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考试时做错题,老师为表示惩戒,让学生将试卷带回家,由家长按照错误次数打手板,并在试卷上签字确认。老师称让父母根据错误多少打手板并签字的出发点是好的。
学生一犯错,老师就想到“打”这个办法,这是老师在教育上的“黔驴技穷”。现在还不是老师自己打,而是让家长充当“打手”,这更是老师的武断和教育责任心的缺乏。
老师称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长记性”,不要下次再粗心。但是不管基于怎样的出发点,体罚学生就是不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在课业过程中,犯错是难免的,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就要招致一顿体罚,那么会无形中磋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要纠正学生的错误,老师应该从教书育人的角度出发,耐心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将正确的解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不是用粗暴的体罚来解决学生的“粗心”。
老师请家长共同关注孩子的教育也是必要的。但是让家长来打孩子,这样做的后果不一定能让孩子长“不再犯粗心错”的记性,可能让孩子长了“犯错就要挨打”的记性。这样不是在解决问题,反而是在添加问题。
另外,一些家长因为疼惜自己的孩子,不舍得打孩子,但是不打吧,又不好向老师交代。这样就会跟孩子“串通”,一起“糊弄”老师――字照签,打就免了。这无形中,会让孩子学会什么叫“阳奉阴违”,家长跟老师共同对孩子进行了负面教育。
孩子是花朵,老师是园丁,花朵的成长,离不开园丁的培育。对于孩子,教育者们还是多点耐心和教育方法,别动不动就想到棍棒教育,那样只能说明自己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