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试不会分析 能拿奖不能创新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会考试不会分析 能拿奖不能创新

2016-10-28 11:05:24     标签:小升初资讯
会考试不会分析能拿奖不能创新

数学家会诊“中国学习者悖论”

近年来,华人学生无论在数学成绩国际比较中,还是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表现都优于西方学生,排名总是名列前茅;国际比较同时表明,华人学生在创造性领域相对较为薄弱。

上述两种矛盾的现象被国际数学界称为“中国学习者悖论”,在东亚其他国家,这一悖论也同样存在。日前,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第三届东亚地区数学教育国际会议在华东师大举行,与会的来自300多名学者和研究生对此问题进行了“会诊”。

症状基础扎实创造乏力

会议主题即为“东亚数学教育的成功与不足”,除了“中国学习者悖论”,目前国际数学教育界还存在着“东亚现象”,即中国、日本、韩国等在各类数学竞赛中,学生们能取得前几名的佳绩,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数学理念”往往是列为倒数的,即真正喜欢数学的并不多。

大会主席、华东师大数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李士遄介绍,一方面,许多研究表明,中国学生无论在数学成绩国际比较中,还是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表现都优于西方学生;另一方面,许多西方研究者发现中国的学习环境不太可能产生“好的学习”,中国的学习环境被形容为“被动灌输”和“机械训练”,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这种教学是教师控制下的学生被动学习,相当于一个受人尊敬的长者把知识传授给一个驯服的年轻人。

这种现状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社会,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学生每周花在数学家庭作业上的时间比美国学生要多得多,72%的大陆学生每周要在数学家庭作业上花两小时或更多的时间,但只有37%的美国学生会这么做。

现状积极改革效果不佳

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目前,包括上海在内各地的数学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李士钅奇教授表示,相当多的学校已经开始在“创造性”上做文章,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不过,现在不少学校却“吃错了药”,用意虽好,但很难取得效果。

李教授表示,目前的中小学课堂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创造性课程”。有的小学老师教学生“3+5=?”时,毫无必要地让学生计算半天,认为“创造性”可在其中体现,从而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有的老师讲解新的数学公式时,为推导和证明一个公式,往往要耗费半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学生只要在座位上听听即可,而在欧美国家,通常学生多做,老师少做,同样是证明一个公式,宁可让学生多用几节课的时间推导,“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创造性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

药方培养兴趣真心喜欢

“‘悖论’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东亚和中国的传统文化。”香港大学梁贯成教授认为,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的数学教学仍然传统而保守,不少人对学习抱着功利性的观点,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官、赚钱,将来对自己“有好处”,古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便是真实写照。家长的这些观点影响了他们的孩子,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没有乐趣、兴趣可言,学习奥数时尤其如此,而兴趣是促进创造力的保证。这样便造成了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学生在接受性学习课程中能取得好成绩,但在创造性课程中却因缺乏兴趣而成绩不佳。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