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hūtu)河岸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的树林,上上下下的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并没有看见一只飞鸟,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茫茫然地望着宁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个张开的喙(读hu鸟嘴)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鸟要准备唱歌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向天空离开树林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请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同义词:(4分)
兀立()舒畅()
快活()惊愕()
2、文章用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这句话开头有什么作用?
(3分)
3、春天的黎明,父亲来到树林边怎么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
(2分)
4、父亲喜欢鸟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简要概括。(3分)
5、文中写道我茫茫然地望着宁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飞鸟,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6、文章为什么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结尾?(3分)
参考答案:
1、(略)
2、①开门见山,点题;②概括了父亲、树林和鸟三者的关系;③抓住了全文中心和情感基调。(写出一点得两分,写出两点得3分)
3、因为父亲闻到了鸟味;没有风,看到了树叶在动。
4、①父亲对鸟的气味很敏感,对鸟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很了解;②父亲说话的声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③鸟快活的时刻父亲也最快活。(每点1分)
5、写我的茫然是反衬(或突出)父亲对鸟的相知、敏感。
6、这句话作为结尾是庆幸,因为父亲爱鸟而不会伤害鸟,这样写也表现了父亲对鸟的喜爱,照应了开头。(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