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升初进入到中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飞跃。孩子将不仅面临着新的环境、老师、同学,还得面对在学习生活上的各种变化,只有适应了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才能在初一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
课程量增多
初中课程量增加,在校学习时长也随之增加。不仅仅学习课时大大延长,而且课程容量也随之加大。初中数学的一节课的授课内容至少相当于六年级的两节课,教学进度也会有所加快。
这就对孩子的适应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了,如果不能够及时适应这些变化,很可能跟不上初中的教学进度,从而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学习模式转变
初中的老师不会像小升初的老师一样一直跟在孩子的后头加以学习指导,孩子的学习将从有监督的学习变为无监督的学习,这就要求孩子在学习模式上有所改变,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要求在学习活动前孩子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因此,如果孩子不能够及时完成学习模式的转变,很可能适应不了初中的学习生活,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学习压力大
相对于小六,初一的知识概念的深度和广度不同程度上的加大。以方程为例,小升初六年级的方程仅仅只考计算,而初一的方程不仅考查解法,还会考察定义、无解、错解、整数解、含系数的方程求解。不仅深度有所加深,广度上也有加大,例如小升初考方程就只考方程,初一考方程不仅仅考查方程,还会结合不等式、不等式组、几何图形综合考查。
因此,从学科知识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来看,孩子的学习负担很重,对学习心理和个人的精神状态所带来的压力也会与日俱增。显然,谁能在短时间内尽快适应这一系列的变化,谁就抓住了初中学习的关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查标准转变
在小升初,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是计算方法的掌握,不涉及复杂的推理过程。因此,考查的标准往往是孩子能否得到正确的答案,在测验和考试中,改卷的重点就会倾向于最后答案的正误。
到了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除了更高难度的计算方法,还有严谨的分析思路和详尽的推理过程,在试卷中,考查的重点就会更倾向于孩子如何解答问题,通过周密的分析和精确的运算最终得到正确的结果。
基于以上原因,初中的阅卷要求是按解答步骤逐步给分,而且常常细致到每个知识点或关键步骤的得分。从这一点上来看,孩子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要尽快适应这种考查标准的转变,不能只顾答案,还要掌握规范的书写格式和答题依据。
学习方法大不同
在小升初数学的学习中,我们大多依靠记忆来掌握一些公式、题型、模版,在没有完全理解一个公式或定理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做对题,取得不错的卷面成绩。由于同学之间没有太大的差距,孩子和家长也极有可能因此而忽略了这种学习方法的先天缺陷。
中学数学课本里渗透了方程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逻辑划分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的思想,介绍了配方法、消元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要学好这些东西,光靠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理解这些思想和方法的原理和依据,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步骤和技巧,才能将初中的数学学好,同时也能保证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游刃有余。
学习建议
课前:做好预习可以帮助你在上课的时候节省很多读题和熟悉课程内容的时间,这样你就可以紧跟老师的脚步。即使一时不慎走神,也能迅速找回课堂的教学进度而不会抓瞎。
课间:克服注意力分散在课堂上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你的听课质量,比如说,同桌想和你说说昨晚他遇到的好玩的事情、老师讲课水平不是很高或者你并不喜欢这位老师的风格之类的。课堂上的小插曲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专心致志就行了。
最麻烦的还是对老师或者他的讲课方式有意见,这样会直接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去适应自己不感兴趣的老师的讲课?最重要的是多和老师接触、沟通,试着去了解他,你会发现其实老师人很好,并且他一直都很关心你和你的同学,同时他身上还有很多优点,这样你就会转变对老师的印象,上课也会主动地去听他讲的东西。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要培养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达到只需要老师点拨一下就能掌握知识的水平,这样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自己不太明白的地方就行了。
课后:做好复习
课后复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回顾课上所学知识,再将它们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训练,以熟练的掌握之。大多数学校都会使用统一的教参,很多孩子甚至还会去书店再买一两本。
建议先做好课内的,这样既兼顾了作业又达到训练的目的,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再去做课外的。另外要注意计算技巧的总结,这会大大提高你的做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