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小升初已经悄悄来临,这个五升六的暑假家长们是不是已经给孩子布置了很多暑假作业与学习计划呢?不过该放松的时候,千万别抓太紧,警惕适得其反!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北京高考状元们的学习心得,希望给小升初家长们一些启迪。【推荐>>>北京高考状元的生活只有学习与刷题吗?】
【“港大面试更看重的是你的真诚”】
分享人:丰台区文科状元——马德隆
听了以上大家的经验,我觉得我要是高二来听,可能高考还会再高个十分,我的分数不算特别高,和两位理科女学霸比,还是有差距的。他们关于学习方法分享很多了,我想分享下其他的因素,那些在大家注意不到的地方,正在潜移默化影响你的因素。
心态,老生常谈的两个字。高一、高二家长可能理解得还不深刻,但到高三时,你会发觉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经历感触是,很难有人常胜到高三,在那个时候有些人崛起,也会有些人黯淡了。这时候是对你的心态最大的考验,能不能很好地看待别人的进步,和你自己的波动。心态是内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的话,内因才是最大的根据。
自己的心结需要自我打开。到高三你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和朋友闹掰了,再比如有在你后面的同学最后阶段奋发,对你追穷不舍,在你前面的同学又把你远远甩开,这时候你可能感觉自己要被抛弃了;或者你已经非常努力了,但是当你看到模考成绩时,你觉得可能自己不适合高考,怀疑自己天资是不是有问题,你可能想要放弃。
如果高考心理有问题,你需要更强大的心理因素来帮你解决,你可能需要引入一个比高考还要强大的东西来解决。我记得军委副主席范长龙访美时提到,“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其实,你要想想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你生下来是为高考而活吗?显然不是。你的终极梦想是什么?无论你的梦想是什么,高考和它一比,是非常渺小的。旅途还很远,高考只不过是一个必须经历的环节,当你跨过去,会遇到更完满的环节。当你发现它是很小的环节,你会发觉你的努力是很轻松的。
还有一个我想强调的是,要处理好同窗关系。别人会有一时的进步,你也有自己的进步。高考是一个大战场,这个战场甚至不在你的学校,在你的区县,在全市。而你唯一的伙伴,和你并肩的,只有你的同班同学,他们都是你的战友。
当然还有一点是,要多拓宽你的视野,多参加活动。我们学校高一有个京外社会实践,当时我们去安徽绩溪县,非常小的一个县城,他们那最大的建筑就是一个两层高的酒店。当时我们在那和绩溪中学的同学有交流。和这些学生交流完,你就会觉得自己的努力真的没什么,他们真的可以熬夜到两三点,一个月回一次家,很辛苦。不夸张地讲,当你明白整个中国大地有700多万学生和你一起努力,你有什么借口不努力。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些港大的面试经验。我报考香港大学,有些想玩一玩的心态。港大全英面试,一个教授先和大家有些交流,以调整下大家的心态。建议你可以多和教授交流,留个好印象。面试是一组同学进去,8个人一组,2个教授面试,一位是外国教授,一位是香港女士。8个人无领导小组讨论,那2个面试官全程不参与。先是自我介绍,我当时是前一天晚上临时写的介绍词,本来也没多大信心,但效果还是不错,大家不要去轻信校外机构花钱给你写介绍词,我是自己写的,可以给两个教授展示最真实的自己,我觉得这个更重要。我就展示下自己是北京的注册志愿者、然后给打工子弟小学捐过书,还有做过义工等等的经历,这些是香港大学比较看重的。
接下来的环节是小组讨论,我们当时的题目是“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应不应该创新管理方式”,这个环节有个我想分享的经验是,它是全英提问,如果你没听懂问题,可以立刻问旁边的同学。在没听懂的情况下,就先“发炮”是很吃亏的。当时也有人没听清就开始说,就偏离了主题。说实话,我口语在8个人里是倒数的,但还是很幸运,港大给了我第二次面试的机会。
第二次面试,一个教授就和我聊父母的工作,问我对专业的考虑,以及未来有什么顾虑。我就说了一点,去香港会不会受歧视(不用把这些教授想得很高大,就是很自然表现自己的过程)最后他问我还有什么分享,因为我比较爱民族唱法,说了民歌。那个教授把民族和原生态唱法搞混了,他又讲到呼麦。正好我也了解原生态,就和他开始谈论呼麦。
最后他们和我说,我可以去港大读经济学学士,提供给我十多万奖学金。但遗憾的是,我最后还是去了北大。不过港大的这场面试,我想分享的经验是:要真实,不要编词,不要让人给你写什么很花哨的介绍词。香港人很注重真实,更看重你的视野和你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