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差异:孩子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需要锻炼吗?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中外教育差异:孩子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需要锻炼吗?

2009-01-15 10:38:50     标签:小升初资讯

中国孩子和美国有什么不同吗?当然有了。首先,他们长得就不一样。中国孩子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美国孩子则是蓝眼睛黄头发白皮肤。说实话,当我们比较任何两个不同的人或事时,既身处其中又远观细玩,这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大有相似之处。表面的不同很容易分辨,而骨子里的差异则不太容易区别。

假如你要问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我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就像比较猪肉和牛肉到底哪个好吃一样,不同口味的的人一定会有不同的观点。世上没有绝对的事物,也没有绝对的比较。本文因故属于抛砖引玉类的探讨。

根据笔者在美国生活十余载的生活经历,在我眼中,我能看到的中美孩子有两大不同:中国孩子比美国孩子用功,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会白话。

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就这个问题,我特意走访了几位美国重点学校的中国学生。出乎意料却又在意料之中,孩子们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中国孩子比美国孩子用功。”

的确,在孩子的眼里,中国孩子总是比同龄的美国孩子要忙。一大堆的课外功课和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几乎占满了中国孩子们的课后时间。我女儿六岁时,我们第一次买房,也是第一次和美国人民做邻居。每天孩子放学后,在我们小区,户外是跑跑跳跳的美国同龄儿童,屋内则是学中文练钢琴补算术的女儿。每当美国小朋友上门找我女儿玩儿时,小丫头总会无可奈何地说,对不起,我要写作业,然后我还要练钢琴呢。我站在孩子身边,看到了美国孩子的一脸失望和我家孩子的一肚子不满。说实话,我心里也不是滋味。

也许你会问,美国的中国孩子为什么非要这么用功呢?我本人在美国的三个州生活过,见识过许许多多的华人家庭。我家女儿的无奈,在很多华人家庭里,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影子。你信不,即使是美国学校里最优秀的中国孩子,回到家里,还是离不开课外功课。也许你又会问了,中国孩子本来就不错了,为什么还要课后给他们加码呢?

我在美国中部城市圣路易斯生活时,结识一位来自广州的博士妈妈,她的育儿观点应该很有代表性。她说,美国小学课外时间这么多,我看到孩子在家里没事晃来晃去的,我心里闹得荒。如果不给他们加些课外作业,我觉得对不起他们啊。

这就是望子成龙的中国妈妈,这就是中国妈妈的育儿观。这也是解释为什么中国孩子要比美国孩子用功的一大原因。

记得多年前我在国内读初中时,背过英文课本里的几句话,good,better,best.Neverletitrest.这就是说,好了还要更好。当年我在国内接受的教育理念,正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对孩子们今天在美国的教育。我和那位广州妈妈一样,也见不得孩子们在放学后无所事事的样子。孩子们哪,对不住了,不管你在学校怎么样,你还是要继续加油,好了还要好上加好,懂吗?不用功,你能最好吗?

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在我美国三个州的十几年移民生活中,我在观察自己和其它华人孩子的成长过程时,我发现,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还有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区别,那就是公众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问题。

先以我们成人为例。旅居美国的中国人在谈论他们的美国同事时,时常会这样说,我们单位的那个美国人没什么真本事,就是会白话。靠那张嘴,他把老板哄得团团转。会白话的人吃香,这世界太不公平了。上面这样的牢骚在美国的大学,医院,公司里都可以听得见。这里所谓的白话,就是我想说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早在我家孩子上幼儿园时,我就看到了美国和中国小朋友在这方面的不同。每天接送孩子时,我总能听到美国孩子和老师在滔滔不绝地讲东讲西。比如,家里的小狗,路上的汽车,公园的湖水,美国孩子总能没事找事地说得条条是道儿。可班上的中国孩子们呢?中国孩子大多是当听众啊,或者是躲在妈妈的身后,安静地四处张望着。是我们中国孩子天生不会表达?肯定不是。比如,林妙可这小姑娘,她不仅会表达,还表达到奥运会上去了。是美国孩子的过份自信压制了中国孩子的表达欲望?这很值得探讨和深思。

