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一学校,家长、业内、网上叫好声一片,夸奖的话不需要重复说,我在这里想给十一学校的师生们以及学校领导泼点冷水。
第一盆水泼向BNDS的学生们:
十一学校的缩写BNDS,据说是指倍儿牛的学生,我知道十一的学生都特别牛。做为初中学生的家长,大家都经历过小升初的鏖战,所以我特别佩服能在十一学校上学,特别是进入2+4直升班的同学。为了从全海淀,甚至是全北京的牛娃中脱颖而出,你们付出了怎样的洪荒之力,鬼知道你们经历了什么。实际上,能够入选2+4的学生,个个都是又聪明又肯用功的好学生,高智商和肯吃苦,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这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让一个孩子得以走入十一学校的大门,也才能让他能够顺利的完成在十一的6年学习生活,完成高考,开启下一段人生。
但是,依靠这两样,学生们就能获得完美人生了吗?就能成为业内楚翘、时代的领军人物吗?这就是我泼的第一盆冷水,仅仅高智商、会学习是不够的,在如今这样一个咨询发达的年代,仅仅知道某个领域的知识不足以让人成功,这就意味着智商这东西,其实与成功与否,与未来实际工作的好坏没有关系。成功固然受很多因素影响,但要想获得成功,最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就象是挖井,智商决定你挖井的速度,能力决定你挖井的深度,这些都不足以保证你能挖出一口深井。唯有热爱,是你挖井的动力,没有速度、没有深度不要紧,勤可以补拙,只要有动力,能坚持下去,一天天、一点点的努力,你总能够达到你之前想象不到的深度,你一定可以在你热爱的领域做出自己的成绩。唯有热爱,才能支持你日日夜夜将思绪集中在一个领域里不以为苦,才能让你在别人都放弃的时候继续坚持,才能让你在取得成绩之后还能继续努力、追求完美。
所以,中学生在学校需要考虑的不只是考多高的分,刷多少题,甚至也不是参加多少课外活动,学多少特长,而是要通过日常的学习,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方向,以便让自己所爱的东西成为未来安身立命、养家糊口、乃至建功立业的起点。比起世界上种种可能的发展方向,6年的时间真的不算太长,因为这种探索既指向内心,也要有一定的外延,如今的世界分工日趋精细,而众多科目的每个分支,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才能对它的内容是否吸引你做出正确的判断,对简单尝试一下、遇到困难就放弃并不是个好办法,因为暂时的阻碍不能说明这门课没有真正吸引你,而只是说这个课程有一定的难度,有一个门槛,跨过这个门槛,你才能看到里面的风景,在门外转身就走,也许你放弃的就是最适合你的,从接触到了解到得出结论需要花时间,而我们的中学只有区区6年。从这个角度去看,考试成绩的高分、竞赛比赛的荣誉、完美的成绩单、国内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这些真的没有意义,收起年少轻狂,诚实的面对自己,努力的提升自己,是中学生最该做的事情。
第二盆水我要泼向十一的老师。
十一的师资也是非常牛的,甚至牛的可怕,十一有那么多名校毕业的博士硕士,甚至是国外名校的留洋博士,曾有人说十一的师资可以媲美于当年搞两弹一星的科研团队了。但是,有这么牛的文凭的人就一定是好老师吗,还真不一定。一个好的老师当然需要对所教授的专业有深刻的了解,但光有如此是不够的。老师这碗饭不是那么容易吃的,这是一碗开口饭。过去管唱戏的叫吃开口饭的,天生声线条件不好的唱不了戏,老师也一样,老师的声音要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倒不是说老师的声音一定要多洪亮多尖锐,声音不在大小,穿透力很重要,要能让学生听进耳听进到心里面去,说的话得有内容、有艺术、有感情,方法、技巧、热情一样也不能少,学生才可以接受喜欢、乐于追随。顺便说一句,声音太小、语调起伏太平的人也是真的不适合当老师。除了声音之外,一个老师更重要的技能是能够组织教学,要能够为学生指出学习时前进的方向、帮学生找到学习的技巧、并解决学习时遇到的困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道授业解惑。十一的教学模式更专注于解惑,这是重要的,但仅仅解惑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教育本身毕竟是一件追求效率效果的事情,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依靠学生自身的悟性去试错。更何况,相比语文、历史这样的文科类学科,数学、物理等理科有它特定的思路与逻辑,在这些学科的初始阶段、起步阶段,尽快学会听课,尽快从已有信息中提取重要的核心关键是非常重要。学生学业的进步,不是依靠刷题刷出来的完美,不是依靠抢跑抢出来的优秀,更不能将教师应尽的职责推给家长、学生,甚至是课外辅导班。老师们需要根据现有的教材,结合课程特点以及自己的经验,将学生送上轨道,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一对一的答疑代替不了课堂教学,只会一对一的老师不等于会教课。
拜十一特殊的生源和教学环境所赐,十一的老师所面对的学生有着超强的学习能力,这些学生背后的家长更是些舍得在教育上不计回报的投入时间和金钱的家长,学生能力强,自学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而一旦有问题,家长可以及时发现,并愿意额外花钱在校外辅导班中解决学生的问题。但是,一旦离开十一的这潭清水,面对的是众多普通的学生和家长,他们能否有这个能力和意愿,花费这样的精力和金钱来赶上十一的教学步伐,这样条件下老师们还能否取得如现在这样辉煌的教学成果是令人怀疑的。
第三盆水是泼向学校领导的。
这些年来,十一学校的教改是大胆的、是引领潮流的,走班制、导师制、国际部,取消班主任和班级设置,等等,这些改革措施领先于海淀、北京乃至于全国其他学校,不可否认,十一的改革卓有成效,很多措施令人耳目一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十一的这个新,只是相对国内传统的普教系统而言的,这些教学模式放到美国就称不上是新了,人家几十年一直是这么做的。当年,我们的应试教育走进死胡同的时候,引入别国不一样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勇敢的尝试,但引入近20年后的今天,我们一切还在照搬别国模式,而不结合中国特色、走自己的路、解决中国孩子要面临的问题的话,这种引进就只能沦为拙劣的模仿、山寨,那样我们将永远在别人的后面追赶,我们所培养的就只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永远回答不了钱学森之问,我们的改革就有失败的可能,可我们又失败不起,教育失败了,国家就失败了,我们的未来就完了。
所以,十一学校校领导肩上的担子很重,面临的任务很难。改革中最容易的部分已经做完了,接下来的创新是最难的部分,如何将美式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普教模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无疑将是今后继李金初、李希贵校长这两位杰出的校长之后的后继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怎么解决这个课题,不是国庆学堂一所学校的事情,全海淀、全北京甚至全国的教育界都在看,解决好了,我们将培育出一代栋梁之才,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还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我们所面对的这一代年轻人是拥有国际视野的,孩子们将见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将见证人类的未来与挑战,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我要泼的三盆凉水都泼完了,我泼水的目的不是想扑灭十一这把改革的火,只是想给太过火热的地方降降温,业界私下里在表达对十一不满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让我们用猛烈的炮火批评十一吧,然后再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十一去。因为所有人都相信,十一学校的教育,依然是现今中国、北京、海淀最好的教育,没有之一,走出教育困局的希望在十一,十一的同学、老师、领导们,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