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神马”、“沙发”、“886”……,面对一组组时尚的网络语言,与家长们颇显“OUT”的情况相比,孩子们不仅对此耳熟能详,天天都在使用,很多孩子甚至已经把它们应用在了作文中。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语言,家长褒贬不一,针对愈发走俏的网络语言,教育人士建议中小学生在书面表达时谨慎使用。
■中学生流行网络语言
网络用语,其实就是用某些字母和数字、符号来表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随着网络的普及,这些原本在键盘输入过程中产生的错字、别字、谐音也逐渐成为一项专门的用语。除了“神马都是浮云”中的“神马”外,“杯具”、“洗具”、“大虾”、“886”等等词语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用途。
小苏(化名),省会某中学初二学生,他就十分喜欢使用网络语言。她告诉记者,她不仅是每天,可能每次和同学交流时都会在不经意间使用这些网络语言,一来,大家相互之间都能听得懂,二来,如果别人都在用而你自己不用的话就会显得格格不入。据小苏介绍,除了交流用语外,很多同学在写作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使用网络语言,“我觉得没什么不好的,能够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就行,你没看‘给力’都用在报纸上啦。”
对于学生们使用的网络语言,家长们普遍显得“OUT”(落伍)了。记者走访了部分家长后发现,40岁以下的家长中有人对网络语言略知一二,40岁特别是45岁以上的家长大都对此一窍不通。对于网络语言的看法,家长们普遍认为不值得提倡,尤其是不应该在作文等形式的写作过程中出现。但也有少数家长认为,网络语言中不乏一些精炼的“时代产物”,例如“给力”、“浮云”等词语既然能够在报纸上出现,孩子们使用的话也当无可厚非。
■教育人士:写作慎用
针对普遍使用的网络语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表示,网络语言因实时聊天、及时互动的需求而产生,强调的是及时性、互动性和简洁性,往往呈现简约、快捷、诙谐幽默等特点,但相对浅显,缺乏系统和雕琢。由于网络语言的核心特点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快速口语”,很多情况下既不注重语法,对遣词造句也缺乏精心考虑,一味地追求简便、快捷。中小学生正处于语言文字的学习阶段,语言规范知识和应用能力尚不稳固,辨别能力差,如果平时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随意省略、随意用错别字等,难免会对正确、规范的语言学习和使用造成影响,并养成不良的语言习惯,影响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发展和提高。
石家庄市裕华区教育局中学教研室主任李敬肖认为,网络语言有其产生、使用的社会背景,中小学生普遍使用网络语言,老师们不应提倡,也不必打压,最好积极引导学生们规范使用自己的语言,特别是在书面用语中尽量避免网络语言。
■中高考:网络用语有可能影响成绩
据了解,目前的中、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中,对于网络语言的使用都没有明确的要求,中、高考阅卷标准中同样对此没有强调。但老师们认为考生在中、高考过程中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避免使用网络语言。
石家庄一中的裴芳老师表示,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都要求学生准确地进行表达,而网络语言多是一些比较新潮的词语,很多词句不仅在定义上不够明确、含义模棱两可,有些词句明显就是谐音字、错别字,考生如果没有彻底明白该词的含义,或者与阅卷老师在该词理解上存在出入的话,很自然就无法得分。作文环节同样如此,如果考生确实能够把握一个词语的含义、用法,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可一旦使用偏差,反而适得其反。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初中部的王雅莉老师认为,对于网络语言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中相当一部分词语可以更加准确地概括当下一个时期的某些新生事物,所以,她觉得日常生活中对于网络语言的态度应该是不提倡不杜绝,但中考语文考查的就是学生们掌握、使用汉语语言的能力,考生们还是应该慎用网络语言,避免不必要的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