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义务教育法实施第一天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聚焦新义务教育法实施第一天

2008-04-18 09:44:49     标签:小升初资讯

9月1日是新义务教育法实施的第一天。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更注重平衡教育资源的配置、明确政府对实施义务教育担负首要责任……新的义务教育法,给亿万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新华视点”记者在新学年开学第一天进行了采访,体验着与教育公平这一热点话题相关的喜与忧。

“重点校”“重点班”“名亡实存”

董女士的孩子是天津市实施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就近入学”的受益者,因其户口所在地恰恰有“好学校”,入学不但不用花钱,又省去了不少麻烦。今天一大早,她满意地带着孩子去报到了。

但同是一项政策,有的家长却很不“领情”。在天津某政府部门工作的李女士说:“我家附近的那所学校因为招不到学生都快撤消了,现在却要求我们就近入学,上这样的学校,孩子怎么能受到好教育?小学阶段就比别的孩子起点低,将来何谈竞争?”

记者在天津采访时还了解到,许多家长因为户口所在的地区没有好学校,早已偷偷迁了户口,有的甚至不惜花几十万元在“好学校”附近买了房。

针对新义务教育法不得分“重点校”和“重点班”的规定,北京市教委不久前表示,将采取措施整顿实验班、重点班等,其中包括外语班和小升初提前考试班。“今后,北京市中小学不得再有重点校和非重点校、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之分”。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北京市的某些著名中学,仍然保留了以往按照成绩对新入学的初中生进行分班的惯例,实际上还存在着“实验班”“重点班”。

山东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王忠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重点学校的优势地位已经形成,教育差距客观存在,要想取消重点与非重点的差别并非一日之功。

他说:“教育均衡并不是削峰填谷,而是要把教育资源包括优秀师资更多地向薄弱学校倾斜,以保证每个儿童都能享受平等的教育。”

农村学校仍为10元课桌修理费“犯难”

新义务教育法明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缩小现实存在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问题。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中心校校长李风教说:“农村教育经费保障问题如果能够得到落实,改善农村教育就有希望了。”

但河南省舞阳县姜店乡中心小学校长王书娟却给记者粗略地算了一笔账:该校有180多名学生,其中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学生70人,一个学期学杂费加公用经费总共1000元左右,水电费一个月就要支出100多元,剩下的钱买扫帚、粉笔、墨水都得精打细算。

“学校的体育器材不够用也没钱买,仅有的一个篮球架坏了,换个新的要200多元,学校一直拿不出这笔钱。”王书娟说,“这两天学校请了一个木匠修理全校的课桌椅,为10元工钱,老师们还在讨价还价。”

经费问题同样困扰着山东省巨野县农村的某所小学。朱校长告诉记者,去年上级拨给“两免一补”资金一共才1600多元,只有14个孩子得到补助,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生得不到补助。“今年‘两免一补’资金还没有到位。”朱校长说。

记者在辽宁采访时也了解到,一些农村学生无法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主要原因在于市、县经费分担比例不合理。

据了解,除大连外,辽宁省免除的学杂费中,省财政承担60%,并要求各市按地方资金需求和财力状况确定补助比例。但在实际执行中,部分市只承担很少一部分,而将大部分补助资金交由县级政府承担。比如,丹东市、县分担比例为1:3.8;阜新、葫芦岛两市市级财政承担比例不足30%,其中70%交由县级政府负担。在县级财力困难的情况下,这样的分担比例很容易导致部分县级政府不能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

曾参与新义务教育法制定工作的河南省教育学院副教授王洪成说,义务教育的重点在农村,而经费保障则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新法明确将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但农村教育投入仍需要完善的机制来保障,更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加强监督,否则就是一句空话。”王洪成说。

农村师资匮乏已成校长“心病”

2001年以来,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有约200名初中老师、150名小学老师,离开农村教师队伍流向县城学校。这种状况在新义务教育法出台后,仍然没有得到改观。

“新义务教育法特别强调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但由于福利待遇、生活质量等问题,许多人宁肯到县城做一个普通老师,也不愿意在农村做校长。”县教育局局长傅立跃说,“农村好教师被大量挖走,留下的教师教学能力又较弱,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不容小视。”

河南省安阳县磊口乡的师资队伍则属于另外一种情况。这个乡一共119名中小学教师,其中69名是由原民办教师转正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

面对这一情况,磊口乡中心校校长高保军非常困惑:“新义务教育法提出要开展素质教育,但我们能教英语、音乐、美术的教师几乎没有,素质教育怎么开展?”

按照规定,小学三年级以上应开英语课,但目前这个学校有的教师自己都没学过英语。今年暑假,高保军请几个初中教师给这些小学教师培训,但“效果很不理想”。

按照新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特殊教育教师、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补助津贴。

“这个规定很好,但在我们这个地方不知何时才能兑现。”高保军说。

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喜中有忧”

李艳一大早就背着书包来到山东省济南市汇波小学,这是一所专门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定点学校。这位来自菏泽农村的女孩说:“老家的学校可没有这么好。”

李艳的妈妈告诉记者,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来济南打工,还没办理暂住证、没签用工合同,按说不符合入学条件,但学校还是先让孩子入了学。“更想不到的是,孩子在这里上学,不用多拿一分钱。”

目前,济南有19所类似的定点学校,符合条件的外来工子女入学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9月1日,记者在杭州、乌鲁木齐、西宁、沈阳、郑州等地采访时了解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问题,得到了当地政府不同程度的重视,这一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河南小姑娘张妮告诉记者,在北京打工的父亲听说海淀区的打工子弟都可以到公立学校上学,教学质量、教学环境都比老家好,所以特地把她从河南转学过来。在北京市海淀区北坞小学,像张妮这样刚从老家转到北京公立学校来上学的共有20名。

北京市教委表示,北京市财政今年计划拿出8000万元来解决这个问题,主管部门正想办法引导被取缔学校的孩子到公办学校或获得办学资格的民办学校就读。

对于用这种方式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线联平不无担忧。他说,由于外来人口的流动性难以掌握,“一味开放公办校的办学资源,没有相应限制,可能会对城市的接纳能力、生存环境造成影响。”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