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名校的秘密:“静悄悄的革命”造就不一样的课堂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百年名校的秘密:“静悄悄的革命”造就不一样的课堂

2014-05-05 10:18:17     标签:小升初资讯

查字典南京奥数网讯:近年来,南师附小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倡导“以研立学,因学而教”的课堂教学主张,以“小研究学习”为课堂改革的特征,把孩子推向学习和研究的第一线,让孩子自己生长、自然生长、自由生长,在较大范围内产生了轰动效应。今年,南师附小首届参与实验的孩子们升入六年级,其他一到五年级的课堂改革也扎实稳步推进。这所百年名校的课堂改革到底是什么样的?爱的课堂与其他课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享受实验教育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在11月16日举行的以生为本的“爱的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上,小编走进南师附小一个个鲜活的课堂寻找答案。

爱的课堂什么样?

镜头一:课前精心准备“小研究”,上课发言“不怕人”

曹海永老师正在上六年级语文《草原》,这是老舍的一篇经典散文。“你觉得最美的草原一景是什么?说出你的推荐理由。”每个孩子都提前做了“小研究”,曹老师的问题一出来,个个跃跃欲试。曹老师让孩子们先小组讨论。“我们的这批孩子经过六年的学习,最大的特点是‘不怕人’,个个爱表达,所以我们更加注重‘小伙伴’的建设,选择哪个小组回答问题也要完全公平,权利不在我挑选,而是抽签,要不然谁都不服气。”曹老师告诉记者,“小研究”是南师附小爱的课堂的一个特色,它和课前预习不一样。“传统的课堂预习是零散的、机械的字词记、读,而‘小研究’中的问题,是孩子难以‘复制’教材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孩子自己的思考、研究,敞亮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备而来,引发共鸣。”记者看到,孩子站起来说出自己心目中的草原一景和推荐理由,其他孩子如果还想发言,那就必须有更加有特色和与众不同的答案。“他们为了能表达自己意见,都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否则是得不到发言机会的。”课堂的25分钟,曹老师基本上都交给孩子讨论,他则选择适当的时机点拨。“我们40多人的大班上课也有优势,每个孩子不同的意见可以共享。”

镜头二:老师抛出一块“砖”引发热烈辩论

“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如果有,请描出它的边线,开始吧。”数学课上老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开始行动起来,很快一个个小手就举了起来。“月亮形、爱心形等这几个都是可以量出周长的,而这个图形不行,因为它这边没有封闭,所以无法求出周长。”“别的图形都能求出周长的原因是它们都是封闭图形,而第二个图形不是。”“我知道为什么不封闭的图形没有周长,因为你不知道这条线会延伸到哪里。”……老师巧妙地抛出一块“砖”,孩子们自己开始了互动、争辩,慢慢接近和找到知识的真相。“孩子们的热烈讨论中即使有错误都是宝贵的资源。”

数学特级教师周卫东说,每节课前他会给孩子布置15-25分钟时间进行“小研究”,这其实就是家庭作业,因为只有让孩子有一定自我的空间,孩子才能在先前的研究中找到学习的支点,才能累积丰富的话语素材,才能在课堂学习中自由地游走,在课堂“辩论”中获胜,才能更有兴趣有动力进行数学思考。

镜头三:老师设规则当导演,孩子自己演戏

三年级正在学习《西湖》。“你最喜欢哪处景色?读一读把我们带入其中吧。”吴玲老师慷慨地拿出大段时间让孩子们交流,不过,她给出了“交流小提示”。

“听别人读的时候,做好你和他交流的准备:我觉得他读得很好,特别是这个词语……听了你的读,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我觉得这句话应该这样读,因为……”吴玲老师的“导演”工作做完了,孩子们开始上演精彩的互动。

“我觉得王若晨‘清风徐来’的‘清’应该读得更轻一点,‘明月东升’应该读得再慢一点,因为月亮不是一下子就升起来的。”礼貌而又新意迭出的交流让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孩子怎么说

“一年级女生识字2000《波西.杰克逊》看40遍”

六(6)班是南师附小第一届教育实验班,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参与了这场静悄悄的课堂革命。“别的同学一年级开始学拼音,我们就没有,先开始认字。”仲伟涵告诉记者,那个时候班主任朗宁老师在班上搞“识字大王”比赛,想当识字大王就到郎老师那里抽签,抽到什么文章如果流利讲给小伙伴听,就能成为识字大王。让孩子们最开心的是,成为识字大王后就能到郎老师的私藏里挑杂志看,仲伟涵和张惟天都当过识字大王,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2000个字。“先识字特别好,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波西·杰克逊》我看了40遍!”仲伟涵说。

“作业有意思迫不及待在学校就做完”

“我们的作业是全南师附小最少的!”六(6)班程钰涵的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记者能感受到孩子们的轻松。程钰涵的大部分作业可以在学校就做完,中午12:20-1:10的午休时间,不少孩子就主动把作业做完了。“数学贲老师每个星期会布置一张解决问题小研究,一张纸6道题,这是我最喜欢的作业,每次拿到都迫不及待想挑战。”程钰涵告诉记者,老师们从来不会布置机械枯燥的练习,每个作业都有意思,大家都愿意去做。唐竹心最喜欢语文,写得一手好作文,她经常嫌老师作业少,自己给自己增加课外阅读和写作。“做喜欢的作业是一种享受怎么会是负担呢?”

校长怎么说

南师附小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学校均被公认为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校风严谨笃实、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成果显著的名校。然而就是这样一所老百姓心目中的优秀学校为什么还要实行课堂改革?这样的课堂与常规课堂有何不同?记者采访了校长闫勤。

1、更为开放的目标观

闫勤:过去,我们把教学内容分割成若干块,分解到单元,细化到课时,每个课时都有具体的目标,“小步子、慢慢走”。而现在的课堂则把教学目标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轴上来考量,允许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度的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裁剪。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2、更为鲜活的过程观

闫勤:过去的学习,都是从上课铃声开始的,学生进入课堂大都对所学知识是陌生的,然后在老师设计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而现在的学习过程有感受课、认识课、熟悉课和评研课。感受课的作用,就是先把学生带到这块知识的顶峰进行俯瞰,让学生对知识的全貌进行感受性的学习,积累下一定的经验和学习的体验,学生带着这样的先前的起点进入学习,会更深入更积极更有收获。

3、更为丰富的资源观

闫勤:先前的小研究,把学生带到一个开放的学习时空,学生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围墙的控制,可以自行地以自己的方式学习,这时,家长、网络、工具书都成了自己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的开放,促进他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更加深刻!

4、更为现代的学生观

闫勤: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理想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课堂,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要坚持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可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与探索。【百年名校的秘密:“静悄悄的革命”造就不一样的课堂】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