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09年的小升初方案公布了,对于很多“五年级”家长来说,早已经在小升初的战场上疲惫不堪。
名校,名校!进个名校咋就这么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家长谈到择校时都是满肚苦水,但也有一些“过来人”已经揣摩出自己的经验。本期麻辣论坛就是和您一起探讨如何在小升初中给孩子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故事
“能让你妈妈帮我找学校吗?”
小晨是长江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前几天,学校刚刚召开了六年级学生家长会。通过这个家长会,小晨妈妈了解到,孩子们的压力远比家长想像的要大。
“我们做家长的,以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心里想的事情,比我们想的要复杂。”小晨妈妈告诉记者,其实在“小升初”正式开始前,有条件的家长已经为孩子找好了“保本”的学校,再此基础上再向更好的学校冲刺。孩子们在学校的时候,就会互相说父母给自己找了什么学校。“那天在家长会上,老师跟我们说,有个孩子甚至跟自己同班同学说‘你妈妈帮你找好学校了?那还能让她帮我也说说啊?’”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小晨妈妈说自己心里挺难受。一直以来,“小升初”让家长们劳心劳力,但其实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一点也不小,甚至比家长还大。
“二等奖”“一等奖”咋差那么多
孩子是拉萨路小学六年级的何妈妈最近一段时间比较郁闷,眼看着周围不少同龄的孩子都和名校签了合同,她别提有多着急了。“其实我儿子也很优秀,经常得三好生,二胡还过了九级。可最让人遗憾的是,他的一些证书比如说计算机证书等,全部都是二等奖。”何妈妈说,现在名校签合同,都会选择得一等奖的,像他这样二等奖真的很可惜。“儿子班上有个孩子,他是‘双一等生’,也就是计算机江苏赛区一等奖、冬令营一等奖,在寒假里就和两所名校签了。”
在采访中,不少家长都表示,虽然现在“小升初”要求不考试,不以证书为录取依据,但是想进名校,总是要有所区分。“那些想上名校的孩子,说实在的,哪个不是经常得三好生,哪个不是全优?如果不按获奖证书档次区分,那又怎么选择呢?今年小升初政策规定以学生的素质为标准,那素质指的什么,如何考核?”现在,何妈妈为了帮儿子赢得最后的“机会”,已经帮儿子报了“希望杯”、“走美杯”(3月份预赛,4月份决赛)比赛,以期获得一等奖证书。“这是最后的希望了。”何妈妈无奈地说。
没有证书就像低人一等
“不是说不看竞赛么?怎么到了关键时刻拿出来的都是证书!”一直坚守素质教育的张妈妈愤怒了。“最近到哪里报名,都看材料厚不厚实,咱们这样的都变成低人一等。虽然我女儿还是班干部,钢琴也十级了,但是没有学科竞赛成绩连门槛都够不上。”
不少家长在小升初战场中溃败不堪,主要是被“震”住了,要想跟那些“牛孩子”拼,还真是没指望了。据透露,最近南京几家著名的培训机构都在组织考试,并声称与名校小升初直接挂钩,让不少学生疲惫不堪。
困惑
就近选择还是非名校不可?
采访中,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自己的女儿在数学和计算机方面比较优秀。因为这个原因,他很早就收到了一所不错的学校邀请,按理说他应该没什么好烦的了,但他却一直觉得为难。这所学校对计算机的重视以及师资力量都不是最佳选择,但是离家最近,孩子可以早晚乘坐校车走读,而且肯定进入实验班。另一所他中意的名校,综合实力最强,计算机是他们的一个品牌,可是离家较远,孩子如果去那里读书,只能寄宿。
是特立独行还是随大流?
一位小学六年级孩子的家长苦恼地说,现在的“牛”孩子太多了。对于那些以优质生源为生命线的优质初中而言,孩子越“牛”越好。水涨船高,孩子学得越难,“牛”校的标准越高。苦的是孩子和家长。许多家长基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你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欠了他一个幸福的中年。家长想特立独行,太难了!
