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调查:高额择校费让家长抓狂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小升初调查:高额择校费让家长抓狂

2011-06-10 11:13:59     标签:小升初资讯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难以根本遏制“小升初”的择校现象。没有公开的“小升初”的统一考试,地下择校现象便愈演愈烈,学校、家长、培训机构甚至教师,都成了这场博弈的主角,亦成为推动这场择校风潮的中坚力量。而在此“洪流”中,“重点中学”、“高额择校费”已经成为家长的一块心病。

“择校”、“择校费”、“捐资助学”……对于孩子已经上学或准备上学的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应该都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字眼。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小升初”的时节,和往年一样,它又早早地引发了新一轮的家长和学生的关注、迷茫甚至恐慌。就像有人说的那样:考硕士比考博士难,中考比高考难,小升初最难!

为什么小升初最难?从本月开始一直持续到七八月开学前,还有不少家长在为孩子“在哪儿读书、怎么去读”而抓狂。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考精力、考财力、考毅力

如今,在许多地区,“小升初”俨然成为一个竞争激烈的竞技场,西安也不例外。尽管现在小升初早已告别“统考时代”,但学生、家长们还要面临竞争更加残酷的“考试”。不仅仅小学生们备战得苦不堪言,它更同时考验着家长的权力、财力、脑力和精力。

面对各家几乎清一色的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意见一致地认为,只要上了省重点中学,无疑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省重点的高中,那么重点大学也就指日可待了,所以才义无反顾地朝着这条“重点”的道路一路狂奔。没人敢拿自家的孩子做实验田,唯恐落后于他人,你走他走我也走,于是托门子找关系、买“学区房”、为孩子报读各种培训班、找家教辅导……有门路的家长长袖善舞,孩子可能省点力气;没有门路的家长则拉着孩子在考证、培训的路上,辛酸不已。

王女士的孩子今年上小学六年级,她早早地就开始筹划孩子在哪里上中学的事儿,因为孩子品学兼优,王女士的这条择校路走得还不算辛苦。她告诉记者:“我孩子是成绩拔尖的学生,因为他的班主任和重点中学的领导之间有私下的联络,所以他们班好几个学习好的学生也是这样介绍过去的。到时候直接参加重点中学的考试,然后交一定的择校费就可以进去的。我的孩子是这样(择校)的。”

这是针对于优秀生源,在升学指标和名牌的盛名下,各大学校也开展着招生大战。据了解,西安市共有63所重点中学,其中,省级重点中学31所,市级重点中学32所。而其中西安高新一中、西工大附中、陕师大附中、交大附中、西铁一中被公认为其中最顶尖的五大名校。围绕着这五大名校,各种各样的招生大战常年不衰,其中最常用的是被各界所痛斥的“奥数班”。

“奥数”是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简称,因为是竞赛数学,涉及到许多实际应用的问题,如计数、图论、逻辑、抽屉原理等。解决这类问题,一般都需要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意义进行分析、归纳,把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然后用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

本来是少数数学天才才能掌握的知识,却被用作当下各种各样的升学择校的重要渠道,于是乎各种各样的奥数、奥语、英语等补习班应运而生。私下里各大名校也与这些补习班达成某种利益协议,一边是以补习辅导为名为各大名校吸引优秀生源,一边为各大名校收取高昂的择校费开辟方便之门。由此产生了一条畸型的利益链条,而各个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则“心甘情愿”地被加入这个利益链。在目前全民奥数的背景下,西安也不能幸免,奥数考试目前已经成为“小升初”的一个重要的角色。

李先生的孩子成绩不是很好,所以参加了很多外面的奥数补习班,为什么要参加这种补习班,李先生这样解释:“这种补习班通常会与一些重点中学合作,最后会出题考试,然后通过这种方式招收学生,再交不少的择校费,才能上到这所重点中学。如果你的孩子成绩差点,交的择校费会更高。我当时去看那张单子,2万元到8万元不等,可能也跟考试成绩有关吧。太差的学生就是交钱,重点中学也不收的。”

“条子”可能不硬、学区房不一定靠谱,大多数家长还是笃信,小升初最关键的是“硬实力”。春蕾杯、迎春杯、英语口语、奥数、奥语,甚至比较冷门的围棋、象棋等特长,考验着孩子的实力,也考验着家长信息的准确度。不少家长们通过教育论坛、QQ群、见面交流,分享着培训、考试、“占坑”等种种信息。困难重重的一道道关卡,让“小升初”的家长、孩子们苦不堪言,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在负重前行的路上,他们不由地质疑起“虚假的减负”。

为什么要择校?

