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容忽视的“小”问题--会的做不对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一个不容忽视的“小”问题--会的做不对

2008-12-03 17:26:33     标签:小升初资讯

很多家长经常问我这样的问题:

我的孩子很聪明,但总因为粗心大意失分较多,做作业时需要提醒,经常说他也改不了。

请问专家:孩子做题不认真,计算总出错,难题多会做,简单题常常错误,屡教不改怎么办?我的孩子,男,8岁,小学三年级,就读课程: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尤以英语、语文每次单元过关测试都不理想,就检查的内容带回家后,你让他再认真做,他又能做正确,我该怎么办?

我的孩子做作业,就连考试也很马虎,马虎得掉题。有些很简单的题目掉了,真的很可惜!有时问他应不应该,他自己也觉得不应该。在家里我老是提醒他做完作业要学会检查,还贯穿在他的家庭作业中应用。家里人苦口婆心耐心地给他讲道理,要好好学习,他好象也能懂了似的,嘴上答应得很快,但是不能看到有实际的改变。

……

如果我们留心孩子的试卷和作业,会发现,有一些丢三拉四、简单错误频频出现,而且这些问题并不是孩子不会,而是由于“马虎”、“粗心”造成的。严重的因此而产生的失分达到20分以上。麻烦的是经过订正后孩子并不能保证下次不会出现同样的错误!这个“小”事情带来的危害却是很大的。

那么这就是一个应当重视的事情了。我们不能再简单地扣个“马虎”“粗心大意”的帽子,以及在此基础上仅仅给出“用心一点”,“注意一点”这样的简单建议,就草草收场。我们需要了解造成这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因为从全社会平均来看,孩子和家长呆在一起的时间毕竟是最多的。家长懂得了这个问题的教育方法,孩子克服这个“牛皮糖”一样粘人的困难就容易获得帮助。因为毕竟这类认知技能的形成是有个过程的。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看看造成些问题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干预方法。

一般情况下,孩子产生各种认知和行为上的错误,与四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今天只讲第一个:人们在处理信息和习得技能时的“自动化加工”导致的错误。(对于这些难以理解的专业名词你别着急,紧随其后就有解释,来源于生活的解释。)

所谓加工的自动化,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比如骑单车,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看了路就没法管到脚蹬,管到脚蹬和手把就不会看路,反正是顾此失彼,但是随着练习数量的增加,人车的协调性渐渐增高,到后来就不用花太多的注意力了。可以边骑车边做其他的事情,可以只用一只手,甚至不用手骑车,也就是说骑车这个动作已经自动化了。我们的孩子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会形成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操作的。因为,已经形成自动化,所以即便帮他们指出错误,并且他们亲自订正了的题目,但是由于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自动化加工,所以下次还会出现错误!对于错误仅仅订正是不够的,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所以就会出现我们在辅导孩子功课的时候,常常会碰到这么一种情况:一个错题,订正了下次还错,甚至刚才订正的,下一道题目中又会犯错!一个错误,讲解过多次就是改不过来。这往往使得即使很有耐心的家长也会非常光火。孩子分明是认真听讲了,但是不能看到行为的变化。

1、我们可以将这些错误分为七个类别:

一、俘获错误

生活经验:某人有一次,脱下工作服,自然而然地穿上睡衣,并趟到床上,这时才突然想起,原本是打算脱下工作服后出门吃饭的。

【俘获错误是指:本打算在熟悉的环境中执行一项例行任务时,试图对某个细节做一定的改动,但是在实际执行时却忘记了应做的改动,因为执行到这个环节时没有及时予以注意,从而习惯成自然地继续原来的例行行为。】

比如:孩子在做数学时,题目要求写出某一未知数的取值范围,但是要求出这个范围必须要解方程,孩子在解完自己熟悉的方程后,忘记了本来解这个方程是为了求出未知数的范围。又如: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择出错误的一个,孩子在解题中看到一个选项是自己非常熟悉的,就选中,忘记了这个题目是要求选出错误的项。

二、遗漏错误

生活经验:在去另一个房间取东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分心的刺激(例如电话铃响),接完电话后忘记取物,直接回到原地。

【遗漏错误是指:自动加工中途受到干扰后,遗漏以后的个别剩余环节。】

这方面的学科例子非常多。比如:小学生在算减法

103

-48

155

因为需要借位而且出现了0的情况,这个刺激,让他忘记向百位上再借位。

三、固执错误

生活经验:发动汽车后,如果受到分心刺激的干扰,尽管汽车没有熄火,你也可能会重做发动汽车的动作。

【固执错误是指:重复执行已经完成的自动加工中的部分环节。】

比如: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因为有想下句怎么写的干扰,所以把一个词重复写两遍。