“我的下属中,有好几个孩子都上的是南外。现在孩子很快就要小升初了,要是进不了南外,感觉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王先生也是一位“小升初”困惑者。作为单位的领导,王先生的优越感很强,在孩子上学这方面,更是不能“落后”。为了这个目标,他没少在孩子面前督促过。
观点
■关键词1,定位
在小升初择校这个激烈的战场上,有人戏谑有“四类家长”:1、有权有背景的家长——孩子可以成为名校的“条子生”、“共建生”;2、有钱有关系的家长——孩子可以成为名校“缴费生”;3、成绩平平孩子的家长——多半放弃了对名校的追逐;4、无权无背景、无钱无关系、但有一个成绩不错的“好学生”的家长——活跃在“小升初”择校战场上。姑且不评论这样的分类是否准确真实,但认清自己,选定目标是第一步。
白下区进修学校副校长丁玉祥建议家长:首先,家长应该尽早确定自己的目标。自己的孩子想去什么学校,能去什么学校?家长应注重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不能等到快到选择的时候再“抱佛脚”,而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第二,要看孩子本身适合不适合进名校,如果孩子性格内向,资质并不突出,家长硬塞进了名校,孩子进去后发展也不乐观;第三,选学校要综合考虑,对于一定要择校的家长,专家建议可以提前去学校“探访”,了解学校的环境、办学理念,特别是师资情况。第四,建议一心择校的家长一定要在冲刺名校的时候选择“保底”学校。第五,从长远来看,应选择那些离家近的学校,这样可以省去孩子在路上花费的时间。
■关键词2,简历
小升初个人简历一定要介绍清楚孩子的获奖情况,这是整份简历中的“重头戏”,但切忌太过冗长,简明扼要即可。重点突出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获得的证书奖状等,另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孩子的优点,特长,能力,爱好和品质。南师附中周俊副校长建议说,送简历最少要送三个地方:够一够,名校;与自己实力相符的学校;保底学校,包括公办学校或签约学校。
在孩子简历的制作上,专家建议具体要注意三点:1、注意简历的外观。老师面对厚厚的一摞时,可能并不能一一看全,很可能淹没孩子最打动人最有分量的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简洁地用一个表格介绍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父母基本情况,联系地址等;2、注意简历内容的顺序,把老师们最关注的内容放在最前面。大体结构应该是:基本情况放在上面,之后依次是孩子的优点,特长,能力,爱好,品质和获奖情况。各种奖项按大小排列依次是全国、本市、区级;按学科依次是奥数、英语和语文;其他一些不是很重要的证书靠后放。最后放学生手册主课成绩复印件和评语复印件等学生成绩内容,方便老师们查阅;3、简历要个性化。翻阅千篇一律的简历一定让招生老师提不起兴致,如果这时候孩子的简历能让他们眼前一亮,那它的作用不异于一道胜利的曙光。例如一份不落俗套的证书,一个独特的学习习惯的介绍等。这些东西能让老师们迅速抓住孩子的优点、特点,会不自觉地加深对孩子的印象,那么孩子成功的几率就会提高很多;4、一定要将含金量最足的奖项依次放在最前面,也就是让老师一眼就知道他想要的孩子有多少有分量的证书,小升初招生老师确实没时间给你整理那些五花八门的证书。
■关键词3,面谈
今年不少名校都表示,将安排对学生的面试,记者特别采访专家,获得小升初“面谈”的一些指导:
1、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做的是,精心准备能力展示中的自我介绍。最好能准备一分钟,三分钟等几个版本,根据老师的不同要求而自然地发挥。
2、在面试中,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之后,学生要根据要求去回答问题,而且尽可能多地表现自己的优势。有的学生曾经介绍自己的经验说,他在回答完老师的问题后,主动要求再介绍一下自己的特长,老师同意了,他便着重介绍了自己的比赛和获奖情况,老师听后很满意,他最终被录取了。不少校长都告诉记者,他们比较青睐外向型性格的孩子。
3、家长也不能懈怠,甚至可以决定孩子的成败。家长要帮助孩子充分地准备材料,并跟孩子做一些练习,让孩子不要怯场。
4、在面试中,一些外语学校会涉及到外语的考察,孩子要做好英语表述的准备。
■关键词4,经验
平时扩充知识面很重要
今年已经上初一的小彭是南外的学生,说起他当年“小升初”的经历,小鹏爸爸依然记忆犹新。“小彭的经历也属于波折型的。”小彭爸爸说,在“小升除”报名前,他就已经把儿子所有的获奖证书、奖状之类的送到了南外,“当时就送给了门口传达室的工作人员,接下来就是等消息了。结果我们等了好几天,迟迟不见回音。”眼看着周围有的孩子已经和南外签约了,小彭爸爸意识到,必须要择校了。所幸的是,小彭顺利地通过了南外的摇号。“当摇号出来的时候,有很多家长都已经联系上针对南外考试的辅导班了,但是我认为,短短一个星期无论你上什么提高班,对孩子帮助也不会非常大。”凭着以前知识的积累,小彭以111.5分高出录取线4分的成绩挺进了南外。
“小彭爸爸说,即便是择校,孩子依然要有很强的实力,“家长在为孩子考虑上什么学校好的时候,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
一味择校反而耽误了孩子
女儿在29中上初一的小珍妈妈,提到当年的“小升初”可以用“后悔”来形容。“当年,我一门心思想让孩子上名校,”所以在正式报名前,妈妈就已经帮小珍联系了南师附中和金陵中学。“那个时候提前了1个多月来联系,本以为没什么问题了,可没想到,就在正式报名前几天,由于一些原因,这些学校最终都没签成。”小珍妈妈说,当时她心急如焚,眼看着正式报名的日子就要到了,这个时候再去找学校时间也来不及;如果区里统一安排,只能上离家有些距离的中等学校。
就在小珍妈妈一筹莫展的时候,她突然发现按照学区来说她们是可以上29中的。“其实29中也很好的,所以立刻联系了学校。但由于时间已经晚了,孩子只能上普通班。可是如果当初早点报名的话,孩子上实验班是肯定没问题的。”想到这里,小珍妈妈就后悔不已,当初一个劲地想择校,反而耽误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