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孩子在网络技术、信息获取能力等方面都已超过父母。有人说当下家庭中出现了一种“后喻”现象,即孩子开始在信息技术、文化消费和娱乐方式等方面影响着父母,出现了“孩子教父母”的现象。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进行的一项调查(1750人参与,“70后”占38.5%,“80后”占39.7%)显示,56.5%的人表示“后喻现象”比较常见或很常见,认为不常见的只有25.1%。
遇到重大问题,63.3%的人首选同龄朋友次选父母
石家庄市民王女士的儿子张达已经上初三了,平时王女士需要查找、下载一些资料都要张达帮忙,电脑出了问题也是儿子来修。“我越来越跟不上时代了,感觉跟儿子也越来越没话说了,他懂的一些东西我都不懂了,他也没耐心跟我谈。”王女士感慨。
为什么会出现“后喻现象”?调查中,77.6%的人认为是因为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66.7%的人表示年轻人更容易学到新技术,38.6%的人认为是家长受学历、水平等限制,难以教导孩子。
调查显示,41.5%的人认为“后喻”是好事,35.4%的人认为没好坏之分,仅有8.4%的人认为是坏事。
湖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认为,“孩子教父母”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单向教育模式。亲子模式是互动模式,独生子女要和家长共生、共享、共同成长。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家庭教育应该符合孩子的成长需求。
周运清指出,当前的家庭教育没有跟上孩子成长的发展形势。与过去相比,孩子的成长环境变了,培养目标提升了。虽然孩子的成长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友群和大众传媒五个方面,如今影响最大的却是大众传媒。这是因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内容太陈旧,大众传媒和孩子的成长需求密切联系,友群的互动和传媒结合,比家长、学校、老师的力量更加强大。而尽管孩子在家天天与父母亲密接触,但亲子之间缺少心灵沟通。
当人生遇到重大问题时,你最愿意向谁求助?63.3%的人首选同龄朋友,其次才是父母(46.2%),26.6%的人选择自己解决。其他的求助对象还包括网友(16.9%),教师(15.6%),领导(7.8%)。
84.0%的人觉得父母最应该教给孩子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次调查显示,45.2%的人认为家庭教育比以前更重要,44.8%的人表示一直都很重要,仅有10.0%的人表示没有以前重要或者不太重要。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广州大学现代国民教育研究所所长骆风教授认为,教育孩子要注重道德方面的启蒙教育,比如说礼貌不只是形式上的礼貌,而是要让孩子真心实意地理解如何去尊敬别人。
作为一名父亲,骆风同样注重培养女儿独立生活的能力。1995年的时候,他们刚从北方来到广州。有一次女儿的收录机坏了,骆风就让她自己去修理。“我就想告诉她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处理。她比较胆小,不愿去。我就教她跟好朋友一起去。从这以后很多事情她都慢慢学会了自己去做。”
调查中,84.0%的人觉得当下父母最应该教给孩子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是为人处事的能力(67.4%),排在第三位的是正直的品德(63.9%)。接下来还包括:独立的人格(60.4%)、生活常识(52.9%)、人生经验(47.7%)、学习能力(47.6%)等。
骆风指出,家长要明确自己之于孩子的定位,扮演好四种角色:生活的提供者、身心健康的保护者、学习的引导者、道德的榜样。家长应该跟学校多交流,家长跟学校是合作的关系,而不是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政府也应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把家庭教育作为重要战略来抓,引导家长在文化价值观方面成为合格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