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毒品"红5"潜入江苏 危害大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新毒品"红5"潜入江苏 危害大

2010-07-14 16:14:27     标签:小升初资讯

■奇效“红5”

吃了它,能让吸毒者“high瘾”渐除,人慢慢平静下来。

■剧毒“红5”

当它与其它毒品一起吸食,会加剧副作用,对人的神经危害更大。

还记得当年那部电视剧《黑冰》吗?王志文饰演的郭小鹏,是一个高智商、高学历的大毒枭,他在实验室里深加工出若干吨自己研制出的新型冰毒。可如今,冰毒早已不鲜见了,一些“新新毒品”开始在江苏悄悄露面——

吃下“摇头丸”,畅快“high”起来。正在兴头上,有人打开红色锡纸包装,取出一粒服下,“high瘾”渐除,人慢慢平静下来——这种外包装印有菱形花瓣图案的神奇药丸,就是新型毒品“红5”。吸食者将其称作“镇静药”,作为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的解药,配合吸食,以为无害。对于吸毒者来说,“红5”岂不成了解药?记者展开了调查……

“红5”是性药?

可以让人飘飘然,但它是新新毒品,危害很大

据江苏省公安厅禁毒总队通报,从5月底到6月初,我省江阴、南京、扬州等地相继查获一种新型毒品“红5”。

5月21日凌晨,江阴警方璜塘治安卡口在对一辆山东牌照的白色轿车例行检查时,在工具箱内发现夹藏的15克冰毒及10余克颗粒状的不明小药丸。经过科学分析,确认这种小药丸,乃是一种新型毒品“红5”,是张某等人到上海旅游期间,从一女网友处购得的。这是江苏境内首次发现其影踪,当即发出预警。

“六一节”凌晨,南京警方白下特巡警大队巡逻至小火瓦巷和西方巷路口时,发现一辆黑色轿车停在路边,车上两名男子神色慌张,形迹可疑。民警立刻盘查,在一男子挎包内搜出约20颗红色包装片剂。面对询问,男子蒋某支支吾吾,称是“头痛药”。民警立即比对预警信息,确认“红5”无疑。蒋某见状,只好交代购买“红5”准备吸食的犯罪事实。

几天后,扬州仪征警方破获一起贩毒案件,抓获南京人杨某等三名嫌疑人,缴获毒品冰毒、海洛因若干,以及用红色锡纸真空包装的颗粒状不明小药丸28粒。审讯中,杨某竟然撒谎称,他所携带的小药丸,是自己长期吸食冰毒后,为提高性欲而购买的一种性药。但这没骗过民警的火眼金睛,经甄别,发现该药丸就是刚兴起的新型毒品“红5”。

据悉,台湾媒体曾有报道,一些吸食者喜欢将“红5”含在舌头下面,是因为这种药片会让人产生一种飘飘然的感觉,间接增强性欲。这样看起来,杨某称其为性药,也不全是说谎。

“红5”是解药?

与其它毒品一起吸食,对人的神经危害更大

又能增强性欲,又能让吸食了毒品的人平静下来——这神奇的“红5”,到底是什么“药”?

昨日,江苏警方严正指出,“红5”不是解药!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有关负责人强调,“红5”主要成分是硝甲西泮,属于精神类药品,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焦虑,失眠——也正因此,摇头族、拉K族等人看上“红5”,主要是为了缓解抵消翻涌的“high瘾”。

“当‘红5’与其它毒品一起吸食,会加剧副作用,对人的神经危害更大。”警方专家告诉记者,这也是为什么警方认定“红5”系新型毒品绝对严禁的主要原因,希望大家有所辨别,不要轻易尝试。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警方缴获的“红5”多数来源于广东珠海。从警方缴获的赃物看,“红5”的包装像极了塑封包装药片,10片1板。正面为红色,有一个菱形的花瓣图形,图形旁边写有“0285”的字样;反面为银色,印有和正面一样的图文。打开包装,“红5”就是一个个小药片,或淡黄色或杏黄色或淡绿色,一面印有“028”字样,另一面印有“5”字样——有这样的特征,才有了“红5”这个名字。

■新新毒品已经露头

相对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冰毒、K粉、摇头丸等被称作新型毒品,但实际上,就在新型毒品方兴未艾之际,一些新新毒品已经露头——

“摇脚丸”

据介绍,近期以来,一种叫做“一粒沙”(英文ELISA)的新毒品在台湾出现,成为摇头族的新欢。其最大特性是,毒性强过“摇头丸”和“K粉”4倍,服用后全身会从双脚开始随音乐狂抖不停,像电动机械人,因此称它为“摇脚丸”。

“六角”

在广东、安徽、黑龙江等地,最新出现的一种名为“六角”的毒品,据说也是药力极强。

警方介绍,它属于幻觉剂,多以片剂的外形存在,颜色有白色、黄色,部分刻有“SSS”、“-”和“小帆船”等图案。貌似神奇的是,服用后,它可以令视觉和听觉显著增强,性欲高涨,味觉和触觉感也有很大提升,思维更是特别清晰,但很不幸,过量吸食,或是将“六角”与酒精、摇头丸等药物并用,就极可能导致服用者痴呆,甚至死亡。

停用也会精神分裂

“新型毒品的一个共性之处,就是对人体中枢神经影响具有致病周期更短、突发性更强的特点,吸食者极易情绪失控,引发幻觉,自杀、暴力倾向明显。”昨日,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有关负责人表示,就是不涉及刑事案件,长期吸食新型毒品本身亦会导致吸食者精神失常、损害心脏、肾脏,严重点即是猝死。“82%的新型毒品滥用者,即使停用8至12年,仍有一些精神病症状,乃至精神分裂,一遇刺激便会发作。在此,郑重提醒各位市民,千万不要为寻求刺激去尝试,一旦沾染,后悔莫及。”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