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 与13亿人中的每一个都息息相关,这是中国面向未来10年勾勒的教育改革路线图,值得细细阅读。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作为一名中学生的妈妈,看见纲要中的表述怦然心动。
再细细看下去,又出现这样一些承诺:“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
不引述了,其实就是两句话:“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虽然知道这还是美好的目标,还有待于细化,进入实际操作层面,可能还会有许多的磕磕绊绊,但是,毕竟有了一个开始。这个启程值得我们去期待。
忍不住就陷入了遐想:丰子恺先生曾写《送阿宝出黄金时代》一文,为十四岁的女儿走出黄金时代而悲喜交加,其悲者正在于“旧日天真烂漫的阿宝,从此永远不得再见了”。孩子终究会不可避免地长大,而童年时代特有的优秀品质却值得大人们去传承和缅怀,那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可以尝试去做这样的麦田守望者呢?
然而现实却未必心遂所愿。
伴随每年的这个考试季,我们的身边总有那么多的孩子垂头沮丧掉眼泪。看着孩子们如此之早地去承受生命之重,不免心疼。“阳光总在风雨后”之类的勉励也显得苍白乏力。
推而想之,是否还是应该反省我们的教育缺失,过于重视了“教育之用”,而忽略了“人”,忽略了“教育之道”呢?
忽略了“人”,就抽离了教育的落脚点。
我们的教育链条中似乎也应当进一步倡导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切。以工业化的流水线作业方式培养人才的教育,对普及国民教育功不可没,但是,流水线方式只见整齐划一的产品和唯分数是从的标准,却往往容易产生漠视人文关怀、个性尊重之弊。
还不只是对学生的尊重,从整个教育氛围来看,我们是否也需要加强对学校个性的尊重?近年来的名校热,将“成功”的概念挤逼得越来越窄,非名校的吸引力严重弱化。将财力人力过度集中于“名校”而忽视对非名校的拉动和鼓励,事实上是在为名校崇拜推波助澜,不但掩盖了名校的某些缺失,更有意无意地强化了诸多学校的市场化、商业化色彩,使得学校本该担负的社会使命,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都渐付流水。
孩子是每个家庭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渴盼成天埋头课桌的孩子回到童年,回到那个只有知了、池塘、秋千的童年,而那样的安谧、宁静、快乐、无欺,正在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价值追求的重要旨归。
新教改启程之际,让我们一起祝福天底下所有的孩子。
无论你身处城市还是农村,无论你拥有卑微抑或伟大的理想,无论你是否正遭遇着学习、生活的困境,还是已经跨越了心目中的难关,我们都深深地祝福你们。
愿纯真、快乐、雀跃、梦幻,充斥于你们的心田。祝福你们都能拥有一段幸福、快乐、伟大的青葱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