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有多少幸福感?—王宝强婚变带来的启示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你的孩子有多少幸福感?—王宝强婚变带来的启示

2016-08-24 17:07:25     标签:小升初经验

百度一下,网络对王宝强有如下的介绍:1984年5月29日出生在河北省邢台市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在童年时期不被别人关注,在母亲的记忆中,王宝强的衣服都是他哥哥姐姐穿剩下的。王宝强因为看了李连杰的《少林寺》,才萌发了想要演电影的想法。

6岁开始习武,8岁至14岁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在少林寺里,入门最初3年是基本功练习。冬季在凌晨5时起床跑步,夏季则提早至4时。周一和周二是素质训练,从少林寺跑到登封市区,再返回来,几乎相当于一个半程马拉松。早上做完基本训练,下午还得学习文化课,晚上再将当天的训练内容复习一次。在少林寺的6年中,王宝强只在过年的时候回过家。

20岁时,来到北京闯天下,在各个剧组当武行做群众演员,2003年被导演李扬挑中,主演独立电影《盲井》,这部电影改变了王宝强在演艺圈的生涯,让他从一个武行变成金马奖最佳新人、获得了法国第五届杜威尔电影节最佳男主演奖、第四十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人奖以及第二届曼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从王宝强的成长经历来看,原生家庭给王宝强涂抹了人生的底色,那就是:不被关注,不被爱。心理学的精神分析中有一个概念,叫强迫性重复,每个人在童年早期时候,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一些挫败和创伤,若这些创伤严重就有可能导致日后出现心理问题,严重的可能出现精神疾病。

童年早期的孩子语言功能不发达,但感受很丰富,大脑对这些创伤的记忆不是用语言来编码,而是用情感编码,于是长大后,这些创伤在记忆中能保留下来的就只有当时的感受了。人们在潜意识中都希望医治好自己的创伤,这是人类的本能,但因为当时的创伤在记忆中只剩下感受,每次为了疗伤,他都必须先创造出类似当时的感受,为了有这种感受,他还得先制造能产生这种感受的事件或情境,表面上看这是一种不可理喻的自讨苦吃,甚至自虐,然后试图依靠自己现在的力量,把那些失败扭转,医治好自己的创伤,但结果多数是失败的,于是人们就一次次地重复来过。由于这种疗伤的愿望是潜意识的,这种受伤性感受的创造也是潜意识的,当事人对自己这种强迫性重复现象通常也是很难察觉到的。

王宝强早年不被父母疼爱,至少有以下两件事可以佐证:一是不被关注,衣服都是穿哥哥姐姐剩下的;二、八岁就离开家,到少林寺习武,过着艰苦的生活。从理论上讲,这样的经历似乎造就了王宝强今天的辉煌,很多父母也会认同这样的教育方式,但是事实胜于雄辩,潜意识不会理会意识层面上的种种理由,依然会不折不扣地让剧情再一次重复,虽然有一个位貌美如花的妻子,但是却背叛他,让他再一次体会到了不被疼爱的感受,当然,潜意识的愿望是希望疗愈早年的创伤。

一个人潜意识里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就会不相信自己可以拥有好的亲密关系,就会主动在亲密关系中重复那些创伤。前一段时间炒作的明星张柏芝,也有类似的经历。张柏芝回忆说,父母老是吵架,而且一吵起来便吵得很凶,她很害怕,也很伤心,总担心会有什么不幸的事发生。于是在成人后的亲密关系中,再一次重复了类似的情境。

很多父母过分重视孩子的教育,过分重视孩子的分数,而忽视了和孩子的关系,忽视了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父母的疼爱,孩子很可能和王宝强一样在潜意识里强迫性重复这些创伤。

幸福也是一种感觉,也可以强迫性重复,注重功利的父母很难给孩子高品质的幸福感。当然这和父母自己的成长经历有着极大的关系,爱的多与少,仿佛是家族的传家宝,爱多,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多,反之亦然。父母在幸福的这条道路上,能走多远,就能带领孩子走多远,尤其是早年缺乏幸福感的父母,唯有成长自己,才可改变家族的命运。

什么都是浮云,唯有幸福,才是每个人一生的追求。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