,要让教育资源均衡,教育资源均衡!包括JW也在说这个。其实就我个人来讲:这个在现在的条件下,很难实现的。

恕我直言,学校和学校相比,有的学校先天就有不足。比如十一地方那么大一块,六一中学就那一扣扣地方。像我这种性格的人,很喜欢到处逛荡,学校的大小对我来说就很重要。有人说了,我把六一也扩大不行吗?跟您说还真不成。六一附近都是居民区,您总不能把居民楼都扒了改成学校吧?有的建在市区里的学校,连标准的体育场都没有。更不要和潞河这种有协和湖、德辰山的花园式学校相比了。

因此,六一再怎么发展,也不可能达到十一和潞河的水平。

再者,教师资源也很难均衡。说实在的,各学校老师的收入差距很大:据我了解,十一的老师月入很多都是五位数。潞河高中的老师很多也是五位数的收入。而普通校呢?大概四五千的月入吧。潞河从外地挖来的老师,月入16000,普通校老师月薪4000,人干一个月顶你四个月。你乐意吗?(工资这事儿比较敏感,没有具体指某个老师的意思,纯为了说明重点中学老师和普通中学老师收入差距巨大)潞河的老师我听说只要北师大和华师大的,首师大的?人连简历都不收。

有教育口儿的朋友跟我讲过,名校和普通校,很大一个差距在于老师的心气儿和工作认真程度。普通校的老师大多心气儿不高,心里有混日子的想法,工作敷衍潦草。而名校的老师,至少在教学上,表现得还是认真的。她说:“名校的学生之所以可以学的很轻松成绩还好,老师对于考题的研究钻研,起了很大的作用。某种程度上,老师钻研考题考点,是在帮助孩子用功。”

本人深以为然。

还有一个是投资问题。RDF校长刘姥姥在某次会议上说RDF有13种外语课,立刻激起了农村学校校长的愤怒:我们连英语课老师都不够!这说明学校之间的贫富差距已经大到了阶级矛盾的程度,在这样发展下去,只会更严重。

重点中学本来在吸金能力上就超出普通中学。看坛子里说,不是要30W才能进市重点吗?50W才能进RDF吗?再加上坑班等等吸金工具,重点中学本来就富得流油。不信您去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参观参观。我提示一个:十一的卫生间是瓷砖铺地,有免费的卫生纸,洗手液,有的卫生间还会洒香水,定时有人打扫。每个卫生间都有挡板儿。某普通中学的卫生间,没挡板儿,就是蹲坑。没卫生纸,洗手液,臭烘烘的半天没人打扫。

而JW还在资金上更多地倾向于重点中学,这让重点中学“朱门酒肉臭”,而普通中学“路有冻死骨”。个人认为:在初中这样的义务教育阶段,这种做法是非常值得谴责的。

每一个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都有平等地受教育的权利。可现在来说,那些进入名初中的孩子,享受的资源却远远多于普通中学。这就是一种不公平。

我不反对建设世界一流学校。高中大学不是义务教育阶段,好的学校条件好设施好,差的学校设施差完全可以理解。但义务教育阶段,如果你实行派位,首先就要对各学校的投入一致。让每个孩子享受到的资源是一致的,家长们才会乐于接受派位,否则,凭什么强迫家长一定要接受派位?

所以私以为,假使要在全市推行派位。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把重点中学的初中校关掉。大家都是普通初中,每年的投入都差不多,派位起来,才算是公平。很多重点中学在先天上优势太多,几乎没有办法抹平这样的差距。能做的只有在义务教育阶段,关掉这样的学校。退一步说,也要彻底分离重点中学的初中校和高中校。像八中一样,初中校和高中校在两个不同的校区,初中是初中,高中是高中。参与派位的学校,就要保证都在一个水平线上。

其次,小学、初中教师,应有统一的工资标准,不宜差距过大。

再者,最好采用一个小学对应一个初中的升学方式。即划片儿,简单易懂,没法弄猫腻。电脑派位这事儿,猫腻太多。

在这三件事办到之前,推行派位,个人认为是时机不成熟的,也是得不到家长们认可的。

如果不派位,就要把XSC规范化,有一个大家认可的规则和标准,不能乱来。统一考试也好,各学校组织考试也好,都必须执行一样的标准。像我当年那样,落榜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考上的也不知道优秀在哪里。只会让人更加不信服。

总之,现在这样既费钱,又辛苦,还糊涂的XSC方式,实在无法让人满意。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