四、描述错误

生活经验:放置买来的食品时,将冰激凌放进碗橱,将汤料罐头放进冰箱。

【描述错误是指:对有意行为的内心描述造成将正确的行为施加于错误的对象上。】

比如:将一题的答案写到二题的答题纸上。

五、材料驱动错误

生活经验:在拨打一个熟悉的电话号码时,听到别人报出另外一组数字,你可能会按下几个当时听到的数字,从而拨错号码。

【材料驱动错误是指:在自动加工程序中,正在输入的感觉信息占据了主要地位,使得原来的意图未能实现。】比如:小学生小胡看到试卷上出现了“江河”、“河流”等字词,而把“荷花”误写成“河花”。

六、联想激活错误

生活经验:等人来访时,听到电话铃响,你可能会说“请进!”

【强烈的联想造成自动加工的错误。】

比如:学生在考数学时,看到了一个题目前部分,觉得非常熟悉,是自己做过多次的题目,就误认为这个题目是自己脑子中的那个题目,然后按照熟悉的套路去解题,结果发下卷子一看才知道上当了。

七、丧失激活错误

生活经验:本打算去了一个地方拿东西,到了那里却糊涂了:我到这儿来干什么?直到得到提示,这才想起要做的事情。这种情况下,你往往会产生很强的挫折感。

【自动加工激活不足,使其不能进行到底。】

在解题的过程中按照一个套路使劲儿往下做,可是答案解出来却不知道原来的题目让干什么?在考试时间接近尾声的时候,孩子就会非常沮丧。

2、在介绍了上面错误分类后,我们接下来讨论,如何应对:

对于这类自动加工引起的错误的防范,我们需要引入一个“元认知”的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会对自己的肢体活动有个监视、控制和调节。比如开车,我们不断地根据路况来调节车速和方向。类似于对肢体动作监控外,人们对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也有个监视和控制的作用。比如,在考试时……->查看全部

3、下面谈“元认知”的发展:

个体的元认知能力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与完善起来的。元认知发展一般遵循着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从单维到多维、从局部到……->查看全部

4、家庭对孩子元认知发展的影响:

家庭对个体的元认知发展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在当前核心家庭为主的时代,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个性特征和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对个体的元认知发展产生影响……

在介绍了这些错误分类后我们接下来讨论如何应对的问题:

对于这类自动加工引起的错误的防范,我们需要引入一个“元认知”的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会对自己的肢体活动有个监视、控制和调节。比如开车,我们不断地根据路况来调节车速和方向。类似于对肢体动作监控外,人们对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也有个监视和控制的作用。比如,在考试时,自我检查就是一种监视过程,通过自我检查,个体可以知道自己的推理与运算过程是否发生了错误;而自己对自己解题思路的调整或矫正,则是一种控制过程,它能够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改变错误的方向,而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元认知是指“有关个体认知过程的知识,负责对个体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调节和协调”。

对于自动加工的错误,首先就是要借助于“元认知”来把错误识别出来,并且把思维活动放在有意识的监控之下。这就要求孩子能够对于一些习惯性的错误有个“敏感”度。就好比消防员在过春节等时段会把“警惕”性提高。要获得这种敏感度,常用的方法是“错误归类法”。这个方法是,让孩子自己把历史上的错误题目全部找出来,进行分类,并且回忆和猜测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再预先估计下次自己会在哪里载跟头。这个方法非常管用,使用的前提是家长或者老师和孩子的沟通非常顺利,孩子不会因为面子放不下,或者因为“这个太简单了没意思”等等一些情绪性障碍而拒绝执行或者应付执行。如果这个矫正做得好一般情况下可以帮助孩子很明显地提高理科的成绩。注意事项是:在进行到训练结束的时候要适时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否则会形成孩子做题目慢的习惯。请大家注意!

这是某上外附中家长,为孩子所作的一些工作,贴出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一般来说,奥数要靠题海战术,但孩子的课业负担很重,既要让孩子学好,又要让孩子有一个欢乐的童年,唯一的办法,是针对性地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我不懂奥数,并且我一直不主张家长直接教孩子,我也没有时间管孩子,于是,我花了一个小时做了一件让孩子终生受益的事。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1、让孩子把各单元测试试卷理出来。(5分钟)

2、就每一道做错的题目询问:是不懂做错,还是粗心做错,把不懂而做错的题目勾出来。(10分钟)

3、询问做错的题目的类型,如时间问题、路程问题、面积问题等,记下各类问题发生错误的频次,并进行排序。(15分钟)

