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新华纵横
“小升初”择校“高烧难退”,家长孩子都很累(我想很多家长跟我想法是一样的,都是努力要把孩子送到一个最好的学校,在能力范围之内最好的学校);
破解择校乱象减轻学生负担,还需教育部门动真格(义务教育均衡绝对不可能是削峰填谷,而应该是让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提高)。
敬请收看本期节目——《“小升初”择校热的背后》。
【主持人】最近一段时间,对于许多地方的小学毕业生及家长来说,是最煎熬、最忙碌的一段时间。那些十几岁的孩子拿着制作精美的简历,在家长们的陪同下,奔走于不同的学校之间,参加着名目繁多的小升初考试、面试,在不同的舞台上,这些小小孩童展示着从幼儿园开始练就的奥数、英语、琴棋书画等十八般武艺,所有这一切仅仅是为了叩开一所自己心仪中学的大门。
【解说】文澜中学是杭州市最好的国有民办中学之一,5月7日是这所学校小升初报名的日子,一大早,许多学生和家长就来到这里等候报名。为了让孩子得到学校的认可,家长们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各种各样制作精美的简历,还有成册的奖状比比皆是。镜头前的这个孩子,证书、奖状还有奖牌,拿来了整整一盒子。
【同期】家长:
这个是三年级以后的,四年级以后的。
【解说】像这样拿着一堆奖状来报名的,不在少数。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表示,今年的竞争更加激烈,所以在报名环节,学校就婉拒了部分家长。
【同期】孩子的家长: 我们儿子是这样的,全面还是不错的,但是数学没在外面培训过。他们就说我们(孩子)的成绩不好,不让我们报。
【解说】和杭州一样,北京的小升初竞争也非常激烈。在北京读小学六年级的洋洋和她妈妈,这两天很焦虑,因为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可还没有定下来上哪所中学。
【同期】北京小学六年级学生洋洋:
挺有压力的,可能一至五年级的时候,晚上睡觉之前还是特别轻松地聊聊天,可能有时候还玩玩。现在都是说今天作业哪道题怎么样啊。
【同期】学生家长郑涛:
前几天有两天晚上我就莫名其妙睡不着觉,不是因为工作,也不是因为家里面一些琐碎的事,实际上就是为她这个小升初,因为我身边很多朋友或者同事,给我打电话,我们家孩子被哪个哪个学校录取了,我心就凉了一截。然后哪个家长说,我们家孩子已经被什么什么(学校)点招了,然后我又心里凉一截,(我们)到现在还没有信儿呢。
【解说】洋洋的妈妈郑涛,是一名大学老师,一直对女儿的学习很重视。她觉得女儿学校的对口直升中学都不太好,所以在洋洋刚刚升入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有计划地为女儿几年后的小升初做规划了。
【同期】学生家长郑涛:
如果把孩子送到一个相对来说不是很好的(初中)学校,那么无论是从师资水平,还是从她身边这些同学的这个层次啊、他的这个修养啊,我都怕孩子会受一定(不好)的影响。会影响到她未来到了高中、她的做人、她的追求学业的那种精神,一定会受到影响的。所以为了这个,我想很多家长跟我想法是一样的,都是努力要把孩子送到一个最好的学校,在能力范围之内最好的学校。
【解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从三年级开始,9岁的洋洋就开始了她的补习生涯,由于平时住校,本该休息的周六周日成了洋洋最繁忙的日子,因为她不但要参加各种名目的培训班,还要完成学校留下的作业。
【同期】学生家长郑涛:
基本上这种课都是在周六或者周日进行。所以至少要占到一个周末的半天,甚至有时候还会占一天的时间。
【同期】北京小学六年级学生洋洋:
记者:那平时上补习班累不累?
