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立于前人肩膀“接着讲”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如何立于前人肩膀“接着讲”

2010-08-11 13:39:15     标签:小升初资讯

9日上午,3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国际学者和400多位国内学者,齐聚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参加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的美学大会,是国际美学界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盛会。此次,大会首次来到中国,让不少国内学者兴奋不已。但学者们在私下交谈时,也有这样的声音传来:来自海外的国际学者,究竟如何看待我们的美学?中国的美学研究者,是否有可能创建属于中国特质的美学学派?

表面热闹却难掩尴尬

美学,作为一个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是在西方现代学术分野的思潮当中确定位置的。一般认为,20世纪之前的西方哲学所关注的重点,在于“真”、“善”、“美”。与“美”相对应的哲学分支,就是美学。

20世纪初,日本人将西人语汇中的“美学”翻译过来,并由此进入中国知识界的视野。以王国维等为代表的有深厚古学造诣、又兼具开阔眼界的学者,对此投入了热切的关注,并积极地加以引介。中国美学自此开始了一个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并在欧风美雨当中成长的过程……

与之相对应,此次来参会的西方学者,无论是上午的大会发言,还是下午的分组讨论,似乎更津津乐道于中国传统的哲学与美学思想。然而,西人对我国学人美学研究稍显隔膜的解读,使得表面上的热闹,并不能掩饰一定程度的尴尬——有的分组发言,甚至出现了西方学者与国内学者一时无法对话的场面。

“当代国际美学讨论的一些热点问题,比如艺术定义问题、自然美问题、审美与日常生活问题等,或多或少地带有‘见物不见人’的思维方式,而中国美学更多是从意义生成的角度来看待审美活动的。”一位学者说,中国美学关注的重点是“人”而不是“物”,是在人赋予物的意义的层面上讨论“美”,但西方学者对中国学术的不尽了解,使中外学者的同堂在一定程度上没有真正起到对话的作用。

构建中国美学学派是否可能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中国当代的美学研究者,理应有勇气构建属于中国特质的美学学派。“虽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中国的学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平这样告诉记者。

早在10多年前,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叶朗就曾提及构建学派的问题,但他亦坦言,“客观地说,从历史上看,在我国的美学领域,还不能说已经有了真正的学派。”学派的形成,必须有几个基本的标志——一则有自己的理论观点和理论体系,二则形成独特的治学风格。此外,必须有创造性的学术成果与优秀的学术队伍。

“一个在历史上发生过积极影响的有生命力的学派,总是从某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和民族精神。”叶朗教授分析道,从目前来看,构建属于中国特质的美学学派,也许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中国学人的精神劳作,将使这一切成为可能——中国学术界对于学术发展的方向,渐次形成了立足中国文化、吞吐世界学术成果的广泛共识;中国美学界有了比较厚实的学术成果和人才储备,有比较畅通的学科交流和国际交流的渠道;而如今所处的大变革时代,更向学人们提出了需要回应的崭新理论课题,即更多地关注心灵世界、精神世界的问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