4、发现奥数7个板块中,有一个板块的题目从来没有做错。其他6个板块出错的频率依次为7、6、5、3、1、1。(5分钟)

5、按照出错的频次高低,确定复习的时间分配,并与孩子沟通。(5分钟)

总计一小时不到。

我的理由是,在题海中,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时间要花在刀口上,花在最能长分的板块(薄弱环节)。出错频率高,说明孩子对这块内容的理解不深刻,那就是长分的主攻方向。

其结果,当然是事半功倍。

该家长已经能意识到错误应当区分对待,并且也做了分类:不懂做错、粗心做错。但是他没有继续把粗心做错也进行细致分类和研究。这个很可惜。并且这个做法,客观上也暗示孩子粗心做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这样不利于孩子能力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一些持“粗枝大叶”处事风格的孩子。

具有较好的元认知技能的学习者,能自动地监督、控制和掌握自己的认知过程。他们在面临新的学习或问题情境时,能主动寻求当前情境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并运用已有经验对当前情境进行分析概括,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般地说,他们在学习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对自己作如下提问:

1、有关这个问题我已掌握了哪些知识?

2、解决该问题的较好计划是什么?

3、我应如何时时修正我的学习或解题步骤?

4、如果出错,如何检查出来?

5、我理解了刚刚读过的内容吗?

6、我如何预测和评估学习的结果?等等。

通过上述过程,学习者使自己对认知过程保持意识性,并不断地监控、调节策略的使用。在此,学习者被看作是学习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名主动参与者,必须对原有知识的应用方式进行管理,以利于解决新问题。

在元认知中,监视和控制这两个方面是彼此相互依存的,互为因果的。由监视活动中得到的信息会影响和指导控制的过程,而由控制过程的结果中得到的信息又可以通过监视活动被个体所得知,然后个体再发出指令,为下一步的控制过程提供重要信息。监视与控制的循环交替,构成了人的元认知调节活动的展开,并不断地推进着元认知活动的发展进程。

下面谈“元认知”的发展

个体的元认知能力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与完善起来的。元认知发展一般遵循着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从单维到多维、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

一、元认知发展从他控到自控的过程。

他控是指个体的活动是由他人来进行调节与控制。自控是指个体的活动是由个体自己来调节与控制。

一般来说,孩子在还没有获得一定的元认知监控能力之前,都需要依赖于他人来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某些行为与活动,尤其是当孩子还不具备辨别是非、对错的时候,更需要他人的调节与控制,需要教师、父母等对其进行直接的指导和监督。这就是为什么父母看到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那些非常明显的错误,但是孩子却发现不了。可以观察孩子的情况,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以指导。

随着孩子对于所参与活动的知识经验的增加、对知识的认识和自己能力的增长,特别是在思维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不断成熟,以及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独立判断、自我决定和吸取行为教训的意识和能力的增加,孩子的元认知能力也就从无到有、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这个时候,外部调节与控制仅具有辅助作用,而个体的内部自控能力则上升为主导作用。所以,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不能越俎代庖,起初的指导要逐渐减少,一直到没有指导。否则孩子就会形成“一说就会,不说就错”的情况。请家长注意。

二、元认知发展从不自觉经自觉再到自动化的过程。

个体的元认知发展过程总是要经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的过程。在元认知形成的初期,个体会表现出很大的不随意性和许多不自觉的意向活动,即使个体想主动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活动,由于他们本身注意分配的能力有限,加上意志力又非常薄弱,他们也很难做到有效地调节与控制。因此,这时的元认知处于不自觉、不随意的状况。随着个体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以及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积累,个体元认知的自觉性也不断增强,开始主动地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并能够注意到活动的进展情况,能够根据自己的活动结果进行评价和自我调整。在这个时候,个体元认知的自我调节与监控已经初步形成,能够自觉地开展自我监控。

但同时,这种元认知监控技能还不够熟练和迅速,还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往往会出现许多多余的或者错误的反应。之后,个体在经过了多次调节与监控的实践活动,并经过反复与完善,元认知能力才会不断提高,逐渐由娴熟达到自动化。到了这个时候,个体几乎就不需要再做有意识的选择或考虑,一般只需要稍作努力,就能够随机应变,自然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反馈和自我控制了,并且使整个认知活动过程变得极其简捷,极少有多余的步骤和环节,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能够迅速地作出评价和正确的反映,并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家长,看到孩子能找出一些错误的时候,就喜出望外,随之加大孩子不该出错的砝码。这时如果,看到孩子又出现错误,通常会感到非常沮丧,以为孩子又退回去了。其实这是元认知的发展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前的情况。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继续前进。

三、元认知发展从单维到多维的过程?