幼儿园里的中国孩子,大多来自双职工家庭。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妈妈把孩子往托儿所一扔,马上就会匆匆赶去上班。相比之下,那些和老师特别爱说的美国孩子,除了他们的语言天赋因素,他们的全职妈妈肯定也给了他们更多无形的鼓励。比如,我儿子班上有一个叫托米的男孩。每天,他妈妈总会在学校和老师有意多聊一会儿。日子久了,托米在托儿所变得越来越爱说,最后变得和他妈妈一样地健谈。

众所周知,美国妇女做全职妈妈的比中国妇女要多得多。妈妈全职在家里,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孩子。很多美国全职妈妈,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尽早地接触群体,她们通常会把孩子送到半天制的托儿所里。比起全职工作的中国妈妈来说,这些美国全职妈妈的时间会富裕得多。她们不仅会在接送孩子时,和老师悠哉悠哉地闲扯,还会去托儿所做义工帮忙。按照简单的推理,有妈妈在托儿所里帮忙,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大增。有自信心的孩子,肯定就爱说。越说越自信,越自信越爱说。这种正反馈,会让那些美国孩子越来越会白话,就像我上面提到的美国男孩托米一样。

和全职妈妈起类似功效的,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美国的中小学里,都有由学生家长自愿组建的家长会(PTA)。这些家长会,主要负责学校内部各种活动的协调和管理。笔者做过一个有趣的观察,我发现,活跃在家长会里的成人们,大多是美国人。虽然有少量的中国人介入其中,但中国人所起的作用可谓是冰山一角。可想而知,美国孩子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他们父母的管理能力,也学会了怎么与人沟通,怎么口头展示自己的本事。

笔者在俄亥俄大学读博士时,也亲身体会到了中国同学的用功和美国同学的会白活。当时,在我们的生化课上,书面考试得A的几乎全是中国学生,而课堂口头报告名列前茅的,几乎都是美国人。这种巨大的反差,其实也就是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的主要区别。除去第二语言的因素,我们中国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如美国同学,和我们所受的教育大有关系。

记得我在国内受中小学教育时,除了啃书本念课文,我几乎没有过课堂表达的其它机会。而在美国小学,从三年级时起,孩子们就有读书报告的机会。可以想象,当孩子怯生生地第一次站在讲台前,害羞是难免的。但这样的语言能力训炼,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则是十分宝贵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只要用功啃书本,得A的机会就会大增。但那种夸夸其谈的口头演讲并非一日之功,绝对是个临阵磨枪磨不出来的硬功夫。

最近,我在和美国马里兰州唯一的华裔小学校长孙凤仪博士访谈时,这位深谙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孙校长,也提醒华人孩子一定要在美国学校加强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她重点提出,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大人们常常会教育孩子要三思而行,不要中断或者打扰别人说话。她说,如果我们让孩子刻守这样的古训,在美国日后的成长中,华人孩子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时一定会有挫折感。当然,如何使用技巧,如何让自己融入对方的交谈,则是门很大的学问。

以我家自己的孩子为例,我再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家的三个孩子,功课都不错,但他们的公众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待加强。有时想想,公开站在众人面前讲话,即使是我们成人,都会觉得紧张,甚至会害羞,更不用说是孩子了。为了祢补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对家里的小学生,我会尽量抽出时间去学校做义工。每次我去学校帮忙,我六岁的儿子总会自豪地告诉同学,瞧,那是我妈妈。然后,儿子还会和同学们哇拉哇拉顺便讲讲其它杂事。对我家的中学生,我则鼓励她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班,有意锻炼孩子在公众面前的表达能力。这种训练班通常每周二活动一次,周末会有一整天的演讲训练。虽然大人和孩子都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我却觉得很值。理由就像前面提过的孙校长所讲的那样。

美国著名的演讲大师戴尔·卡内基在他的那本风靡全球的“语言的突破”书中前序提到,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他本人的智力和技巧,而另外85%则取决于沟通的能力,讲话的技巧以及说服他人的能力。由此可见,“会白话”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假如我们能把中国孩子的用功和美国孩子的“会白话”结合在一起,那培养出来的孩子该是什么样呢?不用说,这样的孩子一定会很棒!乐观地想象一下,左手用功,右手会白话,这样的孩子,只要一出手,说不定就是打破天下无敌手啊。(陈晚)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