择校的因素和需求有很多,有些家长是因为想追求一个好初中,将来孩子上重点高中的可能性会更大。有的家长择校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不让自己和孩子在同事或周围人面前“掉价”。有的家长择校是从孩子个性特长出发,让孩子接受更适合孩子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而基于后者的想法的人只占择校人群中很少部分。

从客观上说,择校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优质教育资源或热点初中数量匮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

1997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同年颁布的《国家教委关于规范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若干原则意见》规定,“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地(市)政府严格审批,只允许少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含初中部)在近期内招收‘择校生’。这些学校仍为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的收入为国家所有。”

在该文件中,原国家教委就在《关于规范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若干原则意见》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快慢班,除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教改试(实)验班外,一般不设立试(实)验班。

那么按照国家义务教育政策,“小升初”应该是就近上学,不存在什么竞争压力。而现状是西安乃至全国的择校愈演愈烈,而且行情看涨。家长为什么想尽办法择校呢?这和学校的排名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全市的重点初中有排名,各区的初中也有排名,家长们于是就往排名靠前的重点学校去挤。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一方面教育部门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均衡发展,让孩子们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但另一方面学校又被分成了三六九等。正因为有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排名进而对学校排名,才导致学校未能真正均衡发展。在这种状况下,有的学校越来越好,有的学校越来越差,因而择校风愈演愈烈。

如此引发的教育资源不均,成为了引发疯狂择校的根源。西安某小学于校长告诉记者:“普通中学声望不高,导致学生资源良莠不齐,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学校软环境和硬环境迟迟上不去,从而恶性循环,普通中学的教育资源就越来越比不上重点中学。家长看到这一面,既然家里又有这个条件择校,择校就必然会产生甚至愈演愈烈。其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这一问题已经是多年来留下的诟病,政府迟迟拿不出一针见血的方案,家长也会逐渐不信任政府,宁愿冒风险去自己解决,择校问题就成了社会普遍问题。”

既然有了择校的途径,自然就有择校的行为产生。国家越是不允许,背地里越是滋生更复杂、更多的择校问题,学校、家长、培训机构甚至教师,都成了这场博弈的主角,亦成为推动这场择校风潮的中坚力量。而在此“洪流”中,家长、学校与各培训机构竟是出奇地一致,真个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对此,西安某重点中学班主任张老师也有自己的见解。“据我了解的择校,在西安普遍呈两种情况。一种是重点中学到小学去找班主任,让他来介绍‘有实力’的学生,招收以后可以拿回扣。第二种方式是参加补习班进行非正式招生。这些途径现在学生家长普遍也都是知道的。这里面的‘油水’太大,也导致重点中学自己想要进行招生,他们把优秀学生都找了一部分了,剩下的再通过收费进来,对于学校都是自愿这么做的。所以政府不管出台什么政策,学校只要愿意招生,家长肯定蜂拥而至,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择校问题才会年年被提出来。”

既然学校有排名,家长必然会去择校,教育部所谓的就近入学也就成为了一纸空谈。虽然明令禁止,但这样的机制却仍然在各种名号的掩饰之下激烈地运转着。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和家长们不为“小升初”担忧,以现在的情况看来,是一个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

扭曲的成长道路

“我真苦/俺是一个兵/一个了不起的兵……我一天能上三四次战场……妈妈是侦察员/天天跑东跑西打听消息……现在的小升初啊!真是比战场还战场/最苦的可不是老师、家长/而是我们/一群快要枯掉的花朵……”这是一位六年级小学生的原创诗《我真苦!》,它在准备小升初的学生中间悄然流行。