个体在元认知发展的初期,一般总是针对自己活动中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是某一种内容进行调节与控制,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是,仅局限于从某一个侧面或某一个角度去考虑,很少能够做到全盘考虑,表现为调节与控制的单一性或单维性。这是由于个体的思维发展水平较低以及有关知识经验比较少所致。

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思维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在思考的方向上,能够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或侧面去综合地考虑问题,从多个角度或侧面来调节与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这为元认知调节与控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但是,能够从多角度或多侧面来调节与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还取决于自己的知识经验的多寡,如果个体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调控成效是由多个方面、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话,那么即使他已经具备了综合调控多种因素的能力,也很难做到元认知的多维调控。可见,元认知发展中的多维的自我调节与控制是随着年龄与知识经验的增长而发展的,并表现出从单维到多维的元认知发展规律。?

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能力的时候,不能全面启动。父母往往急于求成或者求全责备。总是希望孩子在一开始就能把方方面面都监控到。这是不科学的做法。我们应当按照由单个维度向多个维度,逐步增加需要孩子监控的方面,避免在起初就把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打击下去。

四、元认知发展从局部监控到整体监控的过程。

元认知纵向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从局部监控不断向整体监控发展。在元认知发展初期,自我监控往往只集中在认知活动过程的某个或某些局部的步骤与阶段上,以后逐渐把监控扩大到了对几个步骤或阶段上面,最后发展到对自己的整个认知活动的监控。这种发展规律一般可以在个体面对问题时如何去解决的步骤或阶段上发现。低年龄的个体,很少会对自己所解决问题地过程进行反馈与修正,这个时候的元认知监控是非常弱的。随着年龄的增加,个体在问题解决的时候,开始出现了对步骤、阶段和结果的检查、核对和修正,这要比开始的时候有很大进步。但是,个体的这种自我监控都发生在活动结束之后,即在问题解决后或任务完成后,然后检查活动的结果,当发现错误的时候,就设法进行修改。由于反馈与修正是在结束阶段才出现,因此还不能够在活动的过程之中发现并改正错误,这样有时就会一错到底,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使自己的活动效率与正确性受到很大影响。等达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个体才开始能够在活动的各个阶段上自我监控自己的行为状况,比如活动目标的设置、方法的选择、活动的实施以及对这些反馈、调节与控制的执行,包括对活动效果的评估与修正等等。这时元认知监控贯穿于自己的整个活动过程,使自己的监控与调节和各种具体的活动行为融合起来,并且能够随时对问题进行分析,以及适时地对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进行评估与修正,从而使反馈更及时、更有效。

家庭对孩子元认知发展的影响

家庭对个体的元认知发展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在当前核心家庭为主的时代,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个性特征和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对个体的元认知发展产生影响。

1.家庭环境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物质环境,二是心理环境。

由于个体的元认知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个体的元认知能力要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从单维到多维、从局部到整体,并且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敏感性和迁移能力,因此作为家庭就要创设条件来促进个体的元认知发展。丰富的家庭物质条件仅是为个体的元认知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可能性,积极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则是个体元认知发展的更为重要的因素,只有在和谐宽松、具有合理要求的家庭氛围下,个体才能通过自己主动的、自由的、不断探索的活动,通过自己对所从事的活动的过程的调节与控制,使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2.父母的个性特征对个体元认知发展的影响

个体的第一任教师是父母,因此父母的教育方式会对个体的元认知发展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如果父母受教育程度过低,则会影响个体的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这可以在学业成绩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差的个体身上看到。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更重视培养个体的复杂认知技能,更关注个体的自主性和自信心的培养,更多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为个体创设能够使其元认知发展的良好家庭条件和家庭氛围。父母的个性特征对个体元认知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具有高度责任心、谦虚、自信等个性特征,就会促进个体元认知水平的提高;如果父母具有自负刚愎、主观武断和执拗孤行的个性特征,则会使个体的元认知水平难以提高。

3.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个体元认知发展的影响

父母对个体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元认知发展。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对个体的元认知发展最为不利,因为在这种教育方式中,个体的自主性、探索性等都被剥夺,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调动,结果导致只能一味地服从父母的控制,阻碍了元认知的发展。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个体缺乏进取心,对自己的活动或行为不负责任,尤其是由于溺爱导致的任性个性特征,使其意志力不能很好地发展,结果影响了元认知的顺利发展。只有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才能激发个体的主动探索精神,帮助个体形成认真负责的品质、独立思考和按时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促进个体元认知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