洋洋:也累。但是就是说这3年也就都是这么累着过来的话,也就习惯了。
【解说】和洋洋相比,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的毛毛就很幸运,因为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小升初面谈中,他拿到了民办立达中学的录取通知。这所初中在黄浦区乃至整个上海都颇有声望,近年来这所学校的学生进入重点高中的升学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同期】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学生毛毛:
立达是所好中学,进去的话人以群居,这样就越来越好。(人以群居,是谁教你的这个词?)这个我也不清楚,反正就是这样。(你怎么理解这个词?)就是好的跟好的在一起,差的跟差的在一起,越来越这样。
【同期】学生家长朱女士:
我们家长来说,总归希望小孩子能到一个比较好的学校,学习氛围啊、学习环境啊、包括师资啊都比较好的一个学校,毕竟现在各学校之间总是存在一个差异的,既然存在差异,对于我们作家长的来说,总归是希望向好的方向努力,那肯定要去择校。
【解说】和洋洋一样,为了能上一所好中学,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毛毛的双休日就排满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仅英语一科,毛毛就拥有了厚厚的一沓证书。为了展示儿子几年来的学习成绩,在参加学校面谈时,朱女士也特意准备了一本厚厚的“简历”。
【同期】学生家长朱女士:
有三、四十页吧,我是有一个证书就是一页纸。然后英语证书比较多,前面还有一个目录,这个英语有些什么证书,是哪一年,是什么样级别的,是市级的还是全国级的,有一张列表。
【解说】在同龄人中,类似洋洋和毛毛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这里是北京的一家民办辅导机构,辅导内容五花八门,有常见的数学、语文、英语,还有科技发明类的,不管是什么内容,前来听课的小学生都络绎不绝,而且很多人都是同时报好几科。
【同期】家长:
奥数人家都是从头上的。(奥数)得从三年级、二年级开始上。不然来不及了,我们那孩子从二年级就开始上了。现在就得赶紧抓了。
【同期】家长:
我的孩子基本上是奥数、英语我都学了。
【解说】而这种疯狂报班的背后,其最终目的却只有一个。
【同期】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学生毛毛:
就是想升初中的时候更有竞争力。
【同期】学生家长朱女士:
他们班级里好像是三分之一的孩子都会在外面读书的,因为有时候我也听小孩子回来说,班级里谁谁在外面学奥数,谁在参加一些什么英语啊。
【解说】其实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给小升初降温,各地教育部门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北京这几年,在“免试、就近入学”的基础上,也尝试了划片分配、电脑派位、推优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但这些措施好像并没有为高烧的择校现象降多少温。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同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为什么有的学校是有很多家长的去申请,要进这个学校打破头,而另外有些学校实际上是没人。就是你学校如果办学质量有很大的差距,办学条件也有很大的差距,(家长)当然要送孩子进更好的学校。
【解说】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在他看来,择校也许有一千个理由,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和“小升初”制度设计不合理造成的。
【同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因为好的学校它的师资力量更强,教师职称高,因为它获得的政府投入多,而差的学校获得的投入就少,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差的学校老师留不住,往好的学校走,最后它没有办法吸引学生。
【解说】熊丙奇说,一方面教育部门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均衡发展,让孩子们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但另一方面又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排名将学校分成三六九等。在这种状况下,有的学校越来越好,有的学校越来越差,因而择校之风愈演愈烈。
【同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要增加教育投入,因为我们知道学校之间有很大差距,有好的学校有薄弱的学校,那么义务教育均衡绝对不可能是削峰填谷,而应该是让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提高,这样的话满足老百姓的受教育的需求。
【同期】小学毕业生家长郑涛:
如果每个(初中)学校之间水平都差不多,师资水平都差不多的情况下,那我想家长一定会选择离家近的学校。
【主持人】由此看来,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是导致“小升初”择校热的根本原因,而日渐升温的择校热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变成了一纸空文。如何调整教育资源,尽早解决择校难题,创造一个“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的义务教育环境,既让所有的孩子能得到好的教育,又能让他们拥有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是我们共同的期待。好,感谢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