的确如此,在幼小衔接、小升初、中考、高考这一系列的升学过程中,“小升初”孩子们面临的压力是最大的。有调查显示,为了“小升初”,在西安市的学生中,有三成小学生每周要在校外“加码”8小时以上;四成左右的学生一周要读2个以上的兴趣班或补习班;74%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进一、二类等名校或者是分到一个好的班。

除此以外,在这一系列的升学过程中,小升初可能是其中唯一带有面试环节的。小升初面试要考核孩子包括语数外成绩、心理素质、情商指数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尚显稚嫩的小学毕业生,孩子要克服面对提问心理紧张、心跳加速、大脑空白、思维混乱、条理不清、辞不达意、语言缺乏感染号召力等问题。

而除了择校费一次交纳外,高昂的培训费用与培读精力花费也让一般家庭不堪重负。据某大型培训机构负责人刘强介绍,目前西安市场上针对小升初的各类培训机构多达30—50家,规模最大的可达到2000人次,全年培训人群达到20万人次,每堂课收费30-200元不等,其产业链每年保守估计可达3-5亿元,其中绝大部分被各大名校和各类培训机构瓜分。一类学校正常的择校费用在3万元左右,二类学校也需要2万元左右。而真正能进入顶尖五大名校的学生每年也不会超过5000人,每一百人里不超过5人。

据了解,名校入学考试,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入学考试,一般是上年11月份到次年3月份左右;第二个阶段是分班考试,次年6月份至8月份开学前夕。在五大名校头一轮选取完了之后,才轮到西安中学(爱知中学)、八十九中(汇知中学)、八十三中(行知中学)、黄河中学(子校)、西光中学(子校)、西北大学附中、二十六中、市一中(益新中学)、七十中(初中部)、庆安中学(子校)、远东一中(子校)、曲江一中、八十五中、西电附中、航天中学、长安一中等好点的二类学校。

为了积极备战,各位家长早的从三年级开始,最晚的也从五年级开始,带领孩子利用寒暑假、周末,奋战在各个补习班上。到冲刺阶段,最少都报有两个以上的补习班,为的是多有一些考试的机会。每个周末、假期,随处都可见到匆忙奔波于各个补习点上忙碌的家长与孩子们。孩子们整天被湮埋在不同的真卷、各式各样的模拟考题中不能自拔,幼小稚嫩的心灵却要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因为小升初,小学生已经成为学生群体中“最累”的人群。

在择校竞争下,更是催生了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面对种种怪现象,让家长们无限缅怀早已废弃的“统考时代”。因为是统考,是分区划片定重点以求教育资源的基本平衡,大家参加统考,按分录取派位,没有特别的不服气,一如现在的中考、高考,至少觉得有一个基本公平,也有一个竞争机会。然而,在减负和素质教育旗帜下取消统考的小升初,却成了各种培训机构赖以滋生的土壤,成为腐败的温床。小升初所要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时时处处磨练着孩子和家长的坚强神经。

前述张老师就认为:“我觉得将择校问题透明化更好。既然解决择校问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发展教育均衡事业也需要长期的培养。不如将择校放在台面上说,大家都能看到也就能理解。好学生去考取好学校也是老师、家长乐于看到的。这样就算是择校费也能统一化。你不叫学生择校,学生的家长也会暗自去操作。规范化择校,我认为还是可以提出来用的。”这也代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声。

教育专家呼吁,素质教育希望培养出快乐成长、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孩子,然而,只要“素质”能被量化测评,强大的应试培训就能批量生产,如流水线作业培训出素质高的孩子,从而满足应试教育的期待。在每年的全国及各省的“两会”上,奥数、择校问题都成为各界群众反映的焦点,而在此期间,各教育主管单位也不遗余力地严查各类奥数班。而解决“小升初”这道难题,让这群快要枯掉的花朵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让父母家长们从沉重的身心负担中解放出来,着实考验着政府及各级教育者的智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