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就管不住自己的孩子?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你为什么就管不住自己的孩子?

2016-03-21 15:00:05     标签:小升初经验

2016年3月1日施行的《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二条说了: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 家庭暴力。也就是说,从今以后孩子不是你想打就能打的了!打你是为了你好,再也不能成为父母实施家庭暴力的借口。那么,为什么你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孩 子?即使打骂也无济于事。面对自控能力不强的孩子们,在我们正面引导教育无效的情况下,惩罚是必要的,但是惩罚不应只是与简单粗暴的打,在惩罚的时候我们 应该更有技巧和原则。

为什么孩子会反复的犯同一个错误?

很多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同一个错误时,第一次会很有耐心的指出,第二次会有点小情绪,第三次也许尚能咬牙容忍,但是如果孩子还是不停的犯同样的错误, 很多家长就会忍不住出手了。问题来了,为什么孩子会反复的犯同一个错误?为什么他们就是不记打?是因为记忆不好?教训的不够狠?我想都不是,孩子之所 以会不知悔改,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就是孩子压根不知道自己错哪儿了。很多时候,家长可能会觉得惩罚孩子的原因一目了然,而事实情况往往是孩子并不 清楚为什么会被惩罚。

孩子只是被家长的威严震慑到了,关注点放在了家长的愤怒上,急于承认错误,而并没有认真的反省和思考。在下次做事之前他们只会考虑,做这件事,会不会挨打?而不是我为什么会挨打?孩子茫于屈从,犯错时更小心谨慎,不知道自己行为有哪些错误。

孩子犯了错一定得惩罚么?

陶行知先生在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在操场上看到一个男孩子拿着半块砖头要打另外一个男同学,他马上制止那个学生,学生立刻把砖头放到了地上。临走前, 他让那个孩子十分钟后去自己的办公室。过了一会儿,陶行知回来了,拿出一块糖对男孩子说:这块糖是奖励给你的。男孩子满眼睛问号,不敢接,陶行知说: 这块糖奖励你尊重师长。我看到你要打人,制止你,你马上就把砖头放下了。你尊重师长。接着校长又拿出第二块糖说:这也是奖励给你的。孩子仍然很迷 惑,还是不敢接。陶行知接着说:我刚才让你10分钟以后到校长室,现在还不到10分钟,这块糖奖励你遵守时间。孩子更吃惊了。然后陶行知又拿出第三块 糖说:这块糖还是奖励给你的。孩子还是不明白。陶行知接着说:我刚才去做了调查,你打那个男孩子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你有正义感,见义勇为。这块糖 奖励你见义勇为。这时候孩子哭了说:校长,不管怎么说,我打人不对,我错了。校长拿出了第四块糖说:你已经主动承认了错误,我们的谈话结束了。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如果是你的话,在看到孩子拿砖头要打人的时候估计就得忧心忡忡、大发雷霆了吧?在对待孩子的错误时,惩罚不一定是最好的手段,用适当的宽容对待孩子,可能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什么时候才是惩罚孩子的良机?

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 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办法,回 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 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里根。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 自己的过失负责。

孩子犯错不可怕,每次犯错都是他们一次成长的机会。孩子犯错的时候,也正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如果我们能够及时的指出错误,并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用他们明白的道理和接受的方法对之施教,更能使孩子牢牢记住教训,从而"吃一堑,长一智"。

为什么你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孩子?

你知道为什么许多老师都不把孩子放在自己的班级里么?为什么可以教的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古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诉了我们其中的秘 密。孟子《离娄》:公孙丑问孟子为什么君子不肯亲自教导自己的孩子呢?孟子回答:这是因为实际情况不允许啊。大凡一个执教的人,必是以正道教导受教的 人。如果做父亲的如此教导孩子,孩子却不能接受,父亲必然会很生气。一生气,就可能伤害到孩子的感情。另外,如果孩子反诘问父亲的言行并不都是依循正道, 这岂不又伤害了父亲?如此一来,父子间就等于相互伤害彼此的感情了。所以,古时的人都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来教导,这就是所谓的易子而教。

在家庭教育中的因为亲子双方都有一种心理上的排斥感和教育过程的不畅感,孩子的成长心态和学习习惯一旦出现问题,家长的十句话,孩子可能连一句都听不 进去,甚至嫌你唠叨,不够理解他,甚至针锋相对,用逆反的情绪来对抗。而对于优秀老师,孩子则会充满敬畏感,他们可能用几句话就能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心 智上很快就能领悟。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如何帮助孩子矫正错误行为,是一门家教艺术,考验的是家长的耐